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人的发展。从智能教学层面看,语文的教和学要多层面多角度,符合小学语文课程目标要求。语文是社会的、生活的,特别关乎生存的,因此我想,语文教学理所当然是灵活的、生动的、丰富多彩的,这也是多元化的社会的需要。自由阅读,自由探究,自由作文,语文的自由应用,拓宽了语文教学新的空间。从心理、生命的层面看,语文教学首当其冲地成为培养学生自由精神的阶梯。  相似文献   

2.
<正>王荣生教授提出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文本体式"概念。他指出,"阅读是对具体的有某种特殊体式的文本的阅读,阅读教学实际上是一种文体教学。"文体是文章的构成体制、格式和样式,有着体式、语体和风格三个层面的内涵。语文教学涉及到的文本体式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文言文、戏剧等,仔细划分下来,分支精细众多。在诗歌教学中,文体是合理选择、创生诗歌阅读教学内容的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3.
阅读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整本书阅读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如何使阅读更有效果?笔者提出"说读"的理念,说读就是把读的内容说出来,提高阅读的留存率。教育工作者应该明确整本书阅读的学科定位,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综合施策,"书单式"推进整本书阅读教学,"说读式"整本书阅读进课堂,整本书阅读教学与单篇阅读教学相融合,开展好整本书阅读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4.
群文阅读是一种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它是由同一个议题的多个文本构成的探索性教学模式,能通过多篇文章的结构化组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深度思考,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统编教材主编、北京大学语文教学研究所所长温儒敏建议中小学采取"1+X"的办法,在利用好统编教材以外,同时关注自由阅读,将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规定宽泛的...  相似文献   

5.
一、"书单"泛滥很多老师推崇给学生开"书单"以让孩子爱上阅读。其实,这世界上确实有许多伟大的著作值得去读,但是没有一本重要到非读不可的书。况且,很多人列出的书单,只是别人的书单。约翰·钱伯斯说:"不管别人列的书单如何好,孩子也不会因为这份书单就成为忠实的读者。"的确!笔者也是不太赞成在阅读上大家齐步走的。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阅读喜好,有人喜欢科普,有人喜欢历史,有人喜欢文学,为了学识的全面性要  相似文献   

6.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以来,给小学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特别是阅读教学,教师喜欢阅读快节奏,片面地追求阅读的面与量,有的语文课堂有"快餐化"阅读发展趋势,学生对阅读停留在"浅表性"层面上。语文阅读面要"宽",更要读"深",读出深度。  相似文献   

7.
李辉 《辅导员》2012,(18):27-28
《课程标准》规定,小学六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我认为立足语文课本,进行课内外衔接的语文扩展阅读,不失为一项切实可行的重要举措。"课内阅读"是以小学一至六年级语文教材为主要读本,师生共同探索学习,教师适时点拨,为学生指导相关方法、获得知识、培养能力、享受审美情趣的阅读。"课外阅读"即在课内阅读基础上,扩大阅读范围,使学生在自由空间、自由时间内提高语文素养的自主阅读。在课内教学中,我试着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有目的地引入课外阅读材料。  相似文献   

8.
正当前,我们对语文教师的阅读期许,往往是基于教学内容而进行的拓展与延伸。尤其是期望他们对习题策略性阅读有更深入的领会,但我们可能没有想到的是,这样的阅读不仅范围很窄,在内容层面也容易板结,更重要的是它压制了语文教师在整体空间层面上的阅读自由。阅读是一种极为私密的行为,阅读者的兴趣、口味和需求都会左右其对阅读内容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自由互文阅读是非线性、多向化的互动阅读,是在"单篇"与"群文"教学之间寻找到的"第三种阅读"。基于"自由互文"的阅读价值、类型与阅读呈现,构建自由互文阅读教学策略,让儿童在双重语境阅读中,以闲暇价值为取向,以互文方式呈现,以敞亮的心灵自由对话,突破文本樊篱,丰厚文本内涵,深化阅读体验,敞亮语文世界,抵达自由境界。  相似文献   

10.
阅读的形式多样,有自由读、分角色读、竞赛读、表演读等。指导学生阅读时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知识高度增长的今天,语文教师应在深入思考后给学生提示与指导,在教学中运用好"读"这一教学手段,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21,(81):60-62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个重要方面。小学时期的阅读和写作的目的是激发学生读与写的兴趣,提升学习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有效激发学生爱上读书、爱上写作,既是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需求,也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内在需要。如何让学生爱上阅读和写作,值得我们小学语文教师根据教学实践需求,从兴趣激发的角度、从"以生为本"的层面对阅读和写作教学进行分析和研究。文章从"悦读"和"趣写"的语文课堂模式进行探讨,以"悦"和"趣"为抓手,创新教学思路,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阅读和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著名教育家巴士卡里雅曾说:"只有自由,才能学到知识。学生必然有实践和尝试的自由,必然也有犯错误的自由,这样才能有所收获。"相对于传统授课式教学,自由阅读课是指每星期一节的,课上可以不受教师教学预设的影响,可以不按教学进程的安排,仅由学生根据自我的学习需求,寻找阅读材料,解读分析并理解材料的自由阅读课堂。阅读地点可以在教室,也可以在多媒体,甚或在图书馆。近几年来,笔者在语文自由阅读课时,真正把阅读的自由权更多地还给学生,让学生自  相似文献   

13.
<正>"阅读"是什么?以前做学生时,我认为阅读是读闲书,后来当上了语文老师,我才明白阅读并不简单。阅读教学或教学中的阅读,不同于社会生活中的自由阅读、闲暇阅读,教学中的阅读不仅要醉心于文本世界,而且要指向如何进入文本世界的基本方法与能力;不能仅仅停留于对文本指涉世界的理解,而要理解为何理解、何以理解以及对文本表达方式的理解。后者才是阅读教学的职责所在,这不仅需要语文知识,还需要语文教学知识。阅读在学生语文学习中的作用是理科  相似文献   

14.
刘静 《成才之路》2013,(11):45-45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单单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掌握语文知识,而且还要培养他们的个性,根据他们的个性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他们的阅读优势才能发挥出来。一、变"约束"为"自由"1.给予自主选择的自由如果学生有了自主选择权,学习热情会格外高涨。除了自由选择学习内容,还可以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小组合作  相似文献   

15.
钟加友 《教师》2011,(5):23-23
本文根据语文课文阅读实践教学经验,从教材、学情、阅读教法三个层面设想和从学法辅导的"初读""识写""细读"和"品读"四个层次来落实语文阅读的教学培养目标,从而对学生进行阅读学习方法的指导.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经验就如何通过贯彻自由阅读理念来深化小学语文教学展开了谈论,主要涉及的内容有自由阅读的概念、自由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的意义以及具体的实践应用等。  相似文献   

17.
"多读多写"在语文教学领域是我们熟知的教学经验。随着新课程改革逐步推进,该理念也被广大教师认可与吸收。然而在现今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对"多读多写"的理解和运用却出现了偏差,重复机械的、没有明确目标的多读多写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负担,毁灭了其学习语文的兴趣,违背了语文教学规律。本文站在学生学习规律与语文教学规律的立场上重新审视"多读多写"语文教学经验的实践偏差,并从多读多写所蕴含的教学内蕴出发,总结出"博采课外,理性阅览""深化课内,多元精思""重视真性情""把握原则性"等原则和方法,以期在课内精读、精写,在课外给学生以较多的自由阅读和自由练笔的机会,从而提高语文阅读和作文教学的效能,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张春华 《语文知识》2015,(4):49-51,2
一、自主阅读应是基于目标的学习行为语文是以阅读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学科,注重日常积累和潜移默化。叶圣陶先生用自己多年的语文实践告诉我们:"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强调"读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自主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主要策略,教师更多的是做好点拨和发挥引领作用,课堂上教师更要敢于放手,让自主阅读成为语文学习的常态。但是,自主阅读不是学生随心所欲的"自由阅读",而是在教师指导下目标清晰的训练过程。洪宗  相似文献   

19.
<正>语文的原生态教学,即学习语文的初始形态,是指在语文教学或者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需求、探索精神及表达欲望的本来面目,它是母语创造力的自由释放。对此,笔者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分析探讨。一、引导学生回归课本,培养读书习惯《说文解字》对"朗读"下的定义是:"朗,明也。""读,诵书也。"由此可知,朗读,就是用清晰明亮的声音诵书。《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在"阅读"一节中明确指出:"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这一切都  相似文献   

20.
当下,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和自由的阅读空间较小,同时缺少激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的方法。教学中,教师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采用"画""注""批"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学会批注式阅读,激发自主阅读、自由表达的愿望,提升阅读和表达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