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岳阳楼是我国有名的江南三大楼阁之一,历史上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盛誉。  相似文献   

2.
创读之一:概括洞庭湖远景、近景和阴晴不同时间的景色.说说作写这些的用意。  相似文献   

3.
没有登过岳阳楼却写“登斯楼也”。这种“忧”和“乐”在别的地方也会有。《岳阳楼记》强调先忧后乐。忧是实在、根本、主题,其它的是衬托。乐是虚无不实。忧是本,乐是末,非存在。忧是楼记的核心词。忧是朝廷之忧,皇家之忧,不是个人忧思,社会之忧、平民之忧,与存在主义哲学殊异。当代人的忧患意识就是看到环境的危机。虽为迁客、谪守,却没有览物的不同感受。阴晴悲喜,情随景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忠于王室,天下之忧乐乃为忧乐天下。朝政腐败,遭遇打击,作为“迁客”,要求改革,这可能是忧患的内容。迁客骚人,怀才不遇,却倡导“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这与现代人文精神难以吻合。  相似文献   

4.
《岳阳楼记》全文不足三百七十字 ,却字字珠玑 ,气势磅礴 ,哲理精深 ,真可谓匠心独运 ,冠绝天下。几千年生命繁衍 ,社会发展 ,可圈可点的奇文古迹不胜枚举 ,唯岳阳楼和《岳阳楼记》在我的心田永远回荡。中学时代读《岳阳楼记》 ,对于文章中展示的“衔远山 ,吞长江”的浩荡之气 ,“岸芷汀兰 ,郁郁青青”的美景之词和“心旷神怡 ,宠辱皆忘 ,把酒临风”的洒脱之情感触并不深。烙在心底的只有那副千古佳句“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曾让一个十几岁的少年胸怀激荡 ,朝气勃发。等到终于登临了倚巴陵、吞洞庭、枕长江、傲巴蜀的岳阳楼之…  相似文献   

5.
范仲淹《岳阳楼记》这篇千古传诵的名文,其写作目的是什么,至今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其中有一种认为作者意在规劝滕子京谨言远祸的说法,近些年来颇为流行。持这种“规劝”说的主要材料依据,是宋代范公偁《过庭录》中的一段记载: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创作运思入手,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个警句和岳阳楼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二者缺乏内在的必然联系.范仲淹是用了虚拟的写小说的手法才把它们“联系“上的.  相似文献   

7.
范仲淹出身于封建的士大夫阶层,其传世名作《岳阳楼记》所反映的正是这一阶层的济世情怀。此文今天读来,在惊叹其文字精美之余,其文中所表现出来的极致的济世精神,仍不能不让我们汗颜。对比当今物质生活已非常丰富的现代人来说,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相似文献   

8.
范仲淹出身于封建的士大夫阶层,其传世名作《岳阳楼记》所反映的正是这一阶层的济世情怀。此文今天读来,在惊叹其文字精美之余,其文中所表现出来的极致的济世精神,仍不能不让我们汗颜。对比当今物质生活已非常丰富的现代人来说,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相似文献   

9.
巴陵岳阳楼与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并称江南三大名楼。三楼皆扼大江要冲,宛如镶嵌于长江这条玉龙上的一串明珠;又有历代文人骚客纷至沓来,登高赋诗,临楼泼墨,使胜状之中尤现人文魅力。岳阳楼西傍洞庭,左衔君山,山、江、湖三形交会,独揽胜境,气象万千。据史载,岳阳楼始建于三国时,为东吴大将鲁肃于洞庭湖训练水师之阅兵场所,大唐名相张说为岳州刺史时“日与才士登此楼赋咏”,尝作诗百余篇列于楼壁,“自尔著名”。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出,以其珠玑锦绣之文,遂使岳阳楼名震天下。据今存岳阳楼长联云该楼四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  相似文献   

10.
关于范仲淹写作《岳阳楼记》的目的,主要有四种说法:"规劝"说;"自勉、勉滕;策励宣言"说;"提倡先忧后乐精神"说和"赞扬滕子京精神"说。笔者认为第一种说法不符合历史真实,后三种说法则应综合为:"倡导、颂扬滕子京的精神与作为,自励并策励政治同仁,为‘以天下为己任’奋斗到底"。  相似文献   

11.
《岳阳楼记》体现出的语言美、图画美、结构美汇集成美的旋律,使读从美的旋律中领略了它的艺术精华和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2.
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己志的范仲淹,为国为民实行新政,不辞辛苦,不惜得罪权贵,堪称封建士大夫中之佼佼者,享誉后世。但是这样一位以公著名的先生,也未能免俗,为了自己的好友滕宗谅,曾经徇私。滕宗谅就是范仲淹在其千古名篇《岳阳楼记》中称道的巴陵太守滕子京。  相似文献   

13.
[甲]范仲淹二岁而孤①,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②,辄以水沃③面;食不给,啖④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⑤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范仲淹有志于天下》)注释:①孤:很小的时候死了双亲。②昏怠:昏沉困倦。③沃:浇,这里当“洗”讲。④啖:吃。⑤谗:说别人坏话。[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  相似文献   

14.
《岳阳楼记》把叙事、写景、论理熔于一炉。全文跌宕腾挪,曲折多变,气势磅礴,造诣深刻,造词精警,至今闪烁着光彩夺目的一面。不仅是一篇勉人之作,而且是一篇用以自勉的明志之作。  相似文献   

15.
屹立在湖南岳阳巴丘山顶的岳阳楼,和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昌的黄鹤楼一向被称为长江三大名楼。古往今来,骚人墨客曾写下了多少纵情赞美这三大名楼的诗文。王勃的《滕王阁序》千载为人传诵,崔灏的《登黄鹤楼》连李白都要望而却步。而三座名楼中,古人于岳阳楼的吟咏似乎尤其多。如孟浩然,杜甫都留下了登岳阳楼的著名诗篇。而北宋范仲淹所写的《岳阳楼记》,它是完全可以与上面这些著名诗文媲美而毫无愧色的一篇情文并茂的优美散文。  相似文献   

16.
《岳阳楼记》可谓文质兼美,文辞之美,立意之高,影响之大,堪称千古杰作。这篇楼记,是应朋友之嘱写的,可谓“命题作文”。写这篇《岳阳楼记》,范仲淹远在邓州,并未登楼,可谓“想像作文”。做命题作文、想像作文,很可以从这篇千古名文中学到好多东西。?从《岳阳楼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范仲淹的情绪。他从参知政事的高位上贬放到邓州,真是一落千丈,但他没有一丝一毫的沮丧和苦闷,没有一丝一毫的失落感、困顿感,依然志向高远,意气风发,他自己就是“不以己悲”的人,“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与研究》(上旬版2013.12)刊登的陈小飞老师的《〈岳阳楼记〉对滕子京的赞扬》一文中,陈老师认为作者写作的“真正目的应该是为了称赞滕子京”,为了证明这个观点,作者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认为写景的目的是为了赞扬人;二是认为滕子京心胸宽广,为人坦荡,“借写洞庭湖的阔大气势来暗示滕子京的胸怀如洞庭湖一样宽广博大”;三是赞扬他胸怀国家,心系苍生。  相似文献   

18.
《范仲淹〈岳阳楼记〉考析》(《语文教学通讯》1980年第1期)一文中写道:“有人问:范仲淹自己未到过洞庭湖,他怎么会把湖上景物写得如此有声有色?答案很简单:作者虽未到过洞庭湖,却到过太湖和鄱阳湖。作者是苏州人,对太湖熟悉自不必说;一○三六年作者因反对吕夷简而被贬出知饶州(今江西上饶),曾在鄱阳湖上流连了不少时日,当然对这一类景物还是具有足够的感性知识的。因此作者对洞庭湖景物的描写并非纯属主观虚  相似文献   

19.
《岳阳楼记》是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的名篇,虽历经千余年洗礼,却如醇酒般历久弥香。文中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有志之士高尚品格的写照,千古流芳。范仲淹追求的这一精神境界,在今天仍是时代先  相似文献   

20.
《岳阳楼记》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创作的名篇,其叙事简明,议论独到,抒情真切,结构层次清晰,语言富有诗意,在写景叙事的同时,作者运用比喻、夸张、对比等艺术手法,使得文章意趣横生,引人入胜。从五个角度品读感受文章的艺术之美,以体会文章所包含的思想感情,把握古典文学的精髓,以期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