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字句中的“于”一般被看作被动句的标志.本文从“于”的介词系统的角度揭示介词“于”的功能不在于表示被动,“于”字句仍属于意念被动句.  相似文献   

2.
赣语上高话中的“畀”语法功能多样,有动词、介词用法;“畀”可用于使役句、处置句和被动句中。“畀”的本义为“给予”,后引申为“容许”义和“使让”义动词。“畀”由“容许”义动词语法化为表“被动”义的介词,构成被动式;“畀”由“使让”义的动词语法化为表“处置”义的介词,构成处置式。  相似文献   

3.
日语和汉语中都有被动句,但是在表现形式上有很大的差异.汉语句子中通常是借助“被,叫,给,让”等介词来表达被动.其中“被字句”是最典型的被动句之一.日语的被动句大致分为“直接被动句”和“间接被动句”.日语学习者在掌握了被动句的基本构造后,往往按照母语的习惯套用被动句从而造成错误,被动句是日语学习中一大难点.  相似文献   

4.
现代汉语介词是外国留学生汉语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之一。笔者以调查、分析英语国家学生使用现代汉语介词的情况和现代汉语界及对外汉语界对现代汉语介词“在”、“跟”、“对”、“从”的研究论文、专著为基础,分析总结20余年来,有关现代汉语介词“在”、“跟”、“对”、“从”在句法、语义、语用方面的研究,以期为汉语介词的研究及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送"在长沙方言中兼做动词和介词,做介词时相当于普通话中的"被",是长沙方言的被动标记之一,和其他成分构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送"字被动句。与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常见的被动句相比,长沙方言中的"送"字被动句较有特色。从句法格式、语义特点探究长沙方言中表被动的"送"字句,并在此基础上将其与普通话中常见表被动的"被"字句进行比较,以阐述其差异。  相似文献   

6.
被动句式,古今汉语中常见。在现代汉语中,被动句式常用引进施事者的介词“被”字来表示,如:“你的意见不会被大家采纳”。主语“意见”是受事者,是“采纳”的对象,“大家”一词是“采纳”的施行者,称为施事者。如果去掉“被”字,用“大家”作主语,“你的意见”作宾词,句式就由“被动式”变为“主动式”:“大家不会采纳你的意见。”施事者作主语的,叫主动句;受事者作主语的叫被动句。上面被动句里的施事者“大家”如果不用,就成为“你的意见不会被采纳。”这句也是被动句。如果把这句里表示被动关系的介词“被”取消,就成为“…  相似文献   

7.
汉语学界对于介词“对”构成介词短语用来充当状语,修饰谓语中心语这一特点认识一致,然而却对其在句中的影响力研究甚少。“对”字句谓语部分不仅可以由多种成分充当,而且在“对”字介词短语的影响和制约下,句中谓语与其它成分间表现出复杂且独特的语法关系。本文针对现代汉语“对”字句谓语类型进行归纳与分析,突显其语法特征,并给这类句式一个明确定位。  相似文献   

8.
“在”和“从”作介词表示时间、处所。本文将此与英语介词进行对比分析,以母语负迁移和目的语负迁移造成的偏误为切入点,在语义功能、句法功能两个平面上对时空介词“在”、“从”的偏误进行分析。语义功能上,对汉语介词“在、从”和英语相应介词进行认知分析;句法形式上,则观察时空类介词宾语的位置关系、共现关系,对搭配错序和介词框架偏误现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陈葵强 《高中生》2015,(6):44-45
在高考英语试卷中,介词虽不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等实词考查的频率高,但在短文改错和语法填空中经常出现。有些介词不能按照汉语的思维来记,现将一些常用的特殊的介词总结如下。一、不都用by表示“被,受”  相似文献   

10.
被动句是汉语中一种特殊的动词谓语句,历来是日本留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个突出难点。结合日本学生学习汉语的偏误,对日语被动句表达法进行分析,探究其偏误的深层原因。在“被”字句教学中建议:教授主动句受事有所属格时,注意区分普通名词和专有名词;注意日语中的间接被动句与汉语的被动句有显著的差异;区分被动句使用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邵阳方言中,“担”字可以表示多种意义,且具有多种语法功能。在“担”作介词表“处置”义和“被动”义时,既可以形成处置句、被动句,又可以形成处置、被动同现句,具有与普通话中的处置句和被动句不一样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本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研究汉语被动句的认知语义基础,主要探讨了“被”字的语义数量特征的变化对汉语被动句的语义和语法功能的制约作用。研究发现,在汉语被动句的打造过程中,“被”字的语义状态化表现为“被”字的语义数量特征由离散性和时间性衰减为非离散性和非时间性;“被”字的语义数量特征的衰减是汉语被动句的语义结构“N2 被(N1)V”语法化为“S. 被(O)P”语法结构的认知基础。  相似文献   

13.
人们常常把主语和谓语属于主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做主动句 ,而把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做被动句。被动句在汉语中是一种常见的句式 ,在现代汉语中 ,被动句通常是用一个特殊的、表被动意义的介词“被”来表示 ,一般容易掌握。而在古汉语中 ,表示被动的句式种类很多  相似文献   

14.
鲁诗语 《教学随笔》2016,(3):146-147
被动句分为直接被动句与间接被动句。间接被动句专门用来表示“被害”“不如意”等意义,是日语特有的语言现象。然而,笔者认为汉语中例如“被自杀”“被就业”等近年来网络乃至报刊媒体中甚为流行的“新被字构式”可以与日语的这种所谓“受害被动”进行对比研究。通过日汉语的语料库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日语间接被动句与汉语“新被字构式”有以下共同点:主语受到的影响并非直接的,且事件间有先行事件导致后发事件的因果关系;常用来表述对于位于句子主格的事物(通常为人)来说是被害或不悦的事态。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手法,通过对日语间接被动句与汉语“新被字构式”的行为进行了初步分析,发现“新被字构式”能够与日语间接被动句进行一定的对应。  相似文献   

15.
“被”字句是表达被动语态的一种句式,是被动句的一种.它产生于战国末期,两汉时期逐步发展,魏晋以后逐步取代了其他被动标记,成为汉语被动式的范式.“被”字句的使用从句法、语义到语用都有很多限制,与英语、日语等语言不同,汉语是一种较少使用带被动标记的被动句式的语言,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被”字句的教学成为难点,也成为很多外国学生规避使用的对象.针对教学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本文着重分析北大CCL语料库中的“被”字句偏误语料,进而总结出偏误原因及相应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6.
在英语中有许多被动句,而在汉语中却不常见,因此,在进行被动句的英译汉时,要考虑汉语的表达习惯,不能把所有的英语被动句都译成带有“被”字的汉语句子。  相似文献   

17.
英语中的被动句很常见。我们中国人,尤其是初学英语的中国人将这些被动句译成汉语时,往往受英语被动结构的束缚,译出来的句子别别扭扭,不符合汉语的习惯。本文就如何翻译英语被动句谈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一、若被动句中的主语是无生命的名词,则可将其译成汉语中的主动句。其形式有以下几种:1.可以不改变原句中主语和谓语的语序,直接把原句译成汉语中的主动句例如:Theseexercisesmustbedoneontime.这些练习必须按时做完。OnPracticehasbeentranslatedintomanyforeignlanguages.《实践论》已经译成了许多种外国语言。2.可以将by后面的名词…  相似文献   

18.
英语被动句的汉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英语中有许多被动句,而在汉语中却不常见,因此,在进行被动句的英译汉时,要考虑汉语的表达习惯,不能把所有的英语被动句都译成带有“被”字的汉语句子。  相似文献   

19.
英语被动句和汉语“被”字句因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存在着不同的表现形式。英语被动句,通常是通过动词的语态形式变化来完成的;汉语被动句一般主要借助表示被动的助词来表示被动的词义,有时还直接体现在词汇意义上。  相似文献   

20.
语态分为两种,一种叫主动语态(ACTIVE VOICE)。一种叫被动语态(PASSIVE VOICE)。英语和汉语都有被动句的问题.虽然英语被动句出现的频率远不及主动句.但用英语写文章而不用被动句几乎是寸步难行,成段文章没有被动句更是不可想像。相对来说,汉语“被”字句的使用频率要大大低于英语被动句的使用频率,因为汉语句子里一般没有主动被动的标志.主要靠意会。下面从几个方面谈一下英语和汉语被动句在构成及使用方面的异同和英汉翻译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