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产业人类社会是一个以整个自然界作为其存在条件的“闭合”系统。所谓“闭合”,即既以人类生存和发展为始端,也以人类生存和发展为终端。换句话说,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既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出发点,也是它的目的和归宿。人既是自身活动的主体,也是活动的条件和手段之一。作为条件和手段,人、厂房、设备、材料……本质上是同属一个范畴的。  相似文献   

2.
对人类生存状况的现实关照及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使“三生教育”具有鲜明的生态伦理价值取向,突出表现为敬畏生命的生态伦理情怀、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伦理原则与和谐生活的生态伦理诉求。“三生教育”是教育本质的回归,生态伦理是对生存危机的积极回应,两者的殊途同归,反映了当今时代对超越现代性、重构“精神家园”的渴望与人类文化前进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3.
厘清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建构之维""特征之维""价值之维"有助于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建构贯穿于救国、兴国、富国和强国的全部主题和主线,经历了百年求索奋进而日趋成熟定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一条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为根本保证,以人民至上、谋求共同富裕为核心要义,以绿色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本质要求,以和平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崇高目标的新型现代化道路,具有超越西方现代化模式、领跑人类现代文明之路的鲜明特征和显著优势。其成功开创不仅昭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标识的中华民族步入了不可逆转的复兴征程,也彰显了书写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新篇章、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以及开辟世界现代化发展新路径的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4.
旅游景观是人类劳动实践的产物,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结晶。它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强烈的感染性、巨大的功利性,它凝结着人类的智慧、才能和创造力量,具有有利于人类生存、进步、发展的审美属性。  相似文献   

5.
产业学院作为高职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的组合体,不仅具有鲜明的“跨界”属性,而且具有鲜明的“共生”特征。用“共生理论”分析产业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存在“共生单元”能量不足,“共生模式”不够完善,“共生环境”不够优化等问题。直面问题,需要构建利益共同体,促进共生单元融合;需要构建治理共同体,形成共生一体模式;需要构建环境共同体,营造正向共生环境,以推动高职产业学院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技术化生存是人类自为生存方式的一种表现形式,特指工业社会时期,科学技术高速发展阶段,人类对近代技术和技术产品高度依赖状态下的人类生存方式.技术化生存作为技术时代人类的生存方式,具有生存时代的近代工业化、生存基础的技术依赖性、生存状态的技术意识形态化和生存活动组织方式的"非理性"等特征.技术化生存中人类生存面临着困境,从本质上说技术生存中人类的生存困境是文化的困境.摆脱人类生存困境,需要人类的生存方式从技术化生存向创造性生存的转向.  相似文献   

7.
论心理需要是宗教信仰的一个深层动力和重要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出发,我们认为心理需要是宗教信仰的一个深层动力和重要原因。原始宗教是人类生存的需要,道德宗教是人类安全和伦理道德的需要,宇宙宗教是人类认知与理性探索的需要,命运宗教是人类对终极价值的关怀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宗教信仰是人类精神力量的外射,是对自身本质力量的一种观照和再现。宗教将不断地迎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伴随人类继续前行。  相似文献   

8.
人类社会的发展观与发展战略经历了从“传统发展战略”、“综合发展战略”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发展过程。“以满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是从新时期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努力把握发展规律,吸取人类关于发展的有益成果,着眼于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提出来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9.
生存意识与美的本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认为“生命学派”是我国美学界新掘起的学派,是真正的“第五派”。美的本质是由人类生存意识决定并反映的形式之一,是人类生命意识的情感体验或感受,其产生和发展的轨迹为生命本质→人类生存意识→美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发展观是对发展本质的理性思考。20世纪以来,发展观依次经历了单纯经济增长发展观、以社会为目标的综合发展观、“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的科学演绎进程,成人教育也在不同发展观指导下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状态。如何在发展观视阁下谋求成人教育的科学发展,需要从发展观的角度即从发展指导思想、发展目的和发展动力对成人教育发展本质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1.
作为“梦幻叙事写作”长期的探索者,河南作家张鲜明惯以文学记录的方式,回忆并转述自身的梦境经验。他的作品往往通过再现梦境中的怪诞景象与自我处境,揭示在当代生存中人普遍存在的焦虑状态及其寓言主旨。就写作技巧而言,他的“梦幻叙事”作品具有题材、体裁与风格意义上的探索性质。他描绘的梦境景象以隐喻的修辞形态推动着情节演进,维系着事物间的关联。从他独特的梦境修辞中,读者可以窥见梦境思维的独特逻辑,从而获得“无意识”对我们认知现实本质与自身存在的特殊启示。  相似文献   

12.
对人类解放的论证是马克思一生的理论主题.马克思从哲学本体论、现实社会层面、基本方法上科学阐释了“人类解放何以可能”的问题.在哲学本体论上,马克思从“类主体本体”到“实践本体”再到“社会关系本体”的推进与提升中,揭示了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及人类解放的根据;在现实社会层面上,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现实社会的客观条件出发,对现实社会的批判性考察中发现了超越现实的无产阶级、谋求全人类解放的力量;在基本方法上,马克思通过“人体解剖”来理解“猴体解剖”的方法和经济学论证方法,阐明了资本逻辑运行的本质,论证了人类解放实现的可能性.马克思以解放为轴心对“人类解放何以可能”问题的回答,在当今世界语境下,为全人类的实践指明了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3.
彭莹  刘新春 《文教资料》2007,2(18):120-122
雨果.闵斯特伯克说:“渴望牢固的联系是每一个人类心灵深处的本能。”它表现为一种“使人渴望接近众人的群体意识”。早期古典教育致力于培养个体人关心群体共同体的伦理道德精神。作为一种历史文化,不断传递着关怀人类共同体的人文观念的信息——生存于自然、人类共同体之中的每一个体人无不需要道德的情怀,以谋求人类的生存。人是社会动物,必须在与他人的交流中感觉自己的存在。追求人的“本真”,向往永恒的精神境界,以协调个人与群体的关系,赋予了古典教育强烈的人文色彩。  相似文献   

14.
创建特色学校是适应新时期学校发展的需要,是学校管理变革的价值追求,是校长的教育事业追求。特色学校就是在较长时期的办学实践探索中逐步形成的具有独特性、优质性、稳定性、整体性等基本特征的教育管理及教育教学风格和模式,特色学校具有鲜明的个性,能更多地尊重与培养学生个性,利用多样化具有可选性的教育教学活动来改造传统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实现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发展。“特色学校建设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学校挖掘潜能并基于自身‘差异’谋求生存与发展,有利于促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有利于实现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目标,办人民满意的教育。”[1] 从学校内部管理的视角来看,笔者认为特色学校创建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从马克思生态思想、人的生存权利的实现、生态正义和生活自然的“和谐”等方面思考“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机理,提出生态文明是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超越,是人类文明的新阶段和新发展,符合人类的生存权利走向现实的“定在”。生态文明与小康社会、生态文明和人的生存与发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而,我们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加强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6.
2009年广东历史卷第30题以福利制度这一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社会史内容为切入点,不仅考查了“考试大纲”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的内容,意在引导考生关注人类命运、关注现实生活,而且由于本题设问方式比较新颖,每问包含着材料,实际上需要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思维过程,在再现再认教材知识的基础上融入了相应的思维活动,注重考查考生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多层次地检测考生的基本能力及多种能力的综合运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浅谈教育价值和教育代价吴航实践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本质。在这种不断发展的实践活动中,人类不断地凭借着“信息反馈并以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为价值尺度去评估和判断自身实践活动的结果。”教育作为与人类产生、发展相影相随、密切相关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必然会带来价值...  相似文献   

18.
论科学消费观对消费主义的批判和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不同的角度考察消费主义,它具有四种不同的特质,呈现出五个方面的特征.科学消费观是以人为本,将"满足人的生存、享受和发展需要看作是消费的本质"的消费观,是倡导健康的、文明的消费,遵循合理的、适度的消费,谋求和谐的消费,坚持可持续消费的消费观.科学消费观是对消费主义的批判和超越.  相似文献   

19.
现代艺术兴起以后,油画的本来面目变得越来越模糊,油画的命运也因此而让人无从把握。但无论怎样变化,油画依然在原来的路径依赖中传承自身的本质和语言特征。从油画发生学的历史角度而言,油画就是为了“再现”而产生的,为了再现油画与科学技术结缘,最终征服空间和造型。技术时代与后技术时代给油画的生存带来了挑战,从摄影、印刷技术到数字传媒,尽管使油画边缘或不再成为中心,但它的“油性”、“手绘性”和“再现性”的历史惯性依然没变,仅仅是被载体的所指和审美关照的部分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力度不断加大,结果却导致了人与自然的矛盾日趋尖锐.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迫使人类不得不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谋求人与自然的长久、和谐共存.科学地审视“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伦理观,吸收其思想精华,深入领会中国长久以来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之实质,构建一种“以实践为基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伦理观.这种生态伦理观的建立,现实性与可行性兼备,它既是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人类自我救赎之途径,同时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