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父亲的爱     
父亲工作异常繁忙,但他一直知道女儿的心事,并且无微不至地关怀我,他的爱是我成长道路上永不消退的芬芳。小时候,父亲就是我的"手套"。虽然南方的冬天没有北方纷飞的雪花,但呼啸的寒风往往有刺骨的感觉。还记得一次小学放学后,我顶着寒风飞奔回家,趁父亲不注意,将冰冷的手悄悄地放在父亲的脖子上和腋窝下,等父亲发出  相似文献   

2.
叶子烟     
黄家双 《家长》2016,(4):50
沉重的生活负担让父亲"不敢"抽好烟,是叶子烟在父亲最烦闷的时候,给了他慰藉,但也夺走了他的健康。我没出生时,父亲抽"春燕",我出生后,父亲抽"白鹤"。我上了小学,父亲开始种上了叶子烟。父亲把烟叶摘下来,用草绳串着,挂满屋檐,挂出一帘金黄金黄的风景。烟叶干了,父亲取下来用草绳捆好,塞进枕头下的谷草里,随抽随取。枕头高高的,父亲  相似文献   

3.
开心一刻     
《中文自修》2015,(2):23+45
儿子第一天上小学,父亲把他送到学校门口,指着里面说:"从今天开始,你要在这里度过五年……"儿子眼泪汪汪地打断父亲的话:"五年以后,您还会记得到这里来接我回家吗?"  相似文献   

4.
我的父亲名叫朱洪幸。他酷爱读书,酷爱写作,已出版了多部著作。他还发 明了"三杯水读书法"。 父亲是在"文革"期间上的小学和中学,没有机会考大学。"文革"结束后很 快恢复了高考,但十多年没有正规考试,所以千军万马齐上阵,百里挑一,竞争 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5.
析字趣谈     
明朝英武殿大学士杨溥,幼年虽然家贫,但聪明过人。一次县官捉他父亲去服劳役,杨溥因念父亲年老体弱,一再要求县官释放他父亲。县官看他是个小孩,就刁难他说:"我出个对子,你要能对上,我就释放你父亲。"他出上联曰:"四口同圖,内口皆从外口管。"  相似文献   

6.
嘘!别忘记     
《同学少年》2014,(12):4-5
<正>嘘!让一颗记忆粒子帮你来一场时空变换的梦之旅……12个月前——"喂,走了!"一声呼喊将我的思绪拉回了现实。走在阳光下,回忆着曾经的数学课,回忆着他的一些"名言":"笑什么笑?‘笑点’这么低,我讲个笑话都能笑死你。"……他是个很严肃的老师,我见到他的第一感觉是"我的数学没救了"。依稀记得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记得他在黑板上解题的样子,记得他讲关于他孩子的故事。突然懂得,那一刻,站在讲台上的他,不仅仅是一位优秀的老师,更是一位父亲,一位慈爱的父亲。  相似文献   

7.
我要说的初恋,是生命中除了父亲以外,第一个令我产生好感的男生。徐俊便是我概念中的"初恋"。刚上初中的时候,我还是个初发育的黄毛丫头。同班的徐俊有着175厘米的身高,属于那种大大咧咧的阳光男孩。那时,身材瘦小的我被安排坐在第一列第一排的座位,徐俊和其他男同学总喜欢在进出教室时恶作剧地拍拍我的头,但我不讨厌他,那么多拍我脑袋的男孩子当中,我只是不讨厌他。  相似文献   

8.
《家教世界》2012,(21):10
在童年的记忆中,父亲是个不苟言笑的人。他虽然很少打我,但我对他却从心底里有一个"怕"字。渐渐地,我长大了,上学了。而我竟越来越觉得父亲是那样不近人情,不像母亲总是在我身前身后嘘寒问暖。我甚至有些怀疑父亲对我的爱,难道我并非他亲生?上高中后,我觉得自己已长大成人了,已经能够分辨和洞悉身边的任何事物,但对于父亲,我仍是读不懂。他似乎对我的事漠不关心,很少打听我的成绩,也从不过问我对未来有何打算。  相似文献   

9.
我父亲是人力车夫,从我考上高中起一直到现在. 1998年我以全镇第一名的成绩考上省重点高中县一中,父亲当晚高兴得多喝了二两白酒,父亲满脸通红微眯着眼睛对我说:"胖孩(我的乳名),只要你有志气,你读到哪里我就供到你哪里,就是做牛做马我也认了."父亲只读了小学三年级,斗大的字认不了几个,父亲深知没有文化的苦,所以他一直希望我能走出这封闭的农村,不再重复祖辈的生活.  相似文献   

10.
父亲·烟     
父亲与烟算是结下半生缘了。父亲说,他是家里的老幺。在他还是16岁时,他的3个哥哥都已成婚,老闹分家。他只好背井离乡,到外谋生。从那时起,烟便成了他消万愁的法宝。我不信那个邪,但隐约记得,当我还是个顽童时,父亲总是以忽隐忽现的烟火回答母亲喋喋不休的唠叨和近乎强辞夺理的挑衅。踏进小学的校门后,当我第一次从老师的口中得知“吸烟有害健康”时,我奔回家,拉着父亲的衣角,诚恳地对父亲说:“阿爸,不要吸烟了,那会害了你的。”父亲一愣,俯身摸了摸我的头,说了一句令我终生难忘的话:“等你们兄妹3人能赚钱养我时,阿…  相似文献   

11.
<正>在我成长的道路上,有两个人给我留下的印象特别深刻。第一个人是我家的亲戚,是位木匠,在我们那一带名气很响。有一年,家里要做一些家具,把他请了来。父母对他特别尊敬。我颇不以为然地问父亲为什么要那么周到,父亲说:"我敬的是他的人品和本  相似文献   

12.
曾经看过《父亲的书》记述的这么一个故事:我们家有四个孩子,我是老大,妹妹是最小的。我们兄妹四个都相差两岁。在我上初中时,最小的妹妹也上了小学。我们在一起做作业时,父亲就捧着那本书看。我的作业最多,每次都是最后一个写完,父亲也一直陪着我写完作业才合上书。从我读小学到高中,父亲的那本边已磨得发白了的《三国演义》,也不知看了有多少遍了,但父亲每一次看时都是那么认真。父亲临终时用他布满老茧的手紧紧地抓住我的手说:“你那年给我借的那本《红楼梦》,我不是不爱看,而是我不认识字。《三国演义》这本书还是在我14岁的那年,我在一…  相似文献   

13.
天涯咫尺     
正有时候,两个人相距咫尺,可心却相隔天涯;有时候,两个人相距千里,可心却紧紧地连在一起。长时间的两地分离,并未使我和父亲之间产生隔阂,那种亲情的浓度像香醇的美酒一样,历久弥香。我读小学、初中的时候,住在家里,父亲在外打工。我每天写完作业,总爱用家里的电话和父亲"煲电话粥",有一句没一句的,东拉西扯,我的学习,他的工作,都是我们的话题。即使临近中考的那段时间,我们都是以淡然的心态,悠闲的语调静静地交谈。父亲没有读过书,说不出大道理,但我从未因此有过对他任何的埋怨。我想上天还是  相似文献   

14.
好猫与烂虎     
朱晖 《高中生》2012,(19):1
有一个男孩,多年来一直是班里的差等生。他非常希望能够向那些成绩好的同学看齐,也一度非常刻苦,但成绩就是上不去。从小学到中学,因为成绩实在太糟糕,他被不同的学校像皮球一样踢来踢去。经过父母的多次恳求,一家很差的学校才勉强同意招收他。他的自尊心受到极大的打击,终于有一天,他问父亲:"我是不是很笨?"父亲说:"当然不是。""那为什么无论我如何努力也赶不上其  相似文献   

15.
<正>"文革"那些年,无情的岁月泯灭了多少读书人的热情与梦想,而我则是例外。在乡镇供销系统当干部的父亲没有为我规划经商的蓝图,他更希望我读书成才。我的第一本书是他送我的《阮氏三雄》,一本在"文革"期间很流行的、描写《水浒传》故事的配图小人书;这本书我每天都看,从三四岁一直看到上小学,爱不释手,也不记得看了多少  相似文献   

16.
<正>前段时间,微信圈热传"一碗鸡蛋面的故事"(其实是两碗),讲的是一位父亲通过与儿子三次分吃两碗面的事情来教育儿子。文章不长,简述如下。第一次,两碗面中的一碗上有荷包蛋,一碗没有。儿子要吃上面有蛋的那碗,但父亲说:"让我吧!孔融7岁能让梨,你都10岁了!"儿子说:"他是他,我是我,不让!"父亲默默地看着儿子  相似文献   

17.
父亲     
张枫霞 《初中生》2014,(4):12-13
正虽然我是家里唯一的女孩,然而,父亲好像从来没有显出特别的喜欢来。等到上了初中,看到别人的父亲殷殷地关怀女儿,心里便有了比较,认为我这只知道春耕秋收的农民父亲不懂得什么叫"爱"。小学和初中在父亲的不经意间过去了,上学和放学就像他出工和收工一样,只是顺其自然的事。他不关心我的学习亦如我不关心他的收成。学习和收成原本没有太大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我的父亲     
《我的父亲》这个题目,我曾写过多次,有趣的是每次父亲的形象都有所不同。第一次写父亲,是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当时父亲是我的语文老师,也是我的班主任。他对我要求特别严,我稍有不规,他就厉声训斥,甚至给我两巴掌。而我又生就的调皮,爱动手动脚,所以挨打受斥便成了“家常便饭”。当父亲在黑板上写下这个作文题的时候,我不由地一咧嘴:“怎么?还要写作?写你什么?”我一转眼珠,想起了一个好主意,“对,我要用作文‘抗议’!”于是,我在作文的开头写上:“我的父亲不爱自己的儿子,是个凶狠的人……”我想父亲一定会生气,不过我也不在乎,大  相似文献   

19.
父爱的姿势     
<正>父亲是家中的"天"。有"天"在,则阖家清风朗月,四海靖宁。每每望着"天"的背影,我都会读出一腔感动和敬畏——不独他是父亲,也是因为那些定格在记忆中的姿势。——那是父爱的姿势。父亲是一位老兵。从枪林弹雨中闯过来的人连死都不怕,还能怕什么?他怕,他怕作为他儿子的我有个闪失。读小学二年级的时候,一天下午,天黑得像锅底,闷雷  相似文献   

20.
灰色的父爱     
爱的颜色是五彩缤纷的,世界上有许多不同的爱,但在我眼中,最伟大的就是父爱。父亲,是一名司机,所以很少有时间在家陪我,但他一有空,便会问我考试成绩怎么样,却从不关心我身体怎么样,所以,我总会抱怨他不关心我。从上小学开始,父亲在我眼里就是严厉的。不只在学习上,生活中也是,比如,哪怕在周末,也不让我看电视。有一回,夜深了,我还在看电视,我正百无聊赖地切换着电视频道,只听一阵开门声响,父亲气冲冲地走进来,径直走到电视前关掉了电视,指着墙上的钟对我说:"你看看现在几点了!还在看电视,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