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郡考述     
魏地的得名在战国初期.西汉初年正式设置魏郡.东汉末期曹操封魏国公,魏郡属魏国.北齐时魏郡改为清都郡,北周复为魏郡.唐初废郡置魏州,以后魏郡、魏州习惯通称.唐肃宗时于魏州置魏博节度,五代时魏州为广晋府.北宋兴起后,另置大名府,魏郡一词从此成为历史.  相似文献   

2.
荀学奠定了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治国理论根基。荀姓出自姬姓,长期在晋国从政。《左传》记载知氏人物有知盈、知砾等人。《千家姓》说知氏家族郡望后出河东(今山西永济县蒲州镇),初步考证,苟子的先祖为贵族之家,祖籍在今河南省古卫地,其封邑可能在卫初都朝歌或原赵都中牟(今河南鹤壁市西),后来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才来到邯郸,成了赵国籍人。这和史载春秋时期荀氏食邑于沫的说法相一致,并与苟欣任赵国中尉官职后家族随来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是建国后编纂的规模最大、内容最全、最具权威的古今地名工具书,但该典涉及邯郸地名的词条有4则不正确之处:(1)第1405页“1986年武安市划归邯郸市”中的“武安市”误,当为“武安县”;(2)第2280页和第3288页1996年后的“丘县”应当为“邱县”;(3)第2280页的“平恩县”可改为“邱县”;(4)第1685页所涉及武安市的“马颊河”应为“马项河”.  相似文献   

4.
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盛行,婚姻重门第,出现了士庶不婚的现象。这一时期诸帝所纳后妃,大部分出身于世家大族。但分阶段来看,各个阶段后妃的出身情况又有差异。曹魏后妃出身较为低微;两晋南朝后妃大多出身士族;北朝较为复杂,北魏建国初期,诸帝所纳后妃多为部落大人或周边政权首领之女,从孝文帝时开始直到北齐、北周,后妃多出身士族。  相似文献   

5.
依据文献记载,对唐代魏博节度使田氏家族藩镇割据的进程进行了初步探讨,揭示了田氏家族与大名府故城的渊源关系,为人们准确认识大名府故城的历史价值,挖掘其文化内涵提供了一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6.
松烟墨出现很早,但在秦、西汉时期,其形制尚不规范。东汉时期,随着墨模的应用,松烟墨的形制才趋于规范。魏晋南北朝时期,松烟墨的制作更加精巧,产地不断扩展,质量逐渐提高,使用范围渐趋广泛。在松烟墨制作逐渐精良的同时,其生产中心也不断变化。秦汉时期,制墨业中心主要在关中地区。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制墨中心由关中地区向今山西、河北等地转移,南方庐山地区也逐渐成为重要的制墨中心。  相似文献   

7.
秦末战争中项羽衔命北上救赵,曾“破釜沉舟”渡河决战。对项羽“破釜沉舟”处代有争议:其一说在自白马津渡黄河处;其二说在三户津渡漳水处;其三则认为应在今河北邯郸东北向的曲周旧城一带。因为这里在殷一周时期曾是著名的“巨桥”所在地,故略称为“巨桥”说。作者认为,从项羽的河北行进路线和当时的战态分布来看,“巨桥”说的地点最接近巨鹿古战场,且当地又有地质调查与新现文物残址的物证,因此更为可信。  相似文献   

8.
正地名是一个地方的符号,同时也蕴含着这个地方的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地名的形成大都有其鲜明的个性背景,或因山,或因水,或因人,或因事,或因方位,或因物产等等,是这个地方的特定客观条件促成了该地名称的出现。"漯河"地名的形成则不同于以上者,走出了一条较为独特的道路。本文就此作一番探究,重现"漯河"地名的形成轨迹。一、"漯"字在中国古籍中的出现及其意义"漯"字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字,有近四千年的历史。《尚书》记"漯"在《禹贡》篇:"厥贡漆丝,厥篚织文。浮于  相似文献   

9.
《邯郸学院学报》2011,21(4):100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宗教》2011年第5期第46.50页全文转载了刘泳斯博士后和张雪松博士在《邯郸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学术名家研究”专栏发表的《魏晋南北朝佛教史研究范式——略论方立天先生在中国佛学研究中的学术贡献》一文。  相似文献   

10.
实施屯田是曹魏政治、经济、军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曹魏屯田的规模大,不同地区均设置有农官进行专门的管理.郡级屯田农官设置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内郡地区设一位或者两位专职典农;内郡地方官员代领或兼领屯田;部分边境地区,将军代领屯田.  相似文献   

11.
“邯郸学”是一个新概念。邯郸学的研究范围应该是很广泛的。邯郸不仅历史悠久,出现过辉煌,现代邯郸也多次以自己的创造性吸引世人的眼光。在“提升邯郸市在四省交界区域经济中心地位”、打造中心城市的建设的背景下,要用大眼光来看邯郸,从新角度来认识邯郸,从科学学科的角度来研究邯郸,邯郸学这一概念和理论框架或许能为我们找到一个新突破。  相似文献   

12.
“邯郸学”是一个新概念。邯郸学的研究范围应该是很广泛的。邯郸不仅历史悠久,出现过辉煌,现代邯郸也多次以自己的创造性吸引世人的眼光。在“提升邯郸市在四省交界区域经济中心地位”、打造中心城市的建设的背景下,要用大眼光来看邯郸,从新角度来认识邯郸,从科学学科的角度来研究邯郸,邯郸学这一概念和理论框架或许能为我们找到一个新突破。  相似文献   

13.
邯郸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邯郸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基础条件和存在问题两个方面入手,分析了邯郸物流业的现状,并从物流企业、市场环境、信息平台和物流节点建设以及物流人才培养五个方面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以考古资料与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对距今6500年至夏商周时期的邯郸早期历史及遗存、春秋至两汉时期邯郸城的兴起与繁荣、魏晋至明清时期邯郸城的萎缩与衰落进行了详细论证,并对不同时期邯郸城区范围、城垣位置的变迁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考证和探索.  相似文献   

15.
本文着重论述查找地名的方法,并简要介绍一些地名工具书。  相似文献   

16.
试论邯郸古城的历史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考古资料与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对距今6500年至夏商周时期的邯郸早期历史及遗存、春秋至两汉时期邯郸城的兴起与繁荣、魏晋至明清时期邯郸城的萎缩与衰落进行了详细论证,并对不同时期邯郸城区范围、城垣位置的变迁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考证和探索。  相似文献   

17.
地名是人们对特定空间或区域地理实体所赋予的专有名称,是研究历史文化的一笔宝贵财富.本文试通过分析内江市地名的结构,初略探讨地名结构的形成过程,地名命名的类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地名所蕴含的文化,从而引起人们对地名文化的重视和保护地名文化.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的邯郸考古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促进了邯郸故城考古与历史的全面结合研究。21世纪以来有了一个新的发展,考古工作的主要区域在“大北城”所在的城区,重要成果包括大北城内两座城址的发现与认定:赵王城南郊防御壕沟系统的发展;赵王陵2号陵附葬车马坑的发现等,使邯郸故城的研究也进入新阶段。  相似文献   

19.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邯钢以市场为坐标,首创“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管理模式,同时,转换经营机制,注重企业创新,技术改造,取得了巨大成功。邯钢改革的经验对邯郸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建设区域经济中心,实现科学、快速、和谐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20.
邯郸是一座经历了3100年沧桑巨变的历史文化名城,地处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区域中心.改革开放以来,其区域经济中心的地位日益突显.2006年11月河北省第七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全面提升邯郸四省交界区域经济中心地位";2007年9月中共邯郸市委通过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邯郸市建设区域经济中心战略规划》.本文从"钢铁的脊梁"、"复兴的动力"、"崛起的中心"等三方面阐述了提升邯郸区域经济中心地位所具备的基础条件、战略规划和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