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20世纪的朱子学研究大体上可分为前50年与后50年两个阶段。学术界对朱熹思想的诠释,在朱熹哲学是理气二气论还是理一元论、关于朱熹的天理人欲之辩、心性论在朱熹哲学中的地位、关于朱熹思想的历史评估问题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分歧。朱子学研究要超越与创新,应寻找适合于中国哲学特质和哲学家思想品格的新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
蔡方鹿研究员所著《朱熹与中国文化》(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年10月版,407万字)一书最近正式出版。该书是以宏观与微观、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朱熹与中国文化关系的论著。作者把朱熹置于中国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多层次、多方面,从各个领域系统、全面地研究了朱熹的思想及其与理学思潮、同时代的学术文化派别,以及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深入论述了朱子学的理论构成、特征及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作者坚持以现代化为价值评判标准,既批判清除朱熹思想的流弊和消极因素,又提出继承发…  相似文献   

3.
冯友兰曾把中国从董仲舒到康有为的时代称为经学时代.经学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文化意识形态.朱熹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继孔子之后影响最为巨大的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其实他首先是一个经学家,其著作也主要是经学著作,研究其理学或者其他思想本来都应该建立在对他经学研究的基础上.然而,历来人们都主要把他作一个理学家来研究,集中研究朱熹的理学思想,而对朱熹经学思想的研究几乎留下大片空白.与朱子学的其它分支相比,朱熹经学的研究显得相当滞后,一般在现代学者的专经通史、断代的经学史及较少的几部经学通史中有相关的章节对朱熹经学进行了简要的研究.这些研究固然都有它独特的价值,但是他们都没有能够对朱熹经学进行全面而深刻的发掘:专经通史只是关注朱熹经学的某一个方面,其中研究较多的就是朱熹的<诗经>学;<尚书>的通史当然只着重蔡沈的<书集传>,至于朱熹的<易>学、<春秋>学和<礼>学则是少有论及.此种情形下,蔡方鹿先生的<朱熹经学与中国经学>(人民出版社2004年4月版,656页,49万字.以下皆简称为蔡著)的出现,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朱熹的经学思想的专著,是对朱熹思想研究的新突破新开拓,填补了朱子学与经学(宋学)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4.
如何重新诠释、理解与评价朱熹哲学是一个重大的哲学课题。本文通过论述朱熹哲学中的超融诠释方法、朱熹的哲学贡献与其内在缺失、朱熹哲学系统的核心:理的再理解,对朱熹与西方哲学作了比较研究,对朱子作了重新诠释。  相似文献   

5.
为推动朱子学研究,促进国际学术交流,韩国艮斋学会与韩国中央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东亚朱子学的现在与未来”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7月1日在韩国首尔召开。来自韩国、中国、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朱子学研究专家学50余人出席了会议。与会学围绕着东亚朱子学的现在与未来的主题展开了深入讨论,现将讨论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朱熹心性论的重要特点,在于从哲学本体论上提出以“性”为载体、以儒家伦理纲常为基本内容的先验的本体论证明,为建立人的主体道德自觉提供哲学上的论证。本文由此分析了朱熹的人性发生论及人性中封建道德品性的至上性、本体性、泛众性特点,指出朱熹“心性论”是将形而上先验之“性”(即“四德”)与人类社会中形而下的纲常伦理(“三纲”)有机结合,使以“心性论”为核心的本体论作为一个抽象的、有伦理意味的思辨体系,由此改变了汉代儒学“天人合一”的粗陋的本体论思想。  相似文献   

7.
浙江大学束景南教授长期从事朱子学研究 ,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著有《朱子大传》、《朱熹佚文辑考》等传世之作 ,今又出版了《朱熹年谱长编》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 0 0 1年 9月版 ,上、下卷 ,1 0 5万字 )一书。读罢《长编》 ,对比以往的朱熹《年谱》 ,深感束先生所著的《长编》记事全面 ,考证详密 ,博考精审 ,重点突出 ,以朱熹学术思想演进发展的脉络为线索 ,详记精考 ,对朱熹一生的重要思想、重要学术活动 ,以朱熹为中心的重大学术事件等作了详细记述、按评 ,给人们提供了全面的朱熹生平学术活动的思想史料 ,并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学…  相似文献   

8.
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朱熹思想研究 ① 与中国哲学思想研究一样 ,犹如雨后春笋 ,蓬勃发展。大凡朱熹的思想、哲学、文学、美学、史学、自然科学、教育学等等 ,均有专著问世 ,可谓盛矣 !今蔡方鹿教授独辟蹊径 ,撰成《朱熹经学与中国经学》一书 ,而独树一帜。虽周予同教授于 192 9年出版《朱熹》一书 ,其中第四章为《朱熹之经学》 ,然其成书年代较久 ,且较简略 ,有必要予以重新诠释 ,揭示朱熹经学诠释学所蕴涵的本意。蔡方鹿对此课题可谓“仰而思之 ,夜以继日” ,其不怠 ,常百倍其功 ;其不懈 ,犹日月之行。“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相似文献   

9.
儒家哲学的发展演化自来与经学联系紧密,就好像是在经学的土壤中培植出来的一个大花园,不同时代、地域及流派的儒家哲学思想于其中争奇斗艳,繁盛而又热闹异常。而朱子学无疑是其中尤为璀璨华美的一枝牡丹,历久弥香,常看常新。近读杨燕博士所著《〈朱子语类〉经学思想研究》(北京:东方出版社,2010年版)一书,对朱子学的这  相似文献   

10.
2005年10月25至28日,由中国哲学史学会、四川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基金会、香港孔教学院、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成都大学、四川大学古籍研究所、韩国程朱学会主办,四川师范大学政治教育学院和四川省朱熹研究会等承办的“朱熹思想与现代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四川师范大学召开,来自国内外的80多名专家学参加了讨论会,提交了58篇论。会议讨论的主要议题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乔迁新居,范萍萍忙累了一整天,累得她连腰都直不起来,满屋的东西还没收拾完毕,突然停电了,室外朦朦胧胧,室内一片漆黑。“笃,笃,笃,”范萍萍刚摸到蜡烛和打火机,门外便传来了敲门声。打开门一看,原来是对门邻居家的一个小女孩,这女孩大约五岁左右,她仰着胖乎乎的小脸,背着手,问  相似文献   

12.
13.
章通过对“中华传统明”、“近现代中华明”、“当代中华明”的回顾、阐述,指出:中华明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海纳百川,兼收并蓄,形成了“多样的统一”的中华传统明。这种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明,经历了近现代困境中的更新充实,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型明,这种新型的中华明已在当代崛起,并将在21世纪得到全面振兴。(本为作1997年参加莫斯科“国际汉学家大会”所提交论,后作修改)  相似文献   

14.
全景西湖     
瞿明刚 《寻根》2005,(2):72-78
我翻阅《西湖游记选》时,看到据光绪四年浙江书局重刊《西湖志》仿制的《西湖全图》,画面上,波光粼粼,山色青青。亭台楼阁时隐时现,桥祠寺庙鳞次栉比。百年旧图的咫尺画幅展现了两个世纪间人间天堂的绝世美景。  相似文献   

15.
缠足别议     
苏全有  王申 《寻根》2008,(6):37-40
缠足,学界长期以来的思维惯性,是将之与男权压迫相等同。然而,考究缠足历史则可发现,尽管男权社会的威势在有形与无形之中对缠足或有推波助澜之影响,可心理上对美的追求及从众心态,才是驱动缠足的根。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