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The Association of East Asian Research Universities,AEARU)成立于1996年,是由东亚地区中日韩三国大学组成的大学协会,目的是为东亚项尖的研究型大学的校长提供交流平台,促进东亚地区主要大学之间的交流。协会愿景是在会员大学共同的学术文化背景下,  相似文献   

2.
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The Association of EastAsian Research Universities,简称AEARU)成立于1996年,目前共有17所大学加入该协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清华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日本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大阪大学、东北大学、东京工业大学、筑波大学、韩国首尔大学、韩国科学技术院、浦项工业大学)。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问卷调查法,以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三所研究型高校为对象,对教师科研活动中学术信息需要来源、学术信息获取与检索、学术信息交流、学术成果发布和传播等信息行为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揭示了研究型大学教师科研活动中一些具有重要意义的信息行为特征,为研究型大学教师科研方式变革创新提供了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4.
据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网站消息,2012年5月9日~10日,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成立十周年会议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举行。会议主题为"欧洲研究型大学——2050年欧洲的向导和引擎",欧洲顶尖研究性大学校长齐聚一堂,与来自其他国家的学界、政界及商界代表就研究型大学在欧洲目前和未来的角色进行了交流,特别讨论了未来几年到几十年欧洲的研究和创新政策。  相似文献   

5.
《世界教育信息》2012,(7):76-76
据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网站消息.2012年5月9日。10日.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成立十周年会议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举行。会议主题为“欧洲研究型大学——2050年欧洲的向导和引擎”.欧洲顶尖研究性大学校长齐聚一堂.与来自其他国家的学界、政界及商界代表就研究型大学在欧洲目前和未来的角色进行了交流.特别讨论了未来几年到几十年欧洲的研究和创新政策。  相似文献   

6.
推进研究型大学大型仪器共享管理机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分析了研究型大学大型仪器管理现状,并结合南京大学工作经验,就如何推进研究型大学大型仪器开放共享管理,提高大型仪器对外服务能力和使用效益,建立大型仪器共享管理长效机制等提出设想和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7.
中国研究型大学国际化调查及评估指标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对中国26所研究型大学国际化情况的调查,发现大学之间的国际化状况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表现在研究型大学与准研究型大学之间、世界前500名与非前500名研究型大学之间以及东部沿海与内陆的研究型大学之间。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并考虑中国高等教育的实际,研究、检验及提出了战略规划与组织机构、人员构成与交流、教学与科学研究、相关条件与设施以及成果交流五类18个指标,评估中国研究型大学的国际化水平,并就未来中国研究型大学国际化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研究型大学是20世纪世界教育与科技迅猛发展的结果,是以科研和培养高级创新性人才为目标的高水平大学的集合体,因此研究型大学的人才概念包括优秀的科研教学骨干和一流的研究生两个方面。研究型大学依靠自身强大的师资、一流的科研设施和雄厚的经济基础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15所国内研究型大学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和分析,并从学校的教学、管理、科研和经费投入四个方面提出了四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研究型大学     
研究型大学指以科学研究见长的大学。在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体系结构中,美国最早明确划出这一大学类型。1994年美国在《高等教育机构分类》中指出,研究型大学要达到两个标准:提供以学士学位到博士学位的教育,每年至少授予50个博士学位;置研究于优先地位,每年至少得到1550万美元(研究型大学Ⅱ类)和4000万美元(研究型大学I类)的来自联邦政府委托的科学研究经费支持。  相似文献   

10.
在研究型大学中,本科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以一个有始有终、层次分明的完整课程体系作为保障.然而,目前我国研究型大学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忽视大四阶段的教学,从而导致本科教育严重缩水.以南京大学为例,对大四阶段教学现状进行深入调查,揭示出研究型大学面临着大四阶段课堂教学阻力重重、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的现实困境,在结合南京大学2009年本科“三三制”教学改革的基础上,提出了突破现实困境的可行路径:构建以促进专业发展为目标的课程体系以及构建与研究型大学相适切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模式日趋强势,其对世界各国大学的影响越来越强.但是美国研究型大学并非理想的、完美无缺的模式.在分析美国研究型大学的优势与不足的基础上,提出建立我国新型的大学模式--和谐型大学.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信息化如何向纵深发展?本文首先通过4个相互联系的典型案例,揭示了在信息化与全球化两大潮流共同冲击下,世界高等教育内外结构正在发生深层变革的新趋势;接着深入剖析了网络文化对大学校园文化带来的正反两方面影响及其时代根源;最后从8个方面提出了在东亚研究型大学之间创建数字化快速通道,从IT主管部门之间跨时空、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入手,在网络文化的共建共享中推动大学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战略合作,提高东亚研究型大学在世界高等教育领域的影响力与竞争实力.  相似文献   

13.
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型大学的技术转移对于推进一个国家与民族的自主创新与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的关键是向企业转移创新能力,研究型大学的"四大创新平台"是促进区域创新体系发展与实现大学向企业进行创新能力转移的有效支撑,研究型大学与企业紧密合作并向企业转移创新能力,有利于提升大学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以及科技创新能力,也有利于提升大学的社会声誉与影响。大学科技园是整合大学优势资源、营造创新环境、凝聚创新人才、实现研究型大学向企业转移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研究型大学、政府、企业、中介机构都应围绕研究型大学创新能力转移来开展技术转移工作。  相似文献   

14.
曹斯 《培训与研究》2009,26(9):109-110,114
研究型大学的发展代表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程度,建设研究型大学已经成为众多高校的发展目标。推进研究型大学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国际和本土化双重视野,在国际视野下培育一批本土化研究型大学,建设一批符合中国国情的研究型大学。本文在分析美国研究型大学标准、基本形态和建设途径的基础上,结合国内研究型大学发展的基本特点,试图探索中国研究型大学本土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5.
研究型大学的发展代表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程度,建设研究型大学已经成为众多高校的发展目标。推进研究型大学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国际和本土化双重视野,在国际视野下培育一批本土化研究型大学,建设一批符合中国国情的研究型大学。本文在分析美国研究型大学标准、基本形态和建设途径的基础上,结合国内研究型大学发展的基本特点,试图探索中国研究型大学本土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6.
研究型大学发展趋势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型大学在世界各国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我国正处于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教育、经济、社会发展及增强综合国力的攻坚阶段。在这一关键时期,强调加速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综合论述了研究型大学对现代社会的贡献,并在对国外研究型大学主要特点进行讨论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当前研究型大学面临的若干重要问题,最后对研究型大学今后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研究型大学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型大学教师队伍的素质在研究型大学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研究型大学生存与发展的有效保证。本文以研究型大学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探讨研究型大学教师胜任力维度要素,建立了研究型大学教师胜任力模型。将胜任力模型引入研究型大学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构建研究型大学教师胜任力模型,对于研究型大学教师队伍管理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自我国提出人才强国发展战略开始,研究型大学就面临着机遇与压力并存的情况,而目前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现状未能满足国家发展需求,本文以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发展的情况和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的现状为基础,提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激励机制为辅助工具的一套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的机制系统,以此为加速实现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目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案例研究的方式,在中美两国的研究型大学中分别选取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南京大学作为比较对象,从评价的目的、主体与客体、标准、信息来源、结果处理这五个方面分析了中美两国案例大学教师教学评价制度的异同,为我国大学教师教学评价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20.
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培养目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对一所大学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文章在比较国外著名研究型大学以及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培养目标后,提出了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培养目标的本位迁移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