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新闻已经成为中国电视媒体中流砥柱的今天.面对新兴的网络媒体、虎视眈眈的境外卫星媒体对境内电视媒体产生的巨大冲击.电视新闻节目如何“亮”起来.是电视媒体巩固阵地,争取更多受众无法回避的课题。在坚持客观.真实,公正的原则基础上.电视新闻节目要强化“电视特征”.追求电视新闻节目电视化的完美表达。[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刘佳 《声屏世界》2005,(4):25-26
DV与电视:DV与电视的结缘可以说是由来已久。2003年4月11日.由凤凰卫视中台主办的《中华青年影像大展:DV新世代》全年奖颁奖典礼在北京广播学院举行。该栏目对中国大陆新一代民间影像的促生、扶植、培养功不可没,影响深远.使新兴的DV融入电视这一主流媒体,为DV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也为电视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一方面.电视上出现非专业人士拍摄的影像,  相似文献   

3.
服务与趣味:电视对农节目的两个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对农民的意义,是了解政策,掌握信息.学习技术的窗口,是活跃生活的工具。按理说,以“三农”题材为主要报道内容的电视对农节目应该很红火.在各级电视台中应该拥有相当的地位。但现实情况是,一方面.电视对农栏目在一些省生机勃勃,出现了诸如山东电视台《乡村季风》.湖南电视  相似文献   

4.
当新闻传媒的概念逐渐被大众传媒的概念所替换.当电视的舆论功能逐渐被电视的大众文化功能所丰富的今天.娱乐已经成为了包括电视在内的所有媒体至关重要的内容。为观众提供快乐、轻松、释放和宣泄.不仅是观众获得心理平衡的需要.也是社会达成精神和谐的需要。应该说.伴随社会的消费化、文化的娱乐化、电视的平民化、节目的市场化、收视的体验化.中国电视最近10年一直被娱乐节目推动着发展,电视剧、综艺节目、电视演唱会、益智节目、真人秀节目、脱口秀这六种娱乐节目形态成为了除新闻节目、专题节目之外电视荧屏的主力军。2002年开播的东方卫视,定位于“新闻见长、影视支撑、娱乐补充、体育特色”,  相似文献   

5.
电视评论是近年来在我国兴起的一种电视形式,它以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的“焦点时刻”和“焦点访谈”节目为发端,迅速赢得了广泛的电视观众,并带动了各地方电视台电视评论节目.作为一种新的电视形式,电视评论的特点何在呢?笔者以为就是形象性.一不妨和报纸评论作一比较,两者的目的都在于引导舆论、弘扬正气、外砭时弊,但由于表现方式不同,导致效应不尽相同,其主要区别就在于电视评论的形象性.具体说来,可以举出以下几方面:1.传播符号不同报纸的新闻评论以文字符号为载体,文字是语言的书写方式,它是“符号的符号”.文字通…  相似文献   

6.
电视法制节目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法制节目是中国电视媒体的一种历史创举,在历经20年的发展期,到达了其鼎盛时期之后.她正处在一个发展的十字路口,无论从功能定位、内容,还是形式与形态.都存在着多种选择的可能性。那么,电视法制节目何去何从.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其发展趋势如何?  相似文献   

7.
随着电视媒体的普及.电视的大众文化功能不断凸显。电视媒体离不开地方民俗,因为电视传播与民俗传播有着高度的趋同性。民俗文化使电视这一大众媒体具有更强的亲和力.从而受到广大民众的欢迎。民俗文化所具有的通俗易懂、真情和谐,让观众喜爱。传承民俗文化,取悦于民众,引导民众,是地方电视媒体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8.
刘景义 《记者摇篮》2004,(12):27-28
电视的优势是客观存在的.它只有通过节目的播出并作用于观众心理,才能充分显示出来;观众心理具有不同定势,它只有靠发挥电视优势来满足、适应不同层次的心理要求。如何瞄准观众心理特点与电视优势的结合点呢?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电视编辑记者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发挥电视优势的观念.还要有强烈的观众观念,善于全面、系统地分析和利用电视优势.选择与观众共鸣的宣传内容与形式,通过主观努力来实现主客体之间的和谐交流。  相似文献   

9.
陆康 《视听纵横》2005,(6):96-97
多年来,广大电视艺工作为了使荧屏丰富多彩,满足不同层次的电视观众的不同需求,想尽一切办法.不断改进节目内容、节目形式,提高节目的化品位,创作出不少新颖别致、深受观众喜爱的电视艺作品。但是.随着观众“口味”的变化,曾有着“新花招”的电视艺节目又慢慢成了观众眼里的“老套头”,观众没兴趣看.当然影响收视率,这样.又逼着你对节目、栏目进行改版.推出更适合观众“口味”的“新花招”,以赢得电视市场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0.
方健文先生在1997年第1期《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上撰文指出,学者介入电视,改变了电视节目固有的思考与表达方式,传播了较高层次的学术观点与社会思想,也使一些节目显示出关注人生与表现社会的广度与深度.与此同时,作者通过对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和《文化视点》两个节目的分析,提出学者介入电视的关键在于找准文化和电视的契合点.可以说,学者介人电视,构成了对世纪最后十年中国电视的新景观,电视由此被注入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和思想内涵.就目前的实际运作来看,学者介入电视基本上是对节目的创意策划、撰稿、编导采访、嘉宾主…  相似文献   

11.
据一项社会调查.北京市民家庭里.表示“天天看电视”的儿童有64.2%,“经常看电视”(每周3-6天)的有19.5%.“不看电视”的只有1%。可见儿童对电视的兴趣明显超过其他媒介。当前,少儿读物成人化、游戏化和西化倾向却比较突出.网络游戏、网上聊天、色情网站使不少未成年人沉溺其中.一些有低俗淫秽、暴力恐怖内容的精神产品已经开始腐蚀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2.
詹庆生 《声屏世界》2005,(12):14-15
多元研究立场及沟通难题。大多数学者都指出当前中国电视研究的现状是电视研究的理论性不强,系统化程度不高.许多研究都是感性、零散的片论.这使得电视研究缺乏理性深度.亦有碍电视研究真正走向成熟并完成学科建构。然而,另一个群体即电视业界工作者却又对于当前电视研究将理论“晦涩化”、“神秘化”、“空洞化”的倾向表达强烈不满,其言辞的激烈程度远远超过了前者对后者的指责。这是当前电视研究中的一个相当矛盾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国际电视:飞越太空的跨文化传播张允若国际电视是跨越国界、以其他国家观众为主要对象的电视传播.它是继国际广播之后出现的威力更为强大的跨文化传播样式.如今全世界已有300多套电视节目上了卫星,其中大部分是跨国传播的.国际电视的这种迅猛发展,既增进了不同民...  相似文献   

14.
创新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作为智力密集型产业.创新对电视媒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应该说.改革开放以来各级电视媒体是在创新中不断进步的。但是.电视媒体的创新仍然处于随机性创新阶段。随机性创新的特点就是应景性强.随机性明显.很少有长期的战略性规划.而是电视媒体或者市场需要什么.就在什么方面进行创新。随机性创新有着面宽、量大、成本高的不足.不利于电视媒体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巩固。日新月异的技术进步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电视媒体提出了方方面面的新要求.电视媒体再靠那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简单地在原有框架内修修补补的随机性创新已很难跟上时代的潮流。电视媒体要想取得可持续发展,除了要进行随机性创新以满足一时之需外.更应该打破被动适应市场等内外部环境要求的局面,从电视媒体的长远发展战略的贯彻、核心经营理念的体现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出发.增强创新工作的前瞻性.加大制度性创新的力度.进入全面的制度性创新阶段。  相似文献   

15.
一、刷新娱乐版图论及娱乐电视.人们常常谈到湖南卫视,因为,在中国娱乐电视版图中,作为地方的电视媒体,首先脱颖而出的就是湖南卫视。湖南卫视早期推出的《快乐大本营》等节目,把电视观众从遥远的欣赏者变成了近距离的参与者。2003年推出的《超级女声》又把娱乐电视推向真人秀节目的发展新空间。但是现在.谈论娱乐电视,人们提到上海电视的时候也多起来了。  相似文献   

16.
王俊 《新闻记者》2006,(10):65-67
近几年,电视谈话节目日益火爆。但另一方面,我国电视谈话节目起步较晚,目前总体水平不高,各地的水平又参差不齐。除了客观大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外.整个电视界对电视谈话节目在定位和形态的把握上.认识模糊、操作上有严重的误区,也是制约电视谈话节目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随着即将到来的世纪更迭,人类正在走入“信息时代”的腹地.作为一项技术成果,电视诞生在本世纪为年代;但作为一项影响深远的社会事业,电视的繁荣却是和信息革命同步到来的.正是在这样一个以信息为核心的时代氛围中,电视承担了当代社会第一传媒的角色.相对于先前的“印刷媒介”而言,电视媒介所面对的信息数量、信息环境、信息结构等等问题都要远为复杂.作为电视节目系统的骨干,电视新闻既是电视媒介传播社会信息的主要通道,又是上述这些信息问题纠结的焦点.因此,电视新闻有必要根据当代社会的信息特征,制订出有针对性的信息传…  相似文献   

18.
牟金洁 《记者摇篮》2005,(12):54-55
在电视节目制作环节.能否巧妙地运用电视声音.以增强节目艺术张力、扩大节目信息量、愉悦观众视听感官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据此,笔者对电视节目制作环节中有关电视声音的运用问题,提出几点构想.力求改造和发展传统的编辑手法.为运用电视声音寻求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进一步提高电视谈话节目的质量.陕西电视台于2003年12月6、7两日.邀请一部分国内从事电视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实践工作者.媒体代表.以陕西电视台科教频道的《开坛》栏目为话题.围绕电视谈话节目的生存与发展,展开广泛探讨。与会者就。为什么谈.谁在谈,谈什么.怎样谈。等一系列问题发表了独到和深邃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冷凇 《声屏世界》2005,(10):56-57
目前.国内电视一般只有销售广告(收视率).从不销售电视载体本身(频道或节目),单一的盈利模式制约了产业的发展。若要改变草一盈利模式.就必须既销售电视广告又销售电视载体本身,即实行数字收费电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