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叔湘先生曾指出:"作文教学难,第一难难在出题目.作文的首要条件是要有话可说,出题目的首要条件是要让作文者有话可说."命题要能命中学生内心的"积蓄",触发他们思想表达的欲望,激起他们情感进发的希望,那么他们必能欣然提笔,倾注心力,快乐完成作文,写作也必将成为愉悦的心灵旅行了.  相似文献   

2.
何郁 《教师博览》2014,(3):46-47
<正>如果一个作文题目出得好,就会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反之,就会关闭学生思维的闸门,使情感处于凝滞的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考试作文题目出得好不好很关键。但我想说的是,我们不能指望所有的题目都出得合乎自己的口味,总有些题目是我们猝不及防的,是要硬着头皮写的,考试本来就是一种"强制行为",所谓"带着镣铐跳舞"是也。所以,学生要学会"知其不可而为之"。如果一个题目被人们写烂了,怎么办?比如,  相似文献   

3.
先谈谈怎样出作文题的问题。这看起来是小事,其实关系重大。题目出得不合适,学生没有话可说,可是又非说不可,就只好说空话,说假话,这实际上是鼓励学生去写“八股”文章。所以文章写得不好,不能完全怪学生,老师也是有责任的。能不能改革一下呢?我认为作文时,教师...  相似文献   

4.
命题要贴近学生生活。作文命题要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围绕学生的学习、生活,让他们一看到题目就有“一见如故”之感。例如,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上课看小说、下棋等现象,我布置了《正确对待课余爱好》的作文题;针对学生喜欢议论任课教师的现象,我布置了《我的××老师》的题目。这些题目涉及 到的都是学生熟悉的内容,他们有话可说。   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我的主要方法是,师生一起谈心,让学生进入角色,从而激起他们的写作欲望。例如,在学习了《琐忆》后,我要求学生也写一篇《琐忆》,记叙自己的亲人或朋友。一开始,学生感觉题目太…  相似文献   

5.
中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重要的一环,对这一教学基本原则作一探讨,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提高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质量。笔者认为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主要原则有以下几个:一、作文教学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要启发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写作结合学生实际,就是解决学生写的材料问题。事实上,学生写作文造成“提起作文直摇头,看见题目皱眉头,打开本子咬笔头,想了半天没开头”的情况,主要是老师出的题目没有结合学生实际的缘故。所以《大纲》指出:“命题作文,教师要认真考虑出题……要切合学生的生活实践,使他们有话可说。”写作结合了学生…  相似文献   

6.
命题,就是确定作文的题目。它是作文教学四个环节的起点。题目出得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作文教学指导、批改、讲评等环节的教学效果,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很大关系。题目出得好,学生就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有理可论,还可以发展他们的思考能力;题目出得不好,则会窒塞学生的思考,并会使他们产生畏难情绪。因此,出什么题,如何出题,这是作文教学首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应当从思想认识到具体做法都很好地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最近翻阅旧书,看到苏联米鲁柏柯夫教授在《文学教学法》里说:“教师给学生出题目作文的时候,首先要设想自己就是一个学生,反躬自问:‘假如你来作这个题目’是个是作得出?”接着指出:“很多教师并没有问自己,例如提出很多单词,让学生写成一篇短文;研究了《死魂灵》之后,就出‘泼留希金之死’的题目;有的教师要学生用屠格涅夫描写风景的笔调写‘金色  相似文献   

8.
命题和指导     
作文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要十分重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避免使学生陷入那种搜索枯肠、视作文为苦事的困境;要使学生思维活跃,产生写作激情,跃跃欲试。就命题来说,题目能出到学生心里去,而又容易把握,想写,好写,这样命题,学生作文就有了一个好的开始。题目怎样才能出得好呢?我觉得,那些  相似文献   

9.
今年高考作文题目命得好。人人有话可说,人人又很难写好。看似非常宽泛,例如文体、表现手法,甚至题目,都有很大的选择空间,但又有严格的限定性,必须写自己,必须扣住心理素质,必须围绕心理素质的一种———坚韧来写。虽然题目的材料中有“有的像鸡蛋壳那样脆弱”,...  相似文献   

10.
A 有个男孩子一向淘气,作业总是乱糟糟的。还喜欢打架,骂人,旷课,但女教师从不歧视他,而是像喜欢好学生似地爱他。 一天,女教师布置了一篇作文,题目是《我和祖国》。 但他却看着天花板,一动也不动,蔫蔫的,似乎在想心思。 女教师便担心:怎么?是不是题目出难了? 但女教师很快又摇了摇头:不。既然大家都在写,既然个个都是悠然神往滔滔不绝的样儿,就说明题目不难——肯定能写,也肯定有的写。 于是,女教师亮闪闪的眼睛看着他,期待着他也能拿起笔来。 果然,他抬起头,拿起笔,想了想,又想了想,就在作文本上写了起来。 当女教师批到他的作文时,首先看到了一篇极精彩的短文题目:《祖国是母鸡,我愿意是一粒米》 看着这篇短文,女教师的心头热浪滚滚,眼睛湿润了,仿佛一下子悟出了一条真理:即便是最最淘气的孩子,心里也有阳光!  相似文献   

11.
不少同学怕作文。为什么怕呢?一是怕动脑,二是不知道写什么。怕动脑,就是对作文缺少信心,认为作文难,不想去写,有了畏惧心理。前不久,我要同学们写一篇《我为奥运出把力》的作文,题目  相似文献   

12.
谈选本     
<正>客:好久没见,你好!我来看你正在作什么。主(手里拿着新出版的一本《古诗源》):我正想写一篇文章。客:题目是——主:想叫《谈选本》。客(有些不耐):这题目太老太老了。鲁迅先生晚年就写过这样的题目。如果我没有记错,老兄你自己也写过同样的题目。还有什么可说的?主:一点不错,我从前就写过这个题目。我也不记得说过一些什么了。不过时间条件不  相似文献   

13.
初读2010浙江高考作文题"角色转化之间"时欣喜非常:今年的作文学生一定有话可说,学生会不再反感我们"老一代"出的作文题了.可细读作文题目时,发现其中漏洞不少,估计逻辑思维越清楚的学生,越不知道"老一代"到底要干什么,不禁要问,您是想叫我们写材料作文还是写命题作文?如果是材料作文,为什么观点不从材料中来?  相似文献   

14.
要指导学生作文,这就有个作文命题的问题。怎样命题?命题的原则和依据是什么?如何通过命题作文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这些都是值得很好研究并急待解决的问题。教学大纲指出:“命题作文,教师要认真考虑出题。题目要有启发性,使学生能展开思路,要切合学生的生活实践,使他们有话可说。”这就告诉我们,叫学生作文,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随便出个题目叫学生去写的,而应该是“教师要认真考虑出题”,  相似文献   

15.
<正>话题作文因文体不限,立意自定,题目自拟,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为学生张扬个性、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综观近几年中考作文命题,话题作文呈主导地位。那么,如何才能写好话题作文呢?一、审题要仔细话题作文的审题包括审"话料"、  相似文献   

16.
如何对学生进行作文审题教学呢?笔者经过多年探索,总结出“四想”审题法,效果不错。 看题目想主体 小学作文主要是写人、记事、状物。例如:《我的老师》、《美丽的校园》、《班主任二三事》、《快乐的“六一”节》等。这些题目要求写的主体是什么呢?我认为,老师应当抓住题目的中心词,中心词是人、是事还是物,这是关键所在。抓对了叫审题准确,抓不对则叫跑题。 看题目想要素 记叙文的要素指的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对记叙文的基本要素,在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中是很重要的,是文章的基本脉络,  相似文献   

17.
曹阳 《考试》2000,(Z2)
问:你对今年高考作文试题有什么评价?作文试题有哪些特点?答:今年高考作文试题出得很好。不但符合“大纲”要求和《考试说明》的要求,而且对今后的作文教学有很好的导向作用。试题符合考生的生活实际、认知实际和写作实际,属于那种既能让考生人人有话可说,不至于见到试题久久愣神,不知从何下手,又能让高水平的考生充分发挥,展示自己高水平思辩能力和表达才能的作文题。高考作文试题有其自身特点,就是难易程度要适当:既要拉开不同的档次,有利于各级各类学校选拔人才,又要有一定的难度,让最有才华的考生脱颖而出,写出冒尖的作文,为选拔尖子创造条件。有的考生反映今年的作文试题有一定的难度,刚一见到  相似文献   

18.
今年高考的作文命题,针对学生“无话可说”的实际,出了个“有话可说”的题目,针对中学生作文“提高不快”的现状,提出了改革中学作文教学的课题。读了这道试题,我深切感到:要想改革中学作文教学,必须彻底革除两大弊端,正确处  相似文献   

19.
要提高说明文写作训练效率,首先教师在命题方面应力求新、活,紧密结合学生的知识实际,认识能力和生活环境。有些命题,如《校园》、《台灯》等流于一般,学生往往没兴趣。出什么题目学生才能感到新鲜而又喜欢写呢?老师可针对初中学生一般好奇心强,求知欲旺兴的心理特点,要求学生写一些新的科技产品的实物说明书,如介绍气压保温瓶、自动折叠伞等;还可以结合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内容出《氧气为什么能助燃?》《谈谈月食》之类的题目,这样的题目,学生有话可说,也利于学生运用语文这个工具去学习其他学科;“程序说明”可以训练学生思维、表达的条理性,  相似文献   

20.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近几年来一直是教师们讨论的热点话题。在这里,笔者想谈几点看法。一是作文命题要尽可能切合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实际,要把题目出在学生心坎上,使之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教师要千方百计让学生写“我”熟悉的人或事物,反映“我”经历过的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