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黔北遵义,秦属巴郡,汉归牂牁,唐名播州,从元代改称播州军民宣抚司隶四川行省,明代一度属贵州,后又隶四川。至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又划入贵州布政司。遵义历史上长期归四川辖制,是古代黔地通往中原的桥梁,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因而开化较早。上溯两汉时期,著名学者舍人、盛览、尹珍等就成为黔北文化的开山,在传播中原文化上作出了显著成绩,下迄清代中后期,郑珍、莫友芝、黎庶昌等一大批遵义名贤,在黔北文化的继承  相似文献   

2.
桐梓位于黔北,历史久远。据考古发掘证明,早在旧石器时代,“桐梓人”就生息于此。然明朝以前,桐梓建置,变迁恒异,直至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始建桐梓县,隶属四川,清雍六年(1728),改隶贵州。黔北地区早在汉代就有文教活动。据《尔雅·犍为文学注》载:“犍为郡文学卒史臣舍人。汉武帝时待诏。”舍人在汉武帝时掌管遵义地区文化教育,并在此传播儒家经典,著  相似文献   

3.
<正>遵义地处中国西南腹地,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是黔北大地上的一颗闪亮的明珠。为了让学生对遵义文化有深入了解,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情感,遵义航天小学作为贵州省遵义市首批"研学旅行"示范学校,开发了"黔北明珠·印象遵义"的研学课程。一、研学课程的目标研学旅行课程化更加具体可操作。学校把研学旅行当作一种课堂,一种没有校门、没有围墙的、没有教室的课堂,让学生在研学旅行的过程中去参与、去体验、  相似文献   

4.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25(8):F0002-F0002,I0001
遵义航天高级中学位于贵州省历史名城遵义市汇川区宁波路,是贵州省首批省级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也是黔北地区一所大规模的高级中学。  相似文献   

5.
中国工农红军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期间,转战遵义地区历时三个多月,留下了英勇奋战的足迹及众多的文化遗迹,也积淀了遵义这座深厚红色文化底蕴的城市的红色内涵。遵义位于贵州省北部,北依大娄山,南临乌江,古为梁州之城,是由黔入川的咽喉,黔北重镇。"遵义"其名出自《尚书》:"无偏无陂,遵王之义"。遵义是贵州省第二大工业城市,以生产世界三大名酒之一的茅台酒驰名中外。20世纪30年代中期,传奇的  相似文献   

6.
黔北遵义地区在历史上有着较好的文化教育基础,然而到了明代却急剧落伍.到了清代,遵义的文教事业又获得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在传统文化领域中的学术及教育方面表现得比较突出,在横向空间上超越了贵州的大部分地区,在纵向历史上也获得了较大的提高.这得益于改土归流,汉族移民数量的增加,经济社会的发展,清王朝和遵义地方官员对文教的重视提携等.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桑养蚕的国家,耕织结合的传统经济模式在中国延续了数千年。由于地方偏僻,遵义蚕桑业兴起较晚。清乾隆年间引进的蚕桑业,得益于地方官员的大力倡导以及当地适宜的地理气候条件,在此后一百多年问曾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但到清代后期及民国时期,因各种社会主客观方面的不利因素,遵义的桑蚕业走向了衰落。探讨遵义桑蚕业的兴衰史,有助于挖掘黔北悠久的桑蚕文化,对于当前重振遵义蚕桑业具有一定的理论启迪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是对遵义师范学院"黔北民俗文化考察团"2008年暑期赴务川、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进行仡佬族文化考察活动的考察报告.内容包括实地考察活动记述、座谈交流情况记述以及对当前仡佬族文化研究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遵义位于贵州省北部,北依娄山,南临乌江,是自黔入川的咽喉。地势险要,历来是黔北的军事重镇。遵义是1981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又是近代革命的圣地。如今,群山环抱的山城遵义,经济发展迅速,是贵州省第二大城市。遵义的红色情缘吸引着八方来客。游客来到这里,除瞻仰遵义会议会址、红军总政治部旧址、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塔、毛泽东同志旧居、红军坟外,还可以登上娄山关,凭吊红军战斗遗址。当年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战斗过的历史遗址都建有纪念碑或文物陈列馆。  相似文献   

10.
仁怀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赤水河中游,大娄山脉西段北侧,背靠历史名城遵义,面向川南地区,是黔北经济区与川南经济区的连接点,全市幅员面积1788平方公里,人口58.2万,辖19个乡镇,在全省经济十强县中名列第六位.仁怀是驰名中外的国酒茅台的故乡,是红军长征"四渡赤水"战斗过的地方.近几年来,仁怀市逐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立足"培植特色产业,发展特色经济,建设特色城市"目标,保持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1.
近十余年来,新文化史正成为中国史学新潮流。受此新潮流的推动,中国史学不断拓展新领域,正在形成新理论,逐步调整史学叙述。值此学术转型之际,科举学下景观学研究方兴未艾,研究对象从封建政府兴建的贡院转向底层民众普遍认同的科举景观,鼎甲楼就是贵州省民众普遍认同的科举景观之一。作为遵义历史上的重要科举景观,鼎甲楼将状元、榜眼、探花奉为神祗,进行科举崇拜,借此向社会传播科举文化。鼎甲楼是黔北遵义科举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其崇拜的神祗具有特殊性,确立信仰之后当地杨兆麟巧中鼎甲,最终因时代发展而走向衰毁。黔北遵义鼎甲楼的特性反映出当地进士文化深厚,当地进士文化又对举业繁荣、区域文化、文化世家、当地教育等产生了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2.
邓炬 《生活教育》2011,(19):49-54
一地处黔北素有"小江南"誉称的湄潭县城,青山环绕、一水萦回,风光秀美。抗日战争期间,浙江大学西迁到此办学,同时创办了渐大附中——湄潭中学的前身。但,及至解放初期,有着优良办学传统的湄潭中学却已是师去生散、墙倾楼破、颓废不堪。在遵义杰生学校办学卓有成效、有口皆碑的何其荣校长,于1950年临危受命,从湘江之滨来到湄江河畔,担任湄潭中学副校长职务。其时,校长一职由县长李明兼任,实际上是何其荣全面主持学校工作。  相似文献   

13.
湄潭地处大娄山南麓,东距名城遵义70公里.有茶乡、酒城、烟县、粮仓之誉.黔北"小江南"之称.红军长征在此播下革命的火种.特别是浙大在此7年办学奠定的厚重的文化底蕴,为湄潭教育事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柯卓香先生的画册赏析入手,从中抽取出的长征路经遵义时召开的举世闻名的遵义会议,娄山关战役及毛泽东的有关诗词所构成的革命历史文化和有清一百多年间由郑、莫、黎为代表的黔北文化在画册中的生动画面,评述柯先生在这两种文化交汇的黔北几十年的生活、感受并饱含深情地,富有创意的表现,来探讨文化与作者、文化与绘画、文化与历史的种种连带,伴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中央红军进占遵义后,蒋介石急忙纠集几十万兵力,企图围歼中央红军于川黔边境。在此情况下,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决定中央红军北渡长江。1935年1月19日,中央红军从松坎、桐梓、遵义地区向土城、赤水方向前进,于29日一渡赤水河,进入川南。这时,国民党军分路对中央红军进行追击堵截,并加强了对长江两岸的防御,中央红军北渡长江已经不现实。中革军委根据这一情况,决定红军改在云贵川边境地区机动作战。2月11日,红军掉头向东,18~21日二渡赤水河,返回黔北。2月下旬,红军在遵义地区击溃和歼灭国民党军两个师又8个团,取得了长征以来的首次大胜利。遵义…  相似文献   

16.
遵义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渊源,主要分布在黔北大娄山区、乌江流域、赤水河流域的广大地区。遵义民歌主要分为山歌、号子、小调、歌舞音乐、田歌等类型。其基本的形态特征是,以小声韵为主的两个三音列的复合结构为主要旋律音调,前短后长的节奏型和自由节奏,七字句、五字句和长短句相结合的唱词结构,以独唱为主,一领众和形式为辅。兼有对唱的演唱形式。  相似文献   

17.
湄潭县位于名城遵义以东,既是黔北高原一颗璀璨的山水明珠,更是一片历史厚重的文化热土: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团停驻湄潭,成功保卫了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抗日战争时期浙大来此办学7年之久,53名两院院士曾经在此工作或在此学习。新中国诞生以后,在这块186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48万茶乡儿女踏着先辈们坚实的脚印,坚定不移地跟着共产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将湄潭这片文化厚土耕耘得更加美丽富饶。  相似文献   

18.
刘丽 《教育文化论坛》2011,3(6):108-111
黔北民间文学中有丰富的民间教育资源。黔北民歌是黔北民间文学的主要样式,其中所表现的道德教育、知识教育,对民间道德、习俗、品质、意志、审美、个性、思维方式的形成和民族心理的塑造都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今天的教育也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享长征千秋之耀。存沙滩巨儒之风的黔北重镇遵义,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巍峨的云贵高原。具有百年悠久办学历史的遵义市文化小学,就坐落在这座青山绿水环绕的历史文化名城市中心,与闻名中外、彪炳史册的遵义会议会址毗邻而居.与红军总政治部旧址隔巷相望。校门前的青石板镌刻着文化小学的百年沧桑,  相似文献   

20.
黔北地区历来重视教育,历史悠久。早在西汉时,就有群舸人盛览,从游于司马相如,“归以授其乡人,文教始开。”东汉时,尹珍更是北上中原,师从许慎,学成之后,在黔北设立“务本堂”传播汉学,打通了儒家思想传入西南的文化通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