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崔云宏老师执教的《两小儿辩日》一课,教师教得扎实、灵活,学生学得积极、投入,教学效果明显。一、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在这两节课上,崔老师努力营造了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和百鸟争鸣百花争艳的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局面。这在第一课时引导学生讨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让学生读出古文的韵味,以及  相似文献   

2.
李丽萍 《云南教育》2002,(34):35-36
《两小儿辩日》是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最后一组的一篇精读课文。它是一篇文言文。讲的是古时候,两个小孩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人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中午离人远;一个却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早晨离人远。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正确判断。这个故事说明了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蕴含的科学道理。教学难点:把文言文译成白话文。一、简介文言文的特…  相似文献   

3.
《两小儿辩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 ,也是该教材中出现的第二篇文言文。本组的课文的训练重点是“对照注释 ,一字一句地通过自己努力 ,把课文读通 ,读懂”。《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中的一则传说故事。文中记叙古时候两个小孩 ,各凭自己的直觉 ,认定太阳在早上和中午时离地球上的人远近不同 ,各持一端 ,争执不下 ,连孔子也不能对此作出判断。这个故事说明宇宙无限 ,知识无穷尽 ,学习无止境 ,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故事还反映了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 ,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教…  相似文献   

4.
记得我最早是在上初中时学的《两小儿辩日》。初学时文言文的词义及语法并没有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但两小儿所辩论的问题却让我困惑多年。当初老师告诉我们的答案是:早晨和中年太阳离人是一样远的。当时我并不同意这种说法,但也没勇气和老师做更深的争论。一晃已过了二十多年。今年,小学课本首次选用文言文,就恰巧选用了《两小儿辩日》这一名篇。于是,这个问题再次涌现出来。教学中,我先请同学们讨论,同学们各抒己见,答案不一。然后,我把参考书上的答案提供给学生,征求他们的意见,好多学生的反应是将信将疑。最后,我把自己的看法提出来,经过…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第十一册《两小儿辩日》是一篇新选课。小学语教材中,直接选用诸子散中的寓言故事,且以言形式出现,此前尚未见到。同时,这则寓言故事又有诸多方面必须加以辨识,因此提供一些背景性的资料,供老师们教学时参考。  相似文献   

6.
师:今天我们将首次接触到文言文,齐读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相似文献   

7.
教学设想:《两小儿辩日》是"诵读欣赏"里的一篇课文,文字较浅显,学生理解没有太大难度。本节课打算省去繁琐的字词讲解和逐句翻译,换一种让学生更感兴趣的教学方式。上学期学生曾经学过孔子的《<论语>八则》,教学应该说对孔子还是有一些了解的,但学生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孔子只言片语的语录上,所以我尝试将两篇文章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对孔子其人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并能有自己的个性化解读,真正从内心深处感悟到孔子的杰出智慧。  相似文献   

8.
9.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十五课 【导入设计一】 1.出示句子,并引导学生读一读。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③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一、温故知新,解破课题 1.齐读课题。 2.借已学过的古诗词引出对"日"字的理解。 教师根据"温故而知新"的古训,引导学生背诵含有"日"字的诗句。 学生背诵诗词,并解释诗句中"日"字的意思。 教师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理解课题,并导出"两小儿在争论太阳  相似文献   

11.
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这就要让课堂真正属于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执教《两小儿辩日》,我力求体现新课程的这些理念。  相似文献   

12.
贵刊2003年第10期在“问题·争鸣”栏目刊登了郑昌军老师的《〈两小儿辩日〉答案之我见》的文章。该文对教学参考书中的答案提出质疑,这是很可贵的。但是,对于郑老师的结论,我们有不同的看法。郑老师根据对地球自转和地球上某点在不同时刻面对太阳的情况进行的分析,得出结论:相对于早晨来讲,中午太阳离人更近。这种说法,表面看似有理,但没有注意到太阳离地球是非常遥远的这一情况。正是由于太阳离地球非常遥远,地球上的人在早晨、中午同太阳的距离的差别就显得微乎其微,可忽略不计,以至于无所谓远近之分了。地球赤道半径是6378郾2千米。地球…  相似文献   

13.
日前。笔者有幸聆听了由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执教的一堂观摩课《两小儿辩日》。王老师准确无误的文本解读,别具一格的教学思路,行云流水般的情感演绎,无时无刻不在展示着语言文字的魅力,一次又一次地创造着课堂教学的精彩,特别是围绕“辩斗”的感悟所组织展开的教学过程更令人拍案叫绝,时至今日。仍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14.
《两小儿辩日》中两小儿取笑了不能决的孔子。孔子可笑吗?这个问题似乎不应该再作探讨。《教师参考用书》上说:经专家研究,《列子》里写这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1课。教学目标1.能根据课后注释尝试疏通课文,了解故事内容并简要表述。2.掌握阅读古文的基本方法,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做到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3.抓住文中关键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相似文献   

16.
封潇 《教育艺术》2013,(11):9-11
一、一读识文师:今天我们用"读"这种方法来学习《两小儿辩日》。(板书"读"字)请全班同学先齐读课文。(全班第一次齐读课文。学生有些字音出错,多媒体显示第一部分:识文)师:好像在一些字的读音上我们发生了歧义,在初读文言文时,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字音问题,请一位同学读一下这几个字。(多媒体显示文中几个重要的字,学生读,教师指导)师:请齐读字词两遍!(学生齐读字词两遍)师:请同学们在扫清字词障碍的基础上齐读课文,注意读准  相似文献   

17.
教材分析《两小儿辩日》是人教版教材第一次编排的两篇文言文中的一篇。文言文是古代文化遗产 ,是古代文明传承的媒介。教材编排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 ,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 ,加强人文教育 ,为初中学习文言文和课外阅读文言文打下基础。《两小儿辩日》短小有趣 ,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全文仅一百来字 ,却能给人以多方面的启示。学情分析学生虽然是第一次接触文言文 ,但是小学几年来已学了不少古诗 ,平时也积累了一些文言警句 ,这为学生学习本课奠定了基础。课前谈话 ,了解到不少学生对学习本课兴趣很高 ,这是我始料…  相似文献   

18.
在"全国第二届小学经典诗文诵读研讨会"上,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匠心独具地以"板书"为引子,让学生"在读中辩,在辩中读"的教学过程中,对文本逐步理解、逐步体悟、逐步熟读成诵,赢得听课老师的  相似文献   

19.
上期,本刊刊发了吴琳整理的“一次别开生面的教学研讨活动”纪实,得到了读者的广泛好评。大家认为,这种教研形式特别新颖,课堂实录和互动点评非常精彩,阅读之后很有启发,要求继续刊登这样的稿件。为此,本刊又组织了一篇活动(二),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杨关所 《云南教育》2008,(11):39-40
教材分析:《两小儿辩日》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第十一册第八单元的一篇寓言故事,也是小学阶段学生接触到的第二篇文言文。故事讲的是古时候有两个小孩凭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中午离人远;另一个认为早晨太阳离人远,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己见,争论不休,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这个故事说明人类要认识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