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由警官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面向新闻界》一书,读后我不禁茅塞顿开。我是一家企业报的新闻工作者,因为没有系统学习过新闻理论,又缺少实际锻炼,对于新闻写作。有不少疑惑。举个例子:前年,我根据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写了一篇题为《改革可克千难万难》的文章。朋友们直言相告:这篇文章很难发表。写为什么要改革,不改革就没有出路的文章,一个企业报的新闻工作者是写不好的。言外之意,就是我有点自不量力。然而,这篇文章在我们《涟邵工人报》上刊登以后,《湖南日报》也很快发表了,而且在读者中引起了意想不到的反响。文章中引用的事例。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话资料。后来,这篇文章还获得了全国煤炭系统年度好新闻奖。  相似文献   

3.
和一些机关干部特别是新闻干事聊天,大家对时下报刊、书籍上出现的错别字、不规范词语等,意见颇多。有人埋怨:“这稿子是怎么写的?”有人则批评:“编辑也太不负责任了!”作为办报的人,听到这些话,真感到脸红。不管是哪个环节出的组漏,反正差错已经“过关斩将”同读者见面了,我们要做的,就是认真反省工作中的疏漏,做好亡羊补牢的工作。说到出差错的原因,我想大约有二。其一,是工作马马虎虎,不负责任。有些错,真是“秃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作者、编者看了也纳闷:当时怎么就以错为对,让它过关了呢?没别的,就是少了点…  相似文献   

4.
每天拆阅来稿,常会发现一些作者在稿件前附上一页“附言”。细读这些附言,觉得很有意思,从中多少可以看出作者的性格和心态。粗略归纳一下,这些附言可大致分为几种类型: 一曰恭敬型。有些作者在“附言”中对编辑充满敬重之情,称之为“老师”,要求给以“指教”。我们这些资历尚浅的青年编辑看了后有种“不敢当”之感,进而觉得下笔沉重,不敢胡批乱改,好像真的做了“先  相似文献   

5.
这篇战地采访札记写得非常感人,很值得我们新闻界的同行们一读。新闻工作是一项光荣而艰苦的工作。要搞好这项工作,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也要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这就是  相似文献   

6.
朱金甫 《历史档案》1998,(1):135-136
最近,笔者怀着极大的兴趣,读完了革命老干部程桂芬同志的回忆录<人生不是梦>一书(中国妇女出版社1996年12月出版),不仅为她优美流畅、朴实清新的文句所吸引,更为书中内容生动及意境深远而叹服.  相似文献   

7.
雷群明《微型书论》一书,最近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微型”,谓文章之短小,每篇三、五百字,至多也是千字文。文章虽短,却要言不繁,文简意深。“书论“,顾名思义,是围绕一个“书”字做文章,大多是作者针对出版工作中人们所关心的热点问题抒发的感言、随想一类的小言论。 作者雷群明,不仅是位工于图书选题策划开发、善于出版企业经营管理的能手,而且还是一位爱好舞  相似文献   

8.
《新闻创新谈》是刘黑枷同志撰写的一本专著。全书共四十篇文章,约二十万字。作者联系编采工作的实际,比较系统全面地探讨了新闻工作如何突破,如何改革,特别是如何创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郭保章教授的《世界化学史》和读者见面了。这本书分为七篇:“化学成为一门科学”、“原子一分子学说的创立与确认”、“结构化学”、“化学元素周期系”、“物理化学”、“物理学革命促使化学面貌一新”、“溶液学说的续篇”共22章。全书系统地阐述了从史前至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这一时期内整个化学发展的历史,着重对化  相似文献   

10.
上海人民出版社最近编了一套青年之友丛书,开首第一卷就是李燕杰的报告集《塑造美的心灵》,这是近几年李燕杰同志用心血浇灌培育一束芬香扑鼻的鲜花;是李燕杰用美的情操,用诗的语言,谱写而成的一首心灵的交响乐;是李燕杰用渊博的学识和绚丽的色彩绘制出来的一幅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李燕杰由于自己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受到党和人民的高度评价。八○年,他被评为北京市业余教育先进工作者,八一年又被评  相似文献   

11.
李泽厚同志的《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述评),是这些年来比较难得的一本研究著作,它最近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分析和批判康德哲学,通常都以三个《批判》为主,而特别着重他的“知识哲学”,即认识论方面。李著也在这个方面用了一半的篇幅。这是康德哲学的特点所决定的。资产阶级哲学界谈康德及其“知识哲学”,往往强调两点:1、康德调和、结合了唯理论和经验论;2、休谟对康德的思想转变起了特大的作用。李著指出,这只是从思想而不是从现实根源来解释和规定康德,而且  相似文献   

12.
“头部受伤的老鼠”,这个形象是智利诗人聂鲁达创造的。在一首诗中,诗人把头部受伤的老鼠和“母狗的尸骨”、“蜘蛛网上的细卵”排列一处,通是遭拒绝的对象。聂鲁达是理想主义者,他追求明朗华丽,犄角旮旯的东西被唾弃是顺理成章的。但是,现实世界是复杂的,明朗华丽只是  相似文献   

13.
《今日财富》的刊名我不赞同。见到其创刊号,我还是买了。就因为它是今日的财富类杂志。这本由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的杂志,发行在北京,广告总代理在广州,编辑部在内蒙却另有广州、北京分部。一刊跨三市,真有网罗财富的“今日”气概。古之“内”,那是永远蒙在“古”里的。看这杂志的《发刊辞》,我油然想起两点:这是模仿之作,这是我近年来看到的最短的发刊词。这个世纪的早上,《今日财富》创刊了。/对,这是一本财经杂志。/但,与往不同,这是给新世代的财经杂志。/正如新世代的追求是“财富”,表达新世代的创富观和记录新世代的“创富史”,  相似文献   

14.
一 1964年,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加拿大教书匠一举成名。那年,他所著的《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出版,立马给整个西方乃至全世界带来强烈的冲击和震撼,以至今天余波未息。 数字化生存、信息高速公路、网络世界、虚拟世界、电脑空间--他30多年前的梦话今天一个个变成了现实。全球一体、重新部落化--他当年的呼声,今天也成响彻世界的呐喊。  相似文献   

15.
读罢近年的《图书发行研究》,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浮想联翩。我是7O年代初期调入新华书店工作的。近北年来,我从农村发行员到门市营业员,业务进货、办公室、经理我几乎样样都做过。对书店的变迁,体制演变乃至地位、价值是深知的。记得那时在社会的地位就是一个“三产业”的服务行业。甚至在一些领导和常人的意识中,新华书店不过就是买书卖书,没有什么学问可言,一度成为组织部门安插“老弱病残”、“处理干部”的去处(那时人权一般属地方)。导致书店长期队伍素质偏低,企业毫无生气、直到SO年代伊始,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  相似文献   

16.
黄伊先后在中国青年出版社和人民文学出版社当文学编辑,《编辑的故事》写的就是他几十年问的所见所闻,该书在金城出版社出版以后,许多总编主编、作家翻译家纷纷给黄伊写信,畅谈他们读了谊书的一些感受,现摘要发表其中几篇。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本叙说编辑工作的故事,讲故事的人,是一位做了半个世纪编辑工作的老人。他的故事极为平淡,都是些“稗官野史、逸文趣事”,却折射出一位可敬的编辑的精神世界。作者黄伊以“敬业和奉献,开拓与创新,是我终生奋斗的目标”为题开篇,是耐人寻味的。作者在书里讲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一天,人大中文系的一位应届毕业生来出版社实习,编辑室主任委托他接待。此时的黄伊,已是从业四十多年的资深编辑,有着丰富的编辑工作经验,但是,他没有向大学生介绍自己的经验,却对初出茅庐的大学毕业生讲述自己用半生心血换得的深切体会:当编辑最要紧的一条,是要…  相似文献   

18.
在我们这个讲究效益的时代,小说正在世界各地被不约而同地冷落,成了一种不折不扣的“垃圾股”。然而这世界毕竟是一个五光十色的多面体,不管在哪个角落,总是会有一些慧眼独具的人士,以一种非功非利的、充满了艺术灵性的目光在关注它,并且用手中的一支笔真实地描绘它,或是随心所欲地改变它。有人还在写……不知为什么,这样的念头总能令我感到一丝慰藉和放心,好像有人告诉我,这世界还有些活气。  相似文献   

19.
稚农兄快递寄来《东方审美词汇集萃》,这是一本备查备用的工具书。先读了弁言序跋文字,正文仅作浏览。粗粗翻阅,仍深感可喜,并遐思不已。喜者,并非因为《审美词汇》(以下恕用简称)的出版出于意料之外,此书出版之事,稚农兄早已告知。自四十多年前初相交往起,即已发现稚农兄有留意、收集审美词汇的喜好,并时相研议一番。今所喜者,稚农兄始终是一个有思想的画人。古人说:"日间挥洒夜间思",  相似文献   

20.
我是一名加入到出版行业不久的新兵,对于出版工作还比较陌生,为了尽快熟悉业务,除了在工作中努力探索和向老编辑学习外,自己还有意识地收集了一些有关编辑出版的学习材料、著述等,但所获不多,特别是全面、系统论述出版经营管理方面的著述甚少。近日借得一本由美国著名出版家贝利著、中国著名出版家王益先生译的《图书出版的艺术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