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久前,美国桑迪亚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们在一台称为“Zma-chine”的装置上利用电收缩效应实现了核聚变反应,这种方式与目前进行受控核聚变实验通常采用的惯性约束和磁约束两种途径截然不同。今年4月初,桑迪亚国家实验室物理学家利普尔在美国物理学会上宣布,Zma-chine小组探测到了核聚变实验装置产生的中子,当装置内的重氢熔化时,生成了氦。利普尔说:“这是世界上首次用纯电设施达到聚变密度和温度,同时也是首次从这种设施观测到热核中子。”核聚变是两个较轻的原子核聚合为一个较重的原子核,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两个带正电的原子核聚变成…  相似文献   

2.
《地理教育》1994,(2):48-48
在普株斯顿大学科学家们创下受控核聚变发生能量新纪录后,美国核能研究机构表示将加快科研步伐,并认为利用聚变获得能量的第一座电站可望于2025年前后建成。  相似文献   

3.
美国科学家正在研究一种核聚变的新方法:利用2000万安培的电流让钨丝变成蒸气,并用磁场使蒸气撞向氘容器外由塑料薄膜构成的圆柱而产生X光。通过X光在容器内的震荡,将容器内的氘压缩至超过2000万摄氏度而产生核聚变。在实验中测得的中子数与理论估计应放出的中子数相当,从而间接证实了核聚变反应。该发现如果能被证实,将向实现可控核聚变的理想迈出一大步。核聚变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不远的地方,有一块麦地和密林环抱的草坪。科学家打算在这里建立一座耗资巨大、机构复杂的“托卡玛克”核聚变系列设施。他们希冀在今后的半个世纪内,开发出一种新的、强大的能源。科学家这一大胆的设想,是在当前布什政府大量削减各项预算的情况下提出的。尽管核聚变的工作困难重重,然而从核聚变得到的好处实在太大了,所以科学家们值得冒险去加速这项工程。从理论上来说,取伊利湖表面2英寸的水,经过核聚变而获  相似文献   

5.
泉文 《初中生必读》2010,(Z1):60-61
2009年上半年,美国科研人员用激光点燃了一个"人造太阳",它就是美国国家点火装置。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日益严重的能源危机,科学家们将未来能源的主导形式选定了核聚变能,这种新型能源被科学家称为"能源危机"的终结者。  相似文献   

6.
深蓝 《小学时代》2011,(9):8-13
科学家预言太阳内部时刻在进行着一种叫作热核聚变的剧烈变化,因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但是苦于一直无法证明,这种反应会放出一种叫做微子的神秘粒子,如果有一种探测器能够探测到来自太阳内部的中微子,那么不就能证明科学家的预言啦?  相似文献   

7.
电是目前世界上利用最广泛的能源,为了防止未来电能危机,科学家们绞尽脑汁探索出许多新颖奇特的新能源发电。 一、声音发电。英国科学家根据声能转化为动能的原理,设计制造了一种鼓膜式声波接受器,当接受器把接收到的声能作用到声电变化器上时,就能将声能转变为电能。 二、雪水发电。“冷”也是一种能源。日本科学家现已  相似文献   

8.
随着世界能源消耗的不断增加和能源危机的不断加剧,科学家们正在努力寻找新的能源开发途径,以便作为未来能耗的补充。现在除正在使用的煤碳、石油、核裂变核聚变发电外,科学家们正在努力开发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磁流发电、水力发电等,此外,科学家们又另辟蹊径,研究和开发更广泛的发电技术。  相似文献   

9.
人体散发的能量,主要是热能和机械能,如运动时大量释放热量,行走时也能产生能量……科学家发现,人的一生所散发的能源相当可观,如果合理利用,人体将会是一座丰富的能源库。  相似文献   

10.
<正>太阳是地球的能量之源,因此,在能源紧缺的今天,科学家一直渴望在地球上制造出小太阳。经过多年酝酿,由中国、日本、韩国、俄罗斯、印度、美国和欧盟共同合作开发核聚变能的大型国际项目ITER将在今年启动,在法国南部  相似文献   

11.
科学家对美国"阿波罗"飞船登月时带回来的月球岩石的尘埃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了氦-3;进一步分析后认为月球上存在着大量的氦-3。科学家说,如果把氦-3作为可控核聚变  相似文献   

12.
“人造太阳”在中国横空出世近日,中国科学家率先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核聚变“人造太阳”实验装置,模拟太阳产生能量。该装置从内到外一共有五层部件构成,最内层的环行磁容器像一个巨大的游泳圈,进入实验状态后,“游泳圈”内部将达到上亿度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世界能源消耗的不断增加和能源危机的不断加剧,科学家们正在努力寻找新的能源开发途径,以便作为未来能耗的补充.现在除了正在使用的煤炭、石油、核裂变和核聚变发电以外,科学家们正在努力开发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磁流体发电、水力发电等.同学们,你知道吗?当今世界除了上述我们比较熟悉的水力发电、火力发电、风力发电和核能发电以外,科学家们还另辟蹊径,研究和开发了其它一些奇妙的发电方式呢!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世界能源消耗的不断增加和能源危机的不断加剧,科学家们正在努力寻找新的能源开发途径,以便作为未来能耗的补充。现在除了正在使用的煤炭、石油、核裂变和核聚变发电以外,科学家们正在努力开发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磁流体发电、水力发电等。同学们,你知道吗?当今世界除了上述我们比较熟悉的水力发电、火力发电、风力发电和核能发电以外,科学家们还另辟蹊径,研究和开发了其它一些奇妙的发电方式呢!  相似文献   

15.
核聚变能是指较轻的原子核聚合成较重的原子核所释放的能量.核聚变能比核裂变能更强大、更洁净、更安全、也更难驯服.目前人们还没有掌握使用可控核聚变反应技术,而这一技术一旦实现,人类将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能源.在竞争激烈的可控核聚变这一高科技领域中,我国取得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成果--超导托卡马克,它将为实现人类渴望已久的新能源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随着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资源的大量消耗,能源危机已经越来越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很久以来,科学家们就在不断设想:能否寻找一种简单可行的设备,将人类日常的活动消耗的能量转化成电能——这不禁让人想起了一个科学故事,有人去拜访发明大王爱迪生,进到爱迪生的房间后,来访者忍不住抱怨: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学家率先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核聚变“人造太阳”实验装置,模拟太阳产生能量。这个装置从内到外一共有五层部件构成,最内层的环行磁容器像一个巨大的游泳圈,进入实验状态后,“游泳圈”内部将达到上亿度的高温,这也正是模拟太阳聚变反应的关键部位。国家“九五”大科学工程EAST(先进超导托卡马克实验装置)建设项目总负责人万元熙解释说,太阳上面为什么永远发出这样的光,能量永远不会减?在高压高温下面,太阳从里面到表面都在发生聚变反应,正是因为这些聚变反应释放出大量能量,使太阳上亿年源源不断发出光和热。但是太阳上的聚变…  相似文献   

18.
人类对轻核聚变的认识渊源于对太阳能源的研究。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太阳上每平方厘米发射出6400瓦的能量。如此丰富的太阳能的来源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在能量守恒定律建立之后几乎立刻就被提到了日程上来,当时科学家已领悟到恒星的辐射一定是从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而来的。1842年,罗伯特·迈耶首先提出,太阳辐射来源于流星不断地向其表面坠落。但是,简单的计算表明,这种来源不可能提供足够的能量以解释观察到的太阳光度。1854年,开耳芬和亥姆霍兹试图用缓慢收缩过程中所释放的引力能来解释太阳的长期辐射。他们估算出依靠这种效应,太阳的能源可维持三千万年左右。但后来,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的研究表明,地球以及地球上的生物也至少已经存在了几亿年了。  相似文献   

19.
1.引力收缩阶段恒星最初诞生于太空中的星际尘埃,科学家形象地称之为“星云”或者“星际云”,其主要成分由氢组成,密度极小,但体积和质量巨大。密度足够大的星云在自身引力作用下,不断收缩、温度升高,当温度达到1000万度时其内部发生热核聚变反应,核聚变的结果是把四个氢原子核  相似文献   

20.
科学事件     
国际核聚变反应堆建设权争端骤起2003年12月20日,经过18年的研究、实验和争论后的科学家和政治家们终于齐聚华盛顿,以最终确定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的建造地点。但谈判却陷入了僵局,在参与此项目的国家中,除法、日两国外,美国和韩国希望该反应堆建在日本,而俄罗斯和中国则支持将其建在法国,这就在6个合作国中形成了3:3的局面。有鉴于此,最终决定的时间被推迟了一个月,以使各方能够对此问题进行更充分的磋商。受控核聚变被公认为是解决世界能源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它具有安全、无污染的特点,且燃料从海水中即可获得。世界各国都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