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分析果戈理的作品《外套》、《鼻子》和《旧式地主》中具有“хороший”(好)语义的形容词,了解了评价形容词多义性的保留或消除取决于语言环境,形容词隐喻的使用为语言中词汇多义性的保留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形容词的大量使用是《诗经》、《楚辞》语言的一大特色,尤以双音节形容词最为突出。文章对《诗经》、《楚辞》的双音节形容词进行穷尽式的考察,按照重言形容词、连绵形容词、复合形容词三类进行量化统计。从构成、语法、词汇组合等各个层面对《诗经》、《楚辞》中双音节形容词的特点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3.
通过大量使用仿格体、讽拟体、暗辩体语言和对叙述视角进行独特的选择,文本的多义性在《卡拉马佐夫兄弟》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陀思妥耶夫斯基高超的语言叙述技巧不仅为小说叙事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彰显了他多义性叙述背后的本质——对话精神。  相似文献   

4.
《诗经》的语言独具特色,其中的双音节形容词数量多,内容丰富,极富表现力。《诗经》中的双音节形容词可以分为重言形容词、联绵形容词和复合形容词三类,对每一类双音节形容词的语义和语用特点进行分析,可以让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品味诗人的用词之妙。  相似文献   

5.
中日两国语言词汇中存在相当数量的同形词,本文通过对《新日汉辞典》一书中的日语形容词进行统计,并将日语中的汉字形容词,与汉语中的同形词语进行对比,从五个方面分析了两国同形汉字形容词的意义的异同,希望能对日语学习者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反映的是经过人脑的认知机制加工后的世界,并不直接反映外部世界。语言的多义性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与认知能力的体现,在人对世界的概念化和范畴化过程中,它与语言各层面功能相互作用,参与并影响着这一认知过程。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水经注》与《梦溪笔谈》中的位移动词进行多义对比分析发现,位移动词的多义性由原型意义经过隐喻或转喻的方式不断派生出新意义而形成,运用意象图式能清晰地区分出不同意义的不同位移路径。  相似文献   

7.
小说《尘埃落定》的语言通过以“甲”事物表现“乙”事物、语言的陌生化、语言的不确定性(多义性和复杂性)和短句子的张力等方式大量使用了隐喻修辞,从而使小说的语言具备诗歌语言的诗性特质。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6,(98):75-76
作为普遍的语义关系,多义性存在于语言的各个层面。在英语教学中,词汇教学和语篇教学等环节广泛涉及语言的多义关系。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加强词素多义性、词汇多义性、词组多义性、句法多义性及修辞格多义性的教学意识。多义关系的系统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整体的语言认知和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9.
中古时期复合造词成为汉语主要的造词方式,通过这种语言创造活动,产生了大量的复音形容词。《宋书》复音形容词的衍生方式,依照材料“加工”为新词的不同方式、途径,主要可分为三种类型:联绵法、叠连法、复合法。文章主要探讨《宋书》复音形容词的衍生方式,以期发现这些复音形容词形成发展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10.
“有少数形容词可以带宾语,所以也有些形容词谓语句是带宾语的。如:从读文艺名著,我‖明白了(一些运用语言的)原则。”这是人教版卫星电视教育小学教师培训教材《语文基础知识》(以下简称《语基》)第二册第173页上讲的。照此说法形容词谓语句就有了“主‖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127个高频形容词的释义项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常见形容词释义模型特征为"实体-特征-值",提出将此模型应用于编撰对外汉语形容词同义词、反义词电子词典。该研究对于电子词典自动转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并可以推广到其他语言类词典的自动转换制作。  相似文献   

12.
《雅歌》中有一句话"我是沙仑的玫瑰,空谷的百合",这是玫瑰首次在《圣经》中出现。"玫瑰"作为西方语言象征系统中最具有多义性和丰富性的符号之一,在几大文化传统中究竟是何面貌,中国是否也有此象征符号,将是本文要探讨的主题。  相似文献   

13.
姚寒露 《文教资料》2012,(32):132-134
体态语,又称身势语、态势语、形体语言等,是一种非言语的信息手段。体态语是非语言语中最丰富的一种语言。它具有多义性、文化性、直观性等特点。在此,我们用CIPP-CTOOLS软件统计《红楼梦》中与笑有关的体态词,并且分析词性,归纳与"笑"相关的体态语功能。  相似文献   

14.
模糊性是人类语言的一个固有特点。“模糊”是一个科学概念,指的是语义外延界限的不确定性,不等于“滥用”或“误解”。语言模糊性产生的原因大致有四个:生理原因、客观原因、主观原因和语言符号本身的原因。在文学作品中,语言的模糊性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语义的多义性、语用的多义性、语境的多义性和人物形象的多义性。文学作品之所以广泛使用模糊语言,是因为模糊语言具有丰厚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15.
多义性是人类语言的普遍现象,它体现了语言的经济性原则。本文运用原型范畴的认知学理论,从词汇层面入手,对多义性进行了分析,认为多义性是通过人类认知手段——隐喻、换喻,和多义性形成的两条路径——辐射和连锁由一个词的中心意义或基本意义向其他意义延伸的过程,是人类认知范畴和概念化的结果,从而克服了传统结构主义在语言多义性分析上的欠缺。  相似文献   

16.
《诗经》中单音节形容词数量多、使用频繁且极富表现力,但历来对它的研究甚少。由于社会的发展、语言的演变以及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单音节形容词的词义也发生了很多变化。本文对单音节形容词词义的古今发展变化情况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力求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注意词义的古今变化,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语言里的词往往是概括地反映客观对象的若干特征,而不只是一种特征。在具体的言语中,突出或强化某种特征,并使之固定下来,能够独立运用,这样词就逐渐具有了多义性。多种意义的有序聚合,便构成了词的多义系统。多义性是语言里大多数词具有的属性。英语动词take,据《the Advanced Learner's Dic-  相似文献   

18.
以《现代汉语八百词》附录“形容词生动形式表”为对象,通过大规模真实文本语料库对汉语中AB式双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形式AABB进行了封闭式统计分析,再根据语感、前人的结论以及问卷调查,考察重叠形式AABB的变调情况,得出了三个主要结论:1)《现代汉语八百词》附录“形容词生动形式表”存在不当之处;2)根据所得到的统计数据,从普通话教学的实际出发,给出了AB式双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形式通用等级表;3)针对AB式双音节形容词重叠为AABB后的复杂变调情况,提出了语言学习(尤其是第二语言学习)的经济性原则,最后经过层层筛选得到40个需要重点学习的AABB变调词例,这将有利于汉语普通话的教学。  相似文献   

19.
考释合肥方言单音形容词42个,着重讨论这些形容词的词形。说明合肥方言"烈"、"康"、"■"、"■"、"丑"等保留了古代的词义,"侧"等保留了古代的语音。另外还对《现代汉语词典》等现有词典或著作在"娝"、"疲"、"韶"、"俷"、"尖"、"怵"等的词形、注音、释义方面问题提出了探讨意见。  相似文献   

20.
为了深入了解先秦时代汉语的使用情况,有必要对一些代表性专著的语言资料进行横断面的详细剖析,为汉语史的全面系统研究提供尽可能完整、详尽的材料,这是一项不容迟缓的基础工程。为此,本文拟对先秦历史散文代表著作——《左传》中形容词的使用情况作一初步考察。据据笔者初步统计,《左传》一书使用形容词共计251个,其中单音的201个,双音的50个。我们从文献资料得知,殷商时期,形容词的数量是不多的。根据郭老《卜辞通纂》中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