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圆 《兰台内外》2013,(1):22-23
陈洁如是蒋介石继毛福梅、姚冶诚之后的第三个妻子。从1921年与蒋介石结合,到1927年被蒋介石抛弃,陈洁如与蒋介石共同生活了近7个年头。(一)陈洁如原名陈凤,1906年出生在浙江镇海,自小随父亲到了上海,住在西藏路33号。1918年,陈洁如12岁时,被母亲吴氏送进位于海宁路由蔡元培创办的爱国女子学校学习。正是在这一期间,陈洁如与后来成为上海滩大财阀张静江续弦夫人的朱逸民结为了密友。  相似文献   

2.
正1992年1月,《民国春秋》杂志刊登署名颜平的文章《轰动山城的"陈小姐之谜"》。此文绘声绘色地描述了蒋介石与前妻陈洁如在陪都旧情复燃的故事。称抗战爆发后,陈洁如隐居上海法租界巴黎新村,不料一次逛街偶遇陈璧君。汪夫人从此常常出入陈沽如家,并许其出任汪伪政府的侨务委员会副主任。陈沽如不愿当汉奸,逃出魔都,辗转来到重庆。被吴忠信秘密安排暂住吴公馆。"蒋旧情复炽,经常去吴忠信公馆与陈幽会……据传有一段日子陆军大学的游泳池常有陈洁如的身影,而蒋则坐在池边观看。"于是"陈小姐"的故事成了陪都军  相似文献   

3.
图文史事     
1941年,英国的家庭主妇们在战争期间使每一件东西都可以利用,甚至托儿所的衣厨也可用来让孩子睡觉。20世纪20年代的蒋介石与陈洁如(摘自《老照片》第一辑 山东画报出版社1996年12月)  相似文献   

4.
日本投降以后,蒋介石就积极策划反共反人民内战,实行法西斯独裁暴政。从日本宣布投降、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去重庆,中经政治协商会议、和谈破裂和解放战争初期的几个大战役,《大公报》的领导层始终把自己绑在蒋介石的战车上,一直追随着蒋家王朝,为国民党的内战政策帮腔。它一面侈谈“和平”,装着为民请命的样子;一面却又公然袒护蒋介石发动内战,把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说成是理所当然的事,颠倒是非,硬将内战的责任推到共产党身上。 1945年8月,日军宣告投降之际,蒋介石电令各战区“加紧作战努力”,却独命令第十八集团军“…  相似文献   

5.
他从日本来,欲刺蒋介石……蒋介石怒言:“他搞台湾独立,我搞他脑袋!”……女特工轻舒玉臂,就把男刺客推进了地狱……  相似文献   

6.
林凡 《湖北档案》2011,(3):43-44
戴笠与蒋介石的关系始于1924年至1925年间,当时,戴笠来到广州,被黄埔军校录取.在黄埔军校,戴笠受到蒋介石的训导.在以后的岁月里,戴笠既把自己看作蒋介石传统意义上的弟子,又把自己视为蒋介石的政治追随者.  相似文献   

7.
传媒     
4月6日出版的《亚洲周刊》封面文章称,军事历史专家越来越相信,伊军正在借用中国的毛泽东与蒋介石在抗日战争时期运用过的军事思想。 特别明显的是毛泽东化整为零、前线后方不分的“人民战争”策略,以及蒋介石“以空间换取时间”的战略思想。这两种军事策略均以消耗敌方有生力量,形成持久战局面,让速战速决成为幻影为目标。 从萨达姆的战略部署可见其中端倪——他把全国分为4个军区,放权给地方指挥官,把武器都派给人民,并且声称每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海峡两岸蒋介石主题图书密集问世,是极为引人注目的一个出版现象。一方面,这当然得益于台湾“国史馆”的“蒋中正总统文物”、中国国民党党史馆的党政资料、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的《蒋介石日记》相继开放,引发了前所未有的“蒋介石研究热”。另一方面,也是受近年来有关蒋介石的研究从政治回归于学术的趋势之影响。  相似文献   

9.
张敏卿 《历史档案》2007,(2):103-109
众所周知,浙江是江浙财阀的巢穴,是蒋介石政权的根基所在。不仅统治中国20多年的四大家族中的蒋、陈两家都在浙江,而且蒋介石政权中的众多骨干及其依赖的“江浙财阀”的重要代表也多来自浙江,由此也形成了中国近现代史上所谓的“江浙系”这一独特的历史现象。早在1933年时毛泽东就称浙江为“敌之根本重地”。也有人形象地把南京比作国民党统治的“首脑地区”,而把浙江比作是国民党统治的“心脏地区”,其重要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0.
访问李济深     
1947年下半年,是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的第二年。经过一年的较量,人民解放军开始从积极防御逐步转向全面的战略进攻;进攻解放区的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国统区的民族民主运动一浪高过一浪,“蒋介石政府已处在全民的包围中”。但是,有些人对蒋介石及其政府还有幻想,对英美帝国主义的“援助”、对第三种势力也还存有一定的幻想,因而一些糊涂观念  相似文献   

11.
蒋介石解决“两广事变”的方针和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广“六·一”事变(以下简称“两广事变”),是1936年6月1日发生的两广当局以逼请国民党中央领导抗日为名的反蒋事变。蒋介石解决两广事变的方针和策略,可从1936年上半年国内形势、事变的发生和经过以及事变解决后蒋介石的“剿共”军事布置加以剖析。 (一)1936年上半年的国内形势 “九·一八”以后,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蒋介石无睹于民族危机的深重,悍然厉行了一条“匪未肃清绝对不言抗日”的总方针。以“攘外必先安内,统一方能御侮”为理论,对日妥  相似文献   

12.
△他为啥打听西安有无电台? 1936年的一天上午9时半,路透社记者赵敏恒忽然接到国民党中央某要人的电话:“西安有无电报来?”赵答:“没有。”“路透社在西安有无电报来,是否有电台?”赵答:“没有。”于是对方就把电话挂了。赵觉得奇怪,于是向各方寻找线索,先是探得蒋介石不在西安;接着又探得蒋在华清池,前一天还有电报到南京。后来又从交通当局得悉:陇海  相似文献   

13.
热河失陷,张学良于1933年3月7日致电国民、政府,引咎辞职。8日晚上12点,由顾问端纳,以及汤国桢、王卓然等伴同,乘专列从北平西便门驶向保定,①去会见蒋介石。蒋介石对3月4日日军占领承德,热河失守的反应是,6日即从南昌飞往汉口,后由汉口乘专列北上,8日到达石家庄.蒋名为“北上指挥抗日”,实为解决掩盖中央政府真面目的大课题.到达石家庄后,蒋介石在如何解决追究“热河失陷”责任的问题上,与军政部长何应铁商量,决定同意张学良辞职,把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置于委员长直接指挥之下。②3月9日早晨,张学良到达保定,上午10点左…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从建立以来,直到1949年10月成立共和国时止,遇到大大小小的险境无数次。不过最危险的倒只有那么几次。瓦窑堡的这次遇险,可算得上是相当危险的一次了。转移部署刚定,半道杀出个“程咬金”蒋介石对未能把红军消灭在长征途中,一直耿耿于怀,直到红军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之后,仍计划着彻底消灭红军。1936年5月,蒋介石对张学良下令,要他率东北军向北推进,配合西北军尽快消灭红军。其实,这时候中共中央已经和东北军建立了抗日统一战线,只是不便公开而已。东北军接受蒋介石的命令后,由于不得违抗,只好…  相似文献   

15.
在上个世纪的50、60年代,美国人把他们的U-2高空侦察机说成是“空中王牌”,并狂妄地对蒋介石说:至少在10年以内,红色中国还无法把它打下来。  相似文献   

16.
人们大都知道著名的爱国进步人士李济深先生在1929年初因坚决反对蒋介石在裁撤军队等问题上的独断专行,排斥打击地方派系而被蒋介石从上海诱来南京,加以绑架。以大队警卫押往南京东郊汤山软禁。引起舆论大哗,两广方面反对声浪尤为强烈,差点儿为此引发大战。两年以后,直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李济深才得以恢复自由,恢复国民党党籍。但他此前还曾在上海遭遇绑架,险些送命一事却鲜为人知。1927年8月13日,蒋介石迫于国民党内高层权力争夺的压力,来个“以退为攻”之计,宣告下野。国民党军委会广州分会主席李济深那时已与蒋介石  相似文献   

17.
最近我读了一部很奇特的书,书名叫《多棱镜下的蒋介石》,真是大开了眼界。这部书的《序言》向我们指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蒋介石是伟人抑或独夫,其历史功罪,向来评说民国史者褒贬不一。”那就是说,蒋介石这个人物在中国历史上,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是历史上的功臣,还是罪人?至今尚未有定论。因此,作者认为这样对待蒋介石很不公平,说是“盖棺不能论定,入土亦难为安”,并说:“我们以往在论及蒋介石及其国民政府时,不少观点有失偏颇。”于是,他们更“努力将蒋介石写得有血有肉,有情有欲,还其历史的、真实的本来面目。”而且,他们还颇有自信地说:“有一点理直气壮,本书所引用的史料,‘无  相似文献   

18.
《湖北档案》2004,(4):17-23
1948年春,在白崇禧的鼎力帮助下,李宗仁在国民党第一届国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副总统”。李宗仁从北平来南京上任之际,蒋介石决定将白崇禧外放,让他离开南京。5月25日,当翁灏组织行政院时,蒋介石写了一个手令,提名何应钦任国防总长,调白崇禧为华中“剿总”总司令。美国人对这一人  相似文献   

19.
《湖北档案》2004,(3):48-48
1949年8月29日,蒋介石在重庆的住所附近有枪声,他急忙于第二天逃到成都。12月20日,蒋介石的住所——中央军官学校附近出现“可疑人物”,于是他在恐慌中登机升空欲从广东逃往台湾。这时,广州已经解放,解放军15兵团接管了广州飞机场,但飞机场仍留有国民党人员。蒋介石从成都凤凰山机场起飞前,成都机场  相似文献   

20.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陪伴蒋介石飞向南京。1936年12月31日,蒋以“劫持统帅”的罪名,判张十年有期徒刑,以后,又玩了个“特赦”的花样,“交军事委员会严加管束”,把他送到浙江奉化县,蒋介石老家溪口镇,看管在雪窦山从此,这位爱国功臣,在军统严厉监视下,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流放幽禁生活雪窦寺是张将军长期流放的第一站,张将军在雪窦山的幽禁生活如何?时经半个多世纪以来,白云苍狗,人事变幻。有幸的是,当年一位重要目击者——原奉化中国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