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汉语中的"什么"具有指别、指量两种功能,前者出现于疑问句、肯定句与否定句中,后者只出现于否定句(没(V)+什么NP、没什么NP+V)中,NP的语义范畴特征对"什么"的量化意义起激发或抑制作用。因此,指别是"什么"的基本功能,其指量意义的产生源于此。从本质上来讲,无论指别还是指量,"什么"的功能都是用来提升其后NP的指别度,引起听话人注意的。  相似文献   

2.
一、什么是生命课堂"生命课堂"是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追求以人的发展为本的一种教育理念。"生命课堂"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为阵地,开展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充满生命活力的思想、文化、情感交流活动。生命课堂既是教师生命活力的体现,也是学生生命活力的激发。生命课堂的宗旨在于对学生进行  相似文献   

3.
求知欲是根植于每个人的灵魂里的,认识自己,正是为了激发那灵魂里固有的求知能力。通过深切地认识自己,我们才能知道自己缺乏什么、需要什么,才能明白个体之渺小与自我之浅薄,进而不断地壮大和充实自己;也只有深切地认识自己,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占有"和"存在"的问题——不是占有知识,而是让学习成为存在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漆正升 《考试周刊》2013,(51):35-35
<正>一位诗人说:"诗者,从言从寺,西方人在教堂里做什么,中国人就在诗歌里做什么。"我想起了《尚书》中的一句话:"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志"即指诗人的志向、抱负、思想感情等。西方人把精神寄托在教堂,中国人则把感情寄寓诗歌。因此,诗歌在中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引导学生走进诗歌辉煌华美的殿堂,激发学生继承和传播中国古代诗歌这笔丰厚文化遗产的热情是中学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下面  相似文献   

5.
提问是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激发和保持孩子好奇心的重要举措。然而,由于一些教师的提问存在目的性差、不给幼儿自主表达机会、对幼儿缺少必要的反馈等问题,导致其实效性不强。为了激发幼儿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好奇心,教师在提问时应讲究策略,着重处理好"什么时候问"、"问什么"、"怎么问"、"由谁问"等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思想政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课程,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问题的主要渠道。基于此,教师要秉持党的教育方针,关切学生的未来发展,创新教学方式,深入挖掘思想政治课的德育价值,不断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在互联网时代,教师可以将鲜活的时政资源引入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  相似文献   

7.
<正>为何"同屏"容易,"互动"难呢?教育归因常常是复杂的、多元的。但我认为,以下因素一定是主因:"同屏"是"物",是一种技术,即一种远程的、即时的、交互的信息传播技术,说到底就是一种电磁信号。而"互动"则不然,主体是"人",是人与人的思想的交流和信息的提取、加工、再造。互动者之间应有灵感的激发,有信息的重组,有"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我们现在先看看在"同屏互动"上已初具规模的地区在为教育做什么?  相似文献   

8.
程月红 《考试周刊》2013,(75):38-38
<正>作文教学难,首先难在学生没有原始的、基本的想写的欲望、冲动和兴趣;其次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觉得没有什么可写。所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解决学生"想写"的问题和学生"写什么"的问题,诱发、激励学生写作表达的热情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写作,联系自身的教学经历和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的形式方法多种多样。1.心理学研究表明:活动是儿童的本能,好玩是儿童的天  相似文献   

9.
数学教学中,无论采用什么教学模式,都要首先引入教学内容。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引入得自然、恰当,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达到"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和"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以及"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学习力"是什么?"学习力"一词最早出自1965年美国人佛睿斯写的文章,而目前正被许多教育专家所关注和研究。所谓学习力就是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三要素,是指一个人或一个企业、一个组织学习的动力、毅力和能力的综合体现,是把知识资源转化为知识资本的能力。学习力是反映一个人全面素质的根本要件。对小学生来说,学习力的发展要把握年龄特点,还要重视学科特点。显而易见,现在的小学生在学习力方面仍比较薄弱。因此,笔者在小学数学课堂基于如何提升学习力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一、抓住"趣学",激发学习源动力孩子的学习兴趣是与生俱来的,激发学习动力的一个重  相似文献   

11.
"创新"现在是一个非常流行的名词,什么人都可以说,哪里都在这么说。对于教育来讲,创新、创造、创生,其实都跟人的生命有关。人作为一个生命体,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处在一个不断的创新过程中。创新是一个人内在的潜能,而不是外在的要求。现在,对于教育,对于教师而言,激发内在的创新潜能,显得尤其重要。当前社会上存在一种误区,认为教师只是一个教书  相似文献   

12.
<正>21世纪是个性张扬的世纪,人们更多的关注作为个体存在的"人"的差异。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在面向全体的同时,必须关注个体差异,必须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效果。有效课堂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二是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三是采用学生易于  相似文献   

13.
正一、读前推荐,为课外阅读寻找切入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外阅读的指导中,我们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切入点,将各类读物带到他们面前。【案例一】《夏洛的网》教学设计1.出示书名,你猜猜看,书里会向我们讲述什么样的故事?2.观察插图画了什么,从中你知道了些什么?3.齐读图上方的文字:"蜘蛛夏洛和小猪威尔伯的故事,让千万人落泪。"从这句话中,你又了解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14.
<正> 1 多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想学、乐学的基本情感,是创造力发展的必要条件。1.1 设疑激趣自然界中的生物之谜很多,教师可根据不同的讲授内容提出疑问,从而激发学生兴趣。例如,在讲哺乳动物时可设疑:"鲸为何集体自杀?"在讲激素调节时可设疑:"有些人多吃糖后,体内的血糖浓度升高,但1 h~2 h 以后,血糖浓度却又恢复到正常水平,这是什么原因?"在讲植物的向光性时可设疑:"为何葵花  相似文献   

15.
"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和永恒主题。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培养什么人"的旨归标准是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终极目标是促进青年全面发展,这是现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观的基本要求和体现。  相似文献   

16.
数学教学中,无论采用什么教学模式,都要首先引入教学内容.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引入得自然、恰当,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达到"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和"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以及"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哲学家柏拉图说过:"如果教育适当,节奏与和声音比什么都深入人的心灵,比什么都扣人心弦。人人知道,当我们的耳朵感受音乐时,我们的精神就会起变化。"由此可见,音乐可以给人以感情上的激发、情操上的熏陶和哲理上的启迪。因此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将音乐恰当地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燃学生学习激情就显得尤为必要。一、音乐在导入新课,创设良好教学情境中的作用大多数音乐有着美好的意境、优美的旋律和歌词。  相似文献   

18.
"努力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是化学教学的任务之一,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由此可见学习兴趣的重要性.那么,什么是学习兴趣呢?学习兴趣就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科学文化知识的意识倾向,能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钻研问题,开阔眼界,它也是一个人走向成才之路的一种高效能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的管理实践中,长期以来见物不见人的现象非常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亟待加强。近些年来,虽然"以人为本"、"人本管理"经常可闻可见,但很多人并没有深究其中"人"与"本"的真正内涵。似乎人本管理就是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开发人力资源,重视和运用人力资本。如果"人本管理"只如此理解的话,那么它不过是社会组织实现自身功利目标的一种手段,组织中的人并没有摆脱仅仅作为一种资源或人力资本存在的地位,人本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也并未有何重大突破。究竟何为人?何为本?人本管理的实质是什么?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通过多年的幼教工作,我发现,有的孩子对什么都感兴趣,总是向成人提出"这是什么"、"为什么"等各种问题:而有的孩子对眼前的变化"视而不见",让孩子失去了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机会,影响孩子的发展.由此可见,观察能力的培养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它可以激发幼儿进行探究的欲望,是智慧开启的重要源泉.那么,在幼儿教育中,我们该怎样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以激发他们进行科学探究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