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满足因特网用户信息需求的人文思考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辩证地思考了因特网技术在信息交流应用中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问题,认为网络技术的工具理性帮助人类在较大程度上改善了信息交流环境与手段,提高了信息交流效率,但同时也带来了人文价值的弱化问题;欲改变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分离的局面,就应该确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强化法律、道德、信息素质的人文关怀作用。就因特网信息服务系统而言,要实现对用户的人文关怀,必须树立真正的用户中心理念:从用户满意到社会满意,从满足用户需求到增进用户利益。从满足用户需求到超越用户期望,从服务方定价到用户主导定价。  相似文献   

2.
试论以用户为中心的高校数字图书馆系统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图书馆数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建设以用户为中心的数字图书馆系统将成为高校图书馆发展和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以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及以用户为中心的数字图书馆特征为前提,阐述了建设以用户为中心高校数字图书馆系统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网络传播》2005,(4):9-9
Google公司于3月11日宣布,新闻搜索站点Google News开始测试新加入的新闻定制功能。在此之前.两大对手雅虎公司和微软公司MSN站点为用户增加了可定制个性化首页的功能:Google新闻定制功能的推出,表明Google再次向这两大搜索竞争对手发起了进攻。  相似文献   

4.
关于英国Hylife复合图书馆项目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咏梅 《图书馆杂志》2004,23(12):57-58,56
英国Hylife项目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使项目评价成为工作的重点。本文介绍了Hylife项目评价的过程、结果及特征,指出以用户为中心的绩效评价是今后图书馆情报服务评价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说Google已死似乎有些"狂妄",何况我搜索一直只用Google,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一个真正的客户时代的来临,意味着Google现有的机制一定是要死亡的。客户时代的关键,在于客户许可,而不仅仅是以客户为中心。  相似文献   

6.
《出版与印刷》2009,(4):15-15
柯达公司在现有800电话、语音信箱、电子邮件和传真等服务渠道的基础上,开通了“柯达用户俱乐部技术支持论坛”网站。通过该论坛使客户通过互联网联络柯达服务成为现实,从此客户只需打一个电话或轻点鼠标就可以享受柯达服务。这—模式的应用,使得柯达向实现其服务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的既定服务战略目标又迈出了更近的一步。  相似文献   

7.
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数字图书馆门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介绍了数字图书馆门户的概念,论述了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数字图书馆门户的意义、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总结探讨以用户为中心的图书馆服务的基本涵义与理论体系,推动将"以用户为中心"作为图书馆服务的基本准则。[方法/过程]借用天文学的"地心说"和"日心说"理论,从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践行以用户为中心、提升用户服务能力3个维度,阐述和论证从"以图书馆为中心"到"以用户为中心"在图书馆生存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意义。[结果/结论]必须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确立从以图书馆为中心到以用户为中心的转型变革,构建图书馆的核心能力,构建与用户需求的变化相适应的新型服务能力体系。  相似文献   

9.
如今,IT企业从思想上已经成功的完成了从“以产品为中心”赂“以用户为中心”方向的转变。随着用户对企业服务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好的服务不仅仅体现在产品的质量上,更体现在企业对基于产品的解决方案的提供上。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源于线上服务的用户体验图书馆员新职位开始出现,其核心要义是以用户为中心,深受各种定量与定性用户研究的影响。图书馆用户体验从业者往往身兼数职,并主要担任图书馆内咨询顾问的角色,工作内容主要集中在收集用户数据、提升交互体验、优化实体空间、测试数字平台等方面。通过会议或培训研讨班、用户体验社群、高校图情院系及其他院系的相关课程等各种学习教育形式,能够不断加强用户体验图书馆员的学习培训。用户体验图书馆员的出现,要求图书馆工作应秉持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图书馆员应以用户诉求为出发点,顺应互联网时代用户至上、体验为王的思维模式,满足新技术、新媒体环境下的读者新需求。参考文献27。  相似文献   

11.
与用户建立长期稳固的关系是图书馆生存和发展之本,而关系利益是图书馆和用户双方建立和维持关系的前提和动机。以关系营销理论对图书馆和用户各自的关系利益进行分析发现,用户知识贡献利益是图书馆从关系中获取的最重要的利益,此外图书馆获得的关系利益还有服务成本降低、利用率上升、口碑效应、服务失误容忍等,而用户所获得的关系利益可以分为社会利益、心理利益和特殊待遇利益三种。图书馆提升用户关系利益的策略主要包括:改善图书馆员的服务态度,制定符合用户期望的服务承诺,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等。参考文献42。  相似文献   

12.
翟立平 《兰台世界》2007,(6X):70-71
本文阐述了网络环境下利用电子信息服务的必要性,提出了以用户另中心的理念、建立用户联盟、实施信息链管%%萨理、探索多渠道为用户提供信息开发方略。  相似文献   

13.
从以资源为中心到以用户为中心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资源为中心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模式是对信息的先发布再组织,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以用户为中心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模式是一种主动的针对用户需求的模式,是在信息发布的同时进行组织,克服了以资源为中心模式的局限性。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模式应向以用户为中心的管理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14.
克里奥亚太区客户服务中心于2005年1月5日正式投入运营,将提供一站式服务.集中处理多种客户需求.包括用户报修、订购零备件和耗材、升级、订购版材培训等等.用户只需拨打一个电话.就可以获得多种支持。  相似文献   

15.
陈林 《图书馆建设》2015,(3):59-62,66
用户参与式设计可用3种角色、3个角度、两项重点来概述,其在设计参与者、用户扮演角色、用户参与形式及组织实施形式4个方面与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有本质区别。图书馆用户参与式设计的组织实施形式包括田野调查和PD Session。美国高校图书馆用户参与式设计项目对国内图书馆用户参与式设计的开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用户为中心的搜索引擎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介绍搜索引擎优化价值的前提下,分析了搜索引擎优化和以用户为中心的关系,并提出在以用户为中心的原则下,如何进行搜索引擎优化.  相似文献   

17.
Google给图书馆带来的十大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彦 《图书馆杂志》2005,24(10):62-63
在近两年中,Google兼并了从事博客软件研制等一批高新技术公司,同时还向中国最大的搜索引擎百度投资。这些变动给图书馆发出了某种警示,甚至可以看到Google对图书馆和图书馆职业造成的威胁。Google在信息搜索用户心目中占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对于广告商,Google是发布和传播广告的理想场所,消费群体的购买习惯正在逐步改变,他们正在逐步适应网络购物和交付方式。网络用户有使用BBS、网志以及社会性软件的偏好,Google就提供给用户相当先进的社会网络工具,如Blogger Google Groups和the new Orkut beta。  相似文献   

18.
北京正望咨询有限公司发布的<CIC 2006中国搜索引擎市场调查报告>,调查了用户对其使用的搜索引擎各项指标的用户评价.百度用户对百度的网站登录速度、网站功能稳定性以及对百度的总体评估比较高,但对百度的技术创新评价相对较低,也就是百度在这项指标上与用户期望相差较大.Google用户对Google的评价只在网站登录速度、网站功能稳定性这两项指标上低于百度用户对百度的评价,在其他指标上,尤其是企业技术创新上,Google的得分领先百度的幅度最大.中国的Google用户,抱怨最多的是Google的功能稳定性,这可能也是Google用户流向百度的主要原因.同时使用百度和Google的用户有两个特征很不一样的用户群即首选百度二选Google的用户,和首选Google二选百度的用户.首选百度二选Google的用户只在网站登录速度、网站功能稳定性和搜索引擎总体评估上给了百度高于Google的评价;而首选Google二选百度的用户,在各项指标上对百度的评价都低于对Google的评价.这能够说明Google用户对Google的忠诚度.百度通过MP3和贴吧等成功的产品有效地提高了用户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数字图书馆以用户为中心的特征属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特征属性的角度探讨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历程,着重分析第三代数字图书馆以用户为中心特征属性的表现形式,并对第三代数字图书馆的研究与建设工作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以用户为中心是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方向之一,而用户界面是连接用户与数字图书馆的重要桥梁.用户界面是否友好、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数字图书馆系统的使用效率.文章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立足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探讨数字图书馆用户界面的发展问题,把以用户为中心的思想真正运用到我国数字图书馆用户界面的建设中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