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太平天国革命所处的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时代特点,使其具有了和以往农民革命中所未有的与外国列强交往这一特点。太平天国在对外政策上经历了友好、冷漠、拉拢、退让、决裂等阶段,表明太平天国在坚持和维护一个独立政权所应拥有的主权和尊严。  相似文献   

2.
“中立”政策是辛亥革命时期英国对华主要政策,这与鸦片战争后英国一直推行的对华政策是相左的。武昌起义后的最初阶段,英国企图帮助清政府镇压革命军,但由于形势的发展,英国抛出了“中立”政策。本文拟从“中立”政策的提出,实施到结束进行剖析,揭示其实质。  相似文献   

3.
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中国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它的妇女政策对我国的妇女解放运动产生过重大影响。其政策的核心是主张妇女解放、男女平等,具体表现在军事、经济、政治、婚姻等诸方面。当然,它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为加强粮食仓储管理工作,太平天国革命政权在前期设置了比较完备的粮食仓储官员体系。  相似文献   

5.
拜上帝教与太平天国的成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拜上帝教与太平天国运动相始终。在运动前期,由于拜上帝教与广大人民的愿望要求密切结合,曾起过巨大的号召和凝聚人心的作用;而在运动后期,其革命功能逐渐丧失,它的虚伪性和欺骗性也日益暴露,且由于对儒学和基督教的双向背离,导致了中外势力对拜上帝教的联合绞杀,从而加速了太平天国的灭亡。  相似文献   

6.
太平天国的兴亡问题,史学界众说纷纭。太平天国的兴亡,拜上帝教是关键。前期,拜上帝教起到了巨大的号召和凝聚作用,但随着天国历史的发展,拜上帝教的本质的虚伪性和狭隘性日益暴露,最终导致太平天国失败。  相似文献   

7.
由于李鸿章曾经镇压过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就有人评价他是“镇压农民起义的罪魁祸首”,但评价历史人物应把他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所以我认为这样的评价不太合适。  相似文献   

8.
中法战争期间,英国号称自己保持中立,但在实际中,却以国际法为外衣,实现着自己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9.
在价值多元、道德相对主义的时代,重新审视教师"价值中立"观,展示其独特的价值对走出道德困境具有重要意义.它启示我们道德教育观念--由"教会顺从"转向"教会选择",教育模式--由"脱离生活"转向"回归生活",道德教育方法--由"道德灌输"转向"道德对话".  相似文献   

10.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在评价太平天国后期洪秀全为太平天国度过危局,并使革命再度高涨做出了重要贡献的同时也应承认洪秀全后期犯了一些严重错误,对太平天国的失败负有重大责任。  相似文献   

11.
太平天国的科举考试制度,既与传统的科举制度有所相似,又有其自己的特点。它更多地打破了旧科举的一些限制,力图体现自身特色,特别是它所倡导的平均主义、开设女科等举措无疑加速了清末科举制的废除进程。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太平天国的科举制考试是古代科举考试和近现代考试制度的一个分水岭。  相似文献   

12.
神话在民间作品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本文作者通过运用结构主义的方法对神话《搓日阿补征服女儿国》进行分析,试图找出隐藏在文字背后的真正意义。从而能得出神话的某种功能和规律。  相似文献   

13.
神话在民间作品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本文作者通过运用比较方法对神话《搓日阿补征服女儿国》进行分析试图找出藏在文字背后的真正意义,从而能得出神话的某种功能和规律。  相似文献   

14.
依据中国、英国两个国家的近20余年来学校体育的发展变化,以中国、英国两国学校体育现状分析为切入点,运用文献资料、社会调查、历史研究和比较分析等方法,通过研究与分析产生中国和英国两国学校体育现状的社会与文化背景,从学校体育课程设置、课程目标等方面进行较为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英国中学体育课程的必修课充分体现"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原则",其多样化的体育课程设置,对我国体育课程的类型完善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英国学校体育课程目标强调向所有学生提供学习和进步的机会,并在实践操作层次,进行"个别差异化课程"的开发和推广,这一点对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我国天干地支记时(年、月、日、时)的方法,并根据此法,指出了《水浒传》中"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丁卯时"应为"甲子年丁丑月丙寅日辛卯时";而《金瓶梅词话》中"属虎的丙寅年, 戊中月,壬午日,丙辰时""算命见行癸亥运"应为"属虎的丙寅年,丙中月,壬午日,甲辰时"及"算命见行己亥运",而对戊戌年,"正月又是戊寅月"应为"正月又是甲寅月"。  相似文献   

16.
战国秦长城是中国古代修筑最早的长城之一,反映了秦国军事家深谋远虑的军事思想,折射出农业文明与牧业文明的区别和联系,对民族融合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战国秦长城也是一条自然地理环境分界线,农业和牧业在这一地带交错发展,互相促进,对北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论魏晋南朝诗歌中的比喻意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比喻意象是诗人在物与物、情与物之间创造、设置、构结出的一种新的关系。刘勰将《诗经》到南朝的比喻意象区分为比义和比类两种类型。魏晋南朝的比义意象是索物取象以类比诗人的思想感情与意念;比类意象主要是对外在声响色貌的比拟,其中有的是缺乏主体心灵因素穿透的技巧性牵合,有的则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魏晋南朝诗人还创造出具有派生和扩展功能的比喻意象,而且出现了比喻意象中比喻关系淡化,本、喻体融合,从而向广义的隐喻转化的趋向。  相似文献   

18.
魏晋南北朝时期史传文学的嬗变轨迹表现在:(一)人物范围逐步缩小;(二)由性格化向叙事化转变;(三)思想感情由浓而淡;(四)语言向骈俪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