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2 毫秒
1.
琵琶在明清时期十分兴盛,与同时期的民间音乐形成了一荣俱荣的大好局面,明清时期的琵琶在民间歌曲、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等民间音乐中主要作为伴奏乐器出现,并且广泛运用,两者相互依存,互为相长.  相似文献   

2.
"郑声"是商音乐的继承和发展,其原初意义指郑武公建国之后郑地的民间音乐;后范围扩大指产生于春秋时以郑国为代表的各诸侯国的民间音乐。此后"郑卫之音""郑音"皆为"郑声"的进一步演变。"郑声"内容丰富多彩、音调高亢激越、节奏急促多变、表演男女错杂、演奏乐器丰富,满足了人们的感官娱乐需求而备受喜爱。  相似文献   

3.
室内乐原意是指在房间内演奏的"家庭式"的音乐,后引申为在较小的场所演奏的音乐.今天,人们一般所说的室内乐通常为器乐重奏曲、声乐重唱曲等演奏形式.室内乐作品中乐器的组合形式繁多,这种多样化的乐器组合,使得室内乐作品能够以各种形式来诠释音乐作品,展现不同的音乐风格.室内乐是国内外音乐院校重要的必修课程之一,是提高演奏者合作能力、提升音乐修养的基础训练课程.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采用多维体验式教学,可以让学生经历视觉、听觉、触觉辅助等过程,多种感官协调合作,多角度思考,多方位感受,在形象化理解音乐作品内涵的基础上,学唱歌曲,将其内化为一种音乐体验,从而结合律动表演、乐器演奏、综合表演等音乐体验活动,发自内心地通过歌声表达歌曲的情感内涵.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民间音乐是中华民族音乐艺术的魂。民间音乐一般是指在民间形成并流传于民间的各种音乐体裁,如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民间器乐、民间戏曲和说唱音乐等。民间音乐在中国传统音乐中,比其他诸如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等更具有生命力,是其他音乐的源或根。因为,民间音乐生于民众之中,活跃于民众之中,最贴近人民群众,最直接反映社会的生产、生活和发展变化。在中华民族音乐艺术的大舞台上,民间音乐可以称之为纪录和反映民间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所以,传承和发展中国民间音乐是弘扬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必然内容。  相似文献   

6.
高师音乐专业构建具有特色的江西地方优秀音乐文化课程,首先要把握好江西民间音乐的起始与发展特色等理念,以国家正式出版的江西地方音乐书籍资料等为依据,构建出江西民间歌曲鉴赏、江西民间器乐曲鉴赏、江西戏曲音乐鉴赏、江西曲艺音乐鉴赏四类课程.这四类课程在内容上既概括了江西地方优秀音乐的各种类型,又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层面音乐的特色,因而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7.
石琼慧 《甘肃教育》2014,(21):107-107
正"音乐想象"是一种心理现象,它是音乐由抽象感受到形象感受的一座桥梁。人们在欣赏、演奏或演唱音乐作品时,往往通过"音乐想象"来重新塑造音乐中的"形象",从而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达到审美的目的。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接受言语能力差,感受音乐能力不强,给音乐课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我们必须在逐步扩大学生音乐视野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建立歌曲中词与曲  相似文献   

8.
孙红 《儿童音乐》2010,(10):64-67
民族音乐就是产自于民间的、流传在民间的、表现民间生活生产的歌曲或乐曲。中国民族音乐分为: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民间器乐、民间说唱音乐和民间戏曲音乐。我国五十六个民族拥有数以万计的色彩独特的民族音乐。我国的民族音乐集中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凝聚着民族艺术的精华,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意志、力量和追求,是整个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当今世界上溯源最久远而又长流不绝的东方古老音乐文化的代表。  相似文献   

9.
21世纪前十年羌族音乐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2000年-2009年羌族音乐研究从羌族音乐综合研究、羌族民间歌曲研究、羌族民间乐器研究和羌族舞蹈与戏剧音乐研究四个方面进行,具有研究的综合性、成果的总结性和理论的创新性等特点。这十年的研究成果对于羌族音乐的传承与保护和羌族文化重建等方面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咚咚喹"是土家族独有的一种民间乐器,因制作简单,容易学会,所以在土家族地区广泛流传,深受土家族人喜爱。"咚咚喹"作为土家族音乐的一种外化形态,有其独特的结构、句式与演奏形式,同时它联系着土家族习俗、生活和社会的各个方面,承载了土家族音乐文化的发展脉络,它除了人们娱乐或传递感情外,还具有土家族音乐文化的丰富内涵,十分吻合中国古代朴素的音乐美学观。  相似文献   

11.
有人问:何谓休止符? 休止符系指在乐谱中常用来表示音乐的休止或停顿的符号,一般用0来表示.休止符是一种不发声的符号,又称"无声的音符".在音乐、歌曲中,休止符的主要功能是起"句逗"停顿的作用,它能大大加强歌(乐)曲的渲染力、表现力,衬托歌曲的乐感情绪,从而表现出强烈对比,变化的感染效果!  相似文献   

12.
民族音乐文化不仅可以反映民族社会风貌,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民族风情以及民族文化发展。白族历史悠久,音乐文化比较丰富,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白族民间歌曲、民间乐器等均有长足发展。本文针对白族民族音乐发展状况,简要探讨了民族音乐学视野下的白族音乐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音乐教育走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从小学到初中,由初中到高中,音乐课不再是以前那种只学习简单的乐理知识和学唱音乐歌曲的课堂了。在现行音乐课堂中,横、竖笛、口琴、手风琴、打击乐等各种乐器的教学已占据音乐课堂教学的一部分。然而,由于乐器教学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它不像学习歌曲那样形式多样,也不像学习舞蹈那样优美感人。因此,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有着识谱能力、演奏技巧、灵敏的乐感等较高的要求,这就出现了乐器课"难上"的局面。高中生可以说是"小大人"了,他们有着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意念。加上受到升学压力的影响,在主科学习中,学生的大脑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可想而知,一上音乐课,不少学生整个人都处于放松状态。如果课堂上教师让他们听听音乐,唱唱歌,不少学生还能勉强参与到学习中来;一遇到乐器的  相似文献   

14.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衡阳民间音乐以它独有的特色,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伴随着人们的生产、生活而传承和不断发展着,并强烈而深刻地反映着人们的心声.民间音乐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传统文化与社会教化功能更为我们研究历史文化、社会变迁、人文思想及道德规范等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参考资料.尤其是在推进“四化两型”社会建设中,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民间音乐艺术更是可以发挥出其独有的宣传、教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北狄乐"是汉唐时期,北方鲜卑、匈奴、羌、氐、羯等各民族音乐通称。其经历原创、交融、分化等历史变迁后,部分歌曲被改造提升,进入北魏音乐机关,成为祭祀、享宴、郊庙音乐的一部分,其歌辞为华语系统,部分继续在民间流传,其歌辞仍为鲜卑语。而华化的这部分歌曲通过战争、外交、民间等各种方式流传到南方。在华胡音乐文化交流渗透中,"北狄乐"不断地被汉化,到唐代,其自身的鲜卑语系统已完全消融于汉语的音乐文化系统中。"北狄乐"入华,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华乐,进入华乐系统后,"北狄乐"的性质改变了,成了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6.
安徽淮河流域民间音乐丰富多彩,民间儿童歌曲是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论述了安徽淮河流域民间儿童歌曲的文化背景、题材分类以及儿童歌曲的音乐特征。  相似文献   

17.
陈琰 《辽宁教育》2022,(5):60-63
随着新课改的提出,具有当地人文色彩和民族文化传统的音乐,成为许多学校校本课程特色项目建设的重要资源.让学生了解江苏省盐城市的民间音乐资源种类、民间音乐资源在实际中的应用、民间音乐资源运用的意义,能促进学生了解本土文化、热爱本土音乐,并由此而产生对地方音乐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8.
赵洪斌 《毕节学院学报》2011,29(10):105-110
黄自为其创作的歌曲谱写的钢琴伴奏曲是其声乐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烘托旋律的意境,同时还能激发演唱者的表演欲望。其钢琴伴奏曲具有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风格相融合,诗、歌、乐完美结合,浓郁的民族风格等音乐特色。  相似文献   

19.
甘美兰音乐是印度尼西亚一种古老的民间乐器合奏形式,然而在印度尼西亚中,不同地域的甘美兰音乐其音乐风格都不尽相同,爪哇地区的甘美兰音乐优雅、庄重,而在巴里岛这一地区的音乐却给人热情、奔放、粗犷的感觉。各地区的甘美兰音乐无论在乐器及乐队的构成,还是乐曲所阐述的文化内涵上都有其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20.
音乐与美术、戏剧、舞蹈等姐妹艺术有着相通之处,音乐教学可与这些姐妹艺术相结合。音乐与美术的结合。当教学欣赏民族打击乐器时,我要求学生们用绘画的形式将锣、钹、鼓、碰铃等乐器画出来,紧接着听辨其声音,把它的响声和乐器名称一同书写在对应的乐器旁,再用人声模仿打击乐的声音唱一唱,然后选择其中一种乐器,用废纸将该乐器仿造出来,最后让学生们用这些自己制造的“乐器”加上模拟乐器的音响,为歌曲进行即兴伴奏……这些环节包含了音乐以外的绘画、制作、即兴创作等艺术形式。其中绘画和制作不仅丰富了音乐教学的内容,使学生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