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正一、试题再现试题一(2005全国大纲Ⅱ卷文22理21)P,Q,M,N四点都在椭圆x2+y2/2=1上,F为椭圆在y轴正半轴上的焦点.已知→PF与→FQ共线,→MF与→FN共线,且→PF·→MF=0.求四边形PMQN面积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试题二(2013全国课标Ⅱ卷理20)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过椭圆M:x2/a2+y2/b2=1(ab0)右焦点的直线x+y-  相似文献   

3.
三点共线向量式的巧妙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点共线向量式:P是平面OAB(O∈AB)上的一个动点,OP→=xOA→+YOB→(x、y∈R),若P、A、B三点共线,则x+y=1;反之.若x+y=1,则P、A、B三点共线.  相似文献   

4.
5.
<正>向量是沟通代数与几何的一种重要工具.利用向量法解题具有应用方便、简洁直观等特点,有利于拓宽解题思路,提高运算能力.但向量法并不等同于坐标法,本文以2012年几道高考立体几何题为例,浅谈如何利用平面向量直接解决立体几何中的某些证明或求解问题.  相似文献   

6.
向量法在平面几何的证明中有重要作用.用向量法证某些平几题,可以避免作辅助线的困惑.主要表现在证明两直线垂直、两直线平行、三点共线、三线共点、线段相等、求角等问题之中.  相似文献   

7.
多元函数涉及到的量比较多,故这类函数的极值问题比较难以求解.但若利用向量方法求解,则事半功倍.先看两个命题:  相似文献   

8.
9.
刁克 《考试周刊》2013,(82):50-51
由于平面向量具有几何形式和代数形式的“双重身份”,使它成为中学数学知识的一个交汇点,成为联系多项内容的媒介.同时也因为平面向量的这种独特身份.涉及的有关试题往往灵活多变,难以把握.方法也多种多样.如果能选择恰当的解法就可以起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作用,给解题带来很大的方便.  相似文献   

10.
李红春 《高中生》2013,(2):26-27
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可以得到如下结论:已知向量→OA,→OB不共线,且→OP=→αOA+→βOB(α,β∈R),则A,B,P三点共线的充要条件是α+β=1.以这个结论为基础,通过简单的拓展,可以直观、快捷地解决一类与向量有关的最值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平面向量中,共线向量判定定理和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是两个最基本的定理,并且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这个结论也就是这两个定理相结合的产物,被认为是三点共线的性质定理,教师在上课中给予一定的强化和重视,将会给解题带来不少方便,同时也会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在最近各地的高三联考试题中笔者发现动态几何最值问题倍受命题人青睐,命题以动态几何为背景考查最值问题,问题设置新颖脱俗以能力立意,重点考查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这类问题成为联考题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由于这类问题设置新颖没有现成的解法可依,因此难度较大使绝  相似文献   

13.
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是由实数与向量的积推出的,它是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的一种特殊情况,具体内容为:向量b与非零向量a共线的充要条件是有且只有一个实数λ,使得b=λa, 由于零向量与任一向量共线,故上述定理又可叙述为向量b与向量a共线的充要条件是:存在不全为0的实数λ1, λ2, 使得λ1a+λ2b=0, 它的逆否命题为:若向量a, b不共线,(a≠0, b≠0),且λ1a+λ2b=0, 则λ1=λ2=0,这些结论可用来证明几何中三点共线与两直线平行等问题.举例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14.
彭翕成 《数学教学》2014,(11):32-35
向量形式的定比分点公式,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如图1,已知→AP=λ→PB,则→OP=(→OA+λ→OB)/(1+λ).使用时要注意公式的特点:P、A、B三点共线,→OP、→OA、→OB三向量共起点,且→前的系数等于→OA、→OB前系数之和,所以更多时候是使用(1+λ)→OP=→OA+λ→OB这个式子,省去分式之繁.  相似文献   

15.
<正>数学探究活动是围绕某个具体的数学问题开展自主探究、合作研究并最终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具体表现为:发现和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猜测合理的数学结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通过自主探索、合作研究论证数学结论.[1]在数学探究过程中,学生既能获得概念与规律,又能掌握研究的方法,形成研究事物所必需的探究能力.本文从一道江苏高考题的微型探究说起,旨在呼吁让数学探究成为一种习惯.  相似文献   

16.
17.
2014辽宁高考理科数学第(12)题和(16)题分别是选择题和填空题的最后一道题,自然有一定的难度。本文给出的解法供各位新高三学生参考,希望能有所帮助。第(12)题:已知定义在[0,1]上的函数f(x)满足:1 f(0)=f(1)=0;2对所有x,y∈[0,1],且x≠y,有︱f(x)-f(y)︱<1/2x-y;若对所有x,y∈[0,1],︱f(x)-f(y)︱相似文献   

18.
正对于习题"求y=x+9/x(x≥5)的最小值",学生第一反映通常是用基本不等式,殊不知因为括弧内的条件,等号取不到,所以基本不等式的方法不可行,需要转换方法,证明该函数在[5,+∞)上单调递增,得出当x=5时函数取得最小值.这个题看似简单,但是题目的关键是括弧中的条件,这就让我们想到很多题目由于疏忽条件,导致题目出错,有时甚至方法选择不当,所以需要我们重视条件,抓住小条件,往往能够解决大问题.下面通过例子说明该问  相似文献   

19.
定理:点P是△ABC所在平面上任意一点,M1、M2、M3分别是△ABC的边BC、CA、AB的中点,G是△ABC的重心,过M1、M2、M3分别做PA、PB、PC的平行线l1、l2、l3,如图1所示,则l1、l2、l3共点于Q,且P、Q、G三点共线.(推广欧拉线)  相似文献   

20.
平面向量问题是高考的热点,由于向量和实数运算的类似,导致不少学生对向量问题掌握不好.其中平面向量三点共线问题在高考和模拟题中经常出现,本文主要介绍平面向量的等和线及其应用.首先给出大家熟知的平面向量的三点共线定理:三点共线定理在平面中A、B、P三点共线的充要条件是:对于该平面内任意一点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