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沫若说:“我受Scott的影响很深,这差不多是我的一个秘密。我的朋友似乎还没有人注意到这一点。”注(1) 是啊!许多郭沫若的爱好者、研究者确实“还没有人注意到这一点。”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注意”与研究这个秘密吧。  相似文献   

2.
<正>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真理;有了爱,也不等于有了教育,这也是真理。教育仅仅靠爱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专业的懂得学生的智慧。高尔基说得好:"单单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做的事情,可是善于教养他们,却是一桩伟大的公共事业。"所以,当我们不断谈论教师对于学生的"爱心"时,一  相似文献   

3.
吴晶 《时代教育》2012,(12):148
在中小学的语文教学中,"的"与"地"的用法和区别是最基本的知识点。因为这两个字使用范围广,无论是组词造句、或者是写作文,都会多次使用到这两个字。由于这两个字容易在使用时被混淆,很多学生对于它们的用法掌握不够牢固,导致使用时乱用的现象。本文结合实例来谈谈这两个字的用法与区别。  相似文献   

4.
近日听到一个口号:“反叛是创新的灵魂。”反叛——颠倒、叛离、否认之意。创新固然离不开怀疑和否定,但是我以为,如果以此作为创新的灵魂,则只能是谬种流传,误人子弟。这是因为,持这种观点的人不会尊重历史,更不会研究前人积累起来的、经无数检验证实是正确的结论,认为否定一切就是创新,这与怀疑一切、打倒一切别无二致,这是其一。其二,如果我们提倡、宣传这一口号,将会把青年学生引到邪路上去。科学发明,或曰创新,需要大胆怀疑,但这种怀疑是在一定知识高度基础上的怀疑,而且要有一定的合理成分并得到试验支持的怀疑。诸如…  相似文献   

5.
《拿来主义》中,有这样一段话:“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持了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蹩进屋,大吸剩下的鸦  相似文献   

6.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真理;有了爱,也不等于有了教育,这也是真理。教育仅仅靠爱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专业的懂得学生的智慧。高尔基说得好:“单单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做的事情,可是善于教养他们,却是一桩伟大的公共事业。”所以,当我们不断谈论教师对于学生的“爱心”时,一定不能忘记对于教师专业智慧的关注。但是,长期以来,我们漠视教师工作的专业性,教育被人为的简单化了:我们用“敬业”替代“专业”,用“天然爱心”替代“专业智慧”,其结果是让教师所有的“爱心”被无智慧的劳动所冲散淹没。  相似文献   

7.
“这是最好的时期,也是最坏的时期;这是智慧的时代,也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任的年代,也是怀疑的年代;这是光明的季节,也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希望的冬天;我们的前途无量,同时又感到希望渺茫;我们一齐奔向天堂,我们全又走向另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8.
《屈原列传》:“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这“自为”课本注为“为自己”,是把“为”解作“做”的,课本旧注为:“自为,自己做好国君。为,做。”改版本只是对“自为”这一结构解释有所不同,对“为”的解释却是一致的。我们认为这两种注释是大谬不然:“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这种句式前后结构是相同的,“自为”与“自佐”处在前后句对应位置上,在这相同或相应结构中处在司一位置的词语的释义也应是相同或相应的。这在古文中为之“对文”(也有人把它称为“互文”,此是名称混乱,另撰文论述)。这种用例在《涉江》中有:“忠不必用,贤不必以,”《谋攻》中亦有用例:“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这二例中的“用”与“以”,“周”和“隙”都与“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的用例同,只不过有的是反义对文罢了.在训估学上这是往往以知一  相似文献   

9.
词的产生往往建立在原有词的基础之上,即词语的产生是有一定理据的。我们从词源的角度探究其隐含的构词理据会很容易将“谈”“讲”“论”和“说”区别开来。这四个词语之间的构词理据并不相同,这也是他们能够共存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唐诗、宋词、元曲是三个不同时代而又紧密相连的不同的文学样式,它们之间的相承关系自然存在.唐诗与宋词的关系,论者已多;而宋词与元曲的关系,则论者颇少。即使有论者不是否定宋词与元曲的相承关系,就是认为元曲为宋词所演变,即所谓“词余”。此皆一偏之见,不能反映两者关系真实情况,而且与文学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不相符合。社会生活的各种事物是互相制约、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的,这是一条规律。根据这一条规律,说宋词与元曲毫无相承关系是不符合历史情况的.社会历史事物的发展是具有辩证性、多样性、复杂性和曲折性的,因此后一种事物接受前一种事物的影响是有选择的,这是一条规律。根据这一条  相似文献   

11.
"难免"、"不免"、"未免"这三个词语意思接近,都可以作状语。《现代汉语词典》对这三个词的解释分别是:难免:不容易避免,避免不了;不免:免不了,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导致并非理想的结果;未免:免不了,是古代汉语遗留的用法。由此可见,它们的意义非常相近,都有"免不了"的意思。那么  相似文献   

12.
白可 《老年教育》2014,(9):46-46
<正>这3个词语所指的时段是不同的。"凌晨"指午夜后至天亮前。虽然工具书上多解释"凌晨"是"天快亮的时候"或"临近天亮的时候",但在人们实际使用中,所涵盖的时段要宽泛些。例如:(1)他们昨天凌晨3点起床,收拾好行囊就出发了。(2)这起事故是凌晨1时许发生的,大约一刻钟后,  相似文献   

13.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是杜甫《秋兴》第八首中的一联。一些较权威的解诗者都认为,这两句诗是全部倒装,即“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选》解释这两句诗也持此说。 笔者认为,如此解法,只是通了诗句。如果仅仅从词序角度考虑进行调整,这两句诗可有三种调法。上面提到的为一种。第二种为:“香稻余粒鹦鹉啄,碧梧老枝凤凰栖”。第三种为:“香稻鹦鹉啄余粒,碧梧凤凰栖老  相似文献   

14.
<正> 我们经常会遇到“二”与“两”这两个汉字。它们所表达的意思是完全一样的,但其用法是不同的。那么怎样才能区别这两词的用法呢?  相似文献   

15.
动量词是汉语量词重要的一类,"回""次""趟""遭"这四个词是现代汉语中的常用动量词,重点分析这四个常用动量的起源和演变,观察其使用情况,考察其从古代到现代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如果有人问散文作品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笔者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形散神聚”。其实,散文的这一基本特征,也是散文作者创作时所遵循的基本章法。既然如此,那么散文的这一特征是否也是教者在备教时所要关注的核心内容呢?答案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17.
这个作文题很有意思,引发了你的一番自我打量。你问哪个才是真实的你?当然,两个都是。这和网络没有必然关系,人是立体的、多面的,在不同场合不同人群中判若两人的,多的是,很多人都有这倾向,一种表现形式是另一种  相似文献   

18.
对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人们从书法角度欣赏的居多。其实,这是一篇不可多得的诗序名篇,只是以前一直为其鼎鼎书法盛名所淹。后人多临习其字,少研读其文。《兰亭集序》其文鲜为人读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当初萧统编纂《文选》时将其排斥在外,其中有一个理由是说它“有惜时悲痛之意”,其实是冤枉。一股都认为这篇诗序分为三个层次,通篇着眼在  相似文献   

19.
如何做人,这是我们每个同学经常思考的问题,下面这篇文章想必对你立身处世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今天成为一个时髦的口号(这多少也反映了我们社会的进步),人们耳熟能详。可若问"以人为本"的"人"是谁,恐怕很多人会一时语塞。这反映出我们许多的人对一些口号的理解是空洞的,漫不经心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