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法、越两国留学生在文化适应过程中的“文化休克”现象作为案例,说明“文化休克”对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并对如何解决留学生在文化适应中的“文化休克”问题寻找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2.
随着“一带一路”计划的不断深入,来华留学生的数量和规模逐渐壮大,他们从熟悉的文化环境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度,其生理心理都会经历一个“再社会化”的适应过程,在日常习惯、生活环境、人际交往以及文化认同等方面会存在诸多不适应。通过“Hand in Hand”项目实践,社会工作者运用“以人为本”、“助人自助”价值观、多种形式的小组活动以及专业方法优势介入留学生文化适应问题,丰富了社会工作研究领域,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有利于促进留学生发展和维护校园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3.
留学生的跨文化教育适应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留学生因为各种不同因素的影响而经历各种跨文化适应压力。文章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阶段入手,从语言和学术适应、教育适应和社会文化等方面讨论留学生所面临的主要跨文化适应压力,从母语文化、自我效能、动机和社会距离等方面分析影响留学生跨文化社会适应的主要因素,以期为高校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培训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4.
来华留学生教育中"挫败期"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和在国际上影响力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士来到了中国,他们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旅游者、工作者与留学生。来华留学生大都经过文化心理冲突的挑战,特别是在留学生活初期都有“文化震荡”(CULTURALSHOK)的体验。而“挫败期”就是文化震荡三个阶段(观光期、挫败期、适应整合期)其中之一,并且是至关重要的阶段。外国留学生能否顺利度过“挫败期”将直接对他们的留学生活产生巨大影响,而帮助他们顺利度过这一困难时期,是每个从事外国留学生工作的教师和管理人员的职责。一、什么是“挫败期”我们看到,当人们身处…  相似文献   

5.
文化冲击(Cultureshock)是人突然从一个熟悉的文化环境到另一个不熟悉的文化环境而引起的感情失调、孤独或困惑过程。国内有人称之为“文化震荡”或“文化休克”。外国留学生从原有的文化环境来到一个新的文化环境学习,文化冲击在他们身上的表现较为典型。国内外的学者对文化冲击的分期有几种不同的说法。我认为分七个阶段,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文化冲击的渐进和发展过程。1-兴奋阶段,又称蜜月阶段。外国留学生来到一个新的文化环境、新的国家,对每件事都很新奇,心情很高兴。在忙于熟悉周围环境的同时,对新环境和未来充…  相似文献   

6.
文化适应问题研究:西方的理论与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全球化进程在20世纪下半期的深化与扩展以及人们跨国及跨地区流动的增加,文化适应问题得到了西方研究者广泛的关注和研究。至今人们已提出了多个不同的文化适应理论和模型,其中影响比较深远的有:Berry的"跨文化适应模型",它区分了文化适应的四种不同类型;Ward的"文化适应过程模型",它描述了文化适应的过程及社会心理层面上的影响因素;还有Danckwortt的"对陌生文化的适应理论",它全面总结并分析了文化适应的特点、领域、过程和阶段。批判地借鉴和发展这三个理论与模型对于推进我国对留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适应问题的研究以及本土化文化适应理论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来华留学生们来说,适应中国社会与文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其适应性的高低决定了其在中国生活和学习质量的高低。本文通过对一定数量的留学生进行调查访谈后,总结他们来到我国后在日常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文化等方面的适应情况,以更深地认识学习者动机和需要,以及教育过程中的社会关系和环境对其学习生活的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提高留学生教育的教学与管理水平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江钦徐 《考试周刊》2012,(53):148-150
留学生来华学习会不可避免地经历跨文化心理适应阶段,影响他们心理状况的主要有汉语学习、教育和社会文化三大应激原。在心理上适应新环境是来华留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保障。留学生辅导员应发挥其自身语言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等优势,采取团体心理辅导、QQ心理咨询、一对一心理辅导等方法,研讨心理变化,充分利用高年级留学生资源,使来华留学生保持心理健康,顺利度过跨文化心理适应阶段。  相似文献   

9.
通过质性研究的方法对中国留学生在跨文化互动过程中的自我概念及文化身份重构的问题进行探究,旨在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状况及其深层影响因素,为如何正确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选择和辨别等跨文化能力提供有效参考。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留学生在自我概念的重构上呈现出从关联型自我向独立型自我迁移的动态特征,在文化身份重构的过程中显现出文化反思、文化自觉、文化认同和跨文化认同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简要介绍现阶段来华留学生情况的基础上,从语言准备、文化习俗、自身因素等三个方面,对当前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中的心理障碍与社会行为问题作了详细阐述。同时,针对来华留学生存在的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若干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1.
外国留学生在华生活的心理适应问题管理工作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国际经济和政治形势的变化,“高等教育国际化”成了教育界比较时髦的字眼。这是把跨国界、跨文化的教育理念及办学模式与本国大学的教学工作、科研工作结合起来的过程,留学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内容也得到了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自是不言而喻。留学生不论来华多长时间,他们仍然有许多共同不适应的问题,由此,有必要对在华留学生的适应现状进行深入研究,探索使留学生顺利完成在华学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关键 《神州学人》2007,(7):49-50
留学在异国他乡,都要经历对于陌生环境和巨大文化差异的由不适应到适应阶段,这个“环境”与“文化差异”,可不是在中国的山西到山东,河北到河南……能否尽快适应新的环境,融入陌生文化,能否由在家靠父母到一切靠自己等的巨大变化,关系到未来的学习与生活。随着在外中国留学生的大量增加,对于异国环境与文化的适应问题日渐突出,如果不及时加以调整,  相似文献   

13.
我国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国际教育中如何让中华文化充分发挥作用,是国际教育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因此“中国文化”课程在国际教育中扮演着重要作用,有助于提高留学生对中国及中华文化的了解和认知,提升留学生对中国及中华文化的好感和认同,留学生学习汉语及更好地适应在中国的生活。以北京印刷学院为例,指出了“中国文化”课程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办法,希望能够对“中国文化”课程的教学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增强,目前在各类高校内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留学生群体。来华留学生群体具有文化差异,语言沟通等问题,当他们处于陌生异域的环境里,必然要学习适应和接受新的社会环境_文化适应问题。当代文化适应领域的著名心理学Berry认为“文化适应是伴随着不同文化间接触时,个体的文化的和心理的改变”。  相似文献   

15.
来华留学生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以稳定的发展和高度开放的姿态赢得国际社会的信任与尊重。以辩证的视角统一“差异”和“融合”的文化间性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特质,强调不同文化主体之间的平等地位,指向一种相互理解、相互适应、相互联结和依存的跨文化关系的建构。在文化间性的视角下反思教学中的跨文化难题、教学者的跨文化能力和留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从文化和跨文化的本质内涵思考来华留学生教育中呈现出来的文化危机,有助于我们看到不同文化主体之间通过对话和协商达成意义重组及分享的动态生成过程,为来华留学生教育提供一种超越多元文化主义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6.
缅甸留学生来华学习,为中国高职院校的国际化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是,受到留学生主观方面以及中国高校乃至社会客观环境影响,当前仍存在一些较突出的文化适应问题。以武汉和南京两地高职院校缅甸留学生为例,通过调查其在日常生活、语言文化、人际交往、学业经济四个方面的文化适应情况,采取问卷调查与半结构化访谈的方式,探究他们在华学习生活中文化适应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尝试提出了一些促进高职院校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文化休克"是跨文化交际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对个体顺利适应新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文化休克"研究经典理论的阶段论,针对留学生在华文化适应问题,提出留学生特别是普通语言进修生的教育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在“一带一路”政策实施后新形势的影响下,来华留学生数量显著增多。为了帮助留学生更好地适应在华学习和生活,针对留学生管理模式的研究成为重点。基于地方高校来华留学生管理模式的现状分析,本研究从跨文化适应的角度分析文化育人模式对留学生的管理效果,以期对留学生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在苏州高职院校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从气候环境、饮食习惯、公共服务、学习适应、消费观念等社会文化适应维度,以及思乡情绪、过度关注、语言障碍、心理落差等心理适应维度,对苏州高职院校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苏州高职院校留学生跨文化不适应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并从建设师资培训平台、搭建文化交流平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跟进软硬件配套支持等角度提出了苏州高职院校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0.
曾琪惠  李玉霞 《海外英语》2022,(20):193-196+204
该研究对新冠疫情以来中国在英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现状和适应策略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学生总体上采用“分隔”的适应策略,但社会文化和心理适应情况良好,这一不寻常的结果与疫情防控带来的一系列主客观因素有关。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的适应过程符合压力-适应-成长模型。在全球疫情这一特殊背景下,性别、学历、旅居时间、海外经历、性格、亲友支持等因素对中国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结果与策略选择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