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孙武平 《宁夏教育》2006,(10):12-14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是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和精神力量,其核心是在学校办学过程中由全校成员共同创造并认同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外延都在不断扩展。学校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办学方向和教育教学行为,会渗透到每一个学校成员的精神和行为方式中去。优秀的学校文化体现为一种氛围、一种理想、一种特色、—种品质、一种形象等。  相似文献   

3.
唐玲 《广西教育》2014,(17):15+28-15,28
学校文化的沉淀和学校精神的塑造,是一个深奥、复杂又极富哲思的话题。而在笔者看来,许多时候,学校文化和精神的塑造又如此具体而实在,她存在于我们校园生活的每一细枝末节,就像空气一样普通而又重要。它更是一份非常具体、特别实在又极为简明的工作,平常而又必须,真实而又富有挑战。  相似文献   

4.
系统的课程改革即是学校文化的革故鼎新。耐斯等人的研究发现:课程改革与多种因素有关,但各种因素并非独立地发挥作用,而是交织在一起,综合地体现在每所学校的具体环境中。这种“综合个性”就是学校文化。而文化具有不断自我否定与超越的本然特征。它的创新与发展必然触发与促进课程改革,使课程改革与文化创新相随而生,相伴而行。  相似文献   

5.
近闻,某学校一位女生因为发型不符合要求,被学校领导强按住头,剪掉头发,从而造成脖子某处被抓伤。乍一看,这则新闻实在算不上大新闻;新闻中的事由——“发型”,也实在是一个不起眼的生活小节,犯不着大做文章。且慢,如果这不起  相似文献   

6.
以"成"文化为核心的学校文化追求,将学生的成长、成人放在首位,对学生个人评价多元化。思考教育,抛开功利和模式,让教育走进学生的心灵,让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如沐春风、回归自然,还教师发展的主动权,让老师在工作中拥有更多的职业幸福感。  相似文献   

7.
<正>挖掘学校历史,在历史中汲取养分,提炼办学特色,注入新的活力,是校长不断思考的问题。在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学校,石榴树随处可见,每逢毕业季石榴花如火,硕果累累。石榴果"千房同膜、千籽如一"。学校围绕"金石榴"这一主题营造学校文化氛围,借用石榴果的喻意,希望师生团结奋进,期盼培养的学生个个成人成才。让师生沐浴学校文化的阳光漫步于石榴飘香的海陵学校校园,师生的整个心灵都会安静下来。石榴树下、紫藤花架下、竹  相似文献   

8.
没有文化,便没有学校。没有优秀的文化,就不会有卓越的学校。先进的学校文化是学校成功发展为名校的重要根基,是创造品牌的阳光通道。如今,"文化润校"、"文化立校"、"文化强校"、"文化名校"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那么,如何建设学校文化,如何使校长的文化主张不只成为个人意志,不只写在墙上、说在嘴上,而真正成为全校师生的统一信念,成为行为自觉,成为薪火相传的学校风气、学校精神  相似文献   

9.
“礼善”文化是以“礼”和“善”为价值取向的文化。这一文化的核心是培养学生遵规守纪、尊老爱幼、尊敬师长的思想和行为。“礼善”是宁波市惠贞书院的核心文化,在建设“礼善”文化中,学校建构了清晰的实施框架,并从制度、环境、策略、课程、活动等五个方面明确了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0.
李丽桦 《上海教育》2003,(11A):54-57
在法国,传统的百科全书主义课程观和当前新的课程观的争论从未停止。一批人认为教育必须成为基本人权,必须促进经济发展,必须鼓励社会适应;另一批人坚持传统课程观,认为理性知识最有价值,必须教给学生尽可能多的理性知识。法国课程改革总的取向是从两端朝中间靠拢,即既强调传授“共同化”,又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化是组织的DNA,任何个人的力量都抵挡不住文化的力量。无锡市査桥实验小学的"博"文化建设,以学校愿景孵化"文化巢",以课程建设培植"文化根",以学习涵养生命成长的"文化核"。学校既把握住了文化建设的内核,又有积极的行动推进,所以"博"文化能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12.
周如俊 《吉林教育》2005,(12):18-20
我们知道,物理学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场”的概念,有重力场、电场、磁场,这些“场”都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能量。这种能量是一种位置能,即“势能”,把这种场也称之为“势场”。“场”是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它的奥妙之处在于物质之间无须接触就可以通过“场”的作用、将力和能量传递过去,从而在眼看不见手摸不着的情况下物质实现了相互问的力和能量的传递,打破了“眼见为实”的思维定势。这就是物理学中“势能效应”。同样学校也存在着一种“场势效应”,即由学校的学风、教风和校风、校园文化和环境、学校师生员工的精神面貌和社会舆论氛围等形成的“学校文化环境场效应”,它是学校的一种气势,是一种相对稳定的校园心理现象,是一种学校精神、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3.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深化课程改革的今天.要保持持久的前进动力.传承厚重的优良传统.必须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努力形成积淀厚重.特色鲜明的学校文化体系。山东省青岛市实验初级中学(以下简称我校)以学校精神文化为核心.初步构建起教师文化、学生文化、课程文化、管理文化和校园文化有机结合的学校文化体系.形成了“人本立校.快乐育才”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14.
伊里奇是“非学校化社会”理论的创始人和‘‘非学校化运动”的倡导者。他认为,学校不仅不能有效地履行它的教育职能,而且妨碍真正的学习和教育,使教育发生异化,应废除学校。  相似文献   

15.
学校文化是超过知识传授、技能培养的更高层次的教育追求。高格调、高质量的学校文化,对促进学校管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是海口市英才小学校长兰祖军对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和思考,供大家参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东台中学选择一个"勤"字作为校训,围绕"勤"字建设学校文化,创建了具有丰富艺术内涵和文化价值的校园环境,从学生、教师和管理者三方面,有力推进勤学、勤业和勤政,进而有进取地学习、有思想地教学和有水平地管理,全校师生在多视角、多层面参与"勤"文化建设、弘扬"勤"文化精神的过程中获得共同的发展和成功。  相似文献   

17.
教育要直面人的生命,学校应成为师生健康成长的家园。这是“新基础教育”改革的初衷。要达到这个目标,在重构“新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的同时,学校文化建设也不可或缺。因此,如何将学校文化建设作为实施“新基础教育”的一个切入口,精心构筑一个具有现代城市精神的人文环境,以提高师生的生活质量,成为我们聚焦的焦点所在。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东台中学选择一个"勤"字作为校训,围绕"勤"字建设学校文化,创建了具有丰富艺术内涵和文化价值的校园环境,从学生、教师和管理者三方面,有力推进勤学、勤业和勤政,进而有进取地学习、有思想地教学和有水平地管理,全校师生在多视角、多层面参与"勤"文化建设、弘扬"勤"文化精神的过程中获得共同的发展和成功。  相似文献   

19.
"至和"是无锡市柏庄实验小学特有的文化,是学校教师成长共同体的核心价值取向。学校的校本培训基于"至和"文化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基于"至和"文化学习前沿性的课改理论,基于"至和"文化追求优化的课堂教学,基于"至和"文化进行针对性的课题研究,基于"至和"文化加强探讨性的交流活动,有效引导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20.
在文化大繁荣的时代背景下,学校文化步入了由文化到学校文化直接演绎,政绩工程表浅化打造,以及对特色解读偏离常态轨道等泛文化的误区,忽视了学校作为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要实现以文化之的使命关键在于对化的解读。本文以此为逻辑起点,从几个维度对学校文化的建设进行审思,即学校文化建设的前提在于文化的主体定位;学校文化建设的基础源于文化的地域适切性;学校文化建设的途径在于走一条自觉创生的文化内涵式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