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贝”是《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年版,下称《说文》)第六卷下篇的一个部首.《说文》对“贝”字的说解是:“海介虫也.象形.古者货贝而宝龟,周而有泉,至秦废贝行钱.”这段话除了说明“贝”字的意义和造字方法之外,更重要的是概述了在我国“贝”用作古代货币的兴衰历史,是考察中国古代货币发展史的珍贵资料之一.对于“海介虫”,清代学者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解释说:“介虫之生于海者.”贝是生活于江河湖海并长有坚硬甲壳的软体动物之总称,如蛤、螺、蚌之类.贝在《尚书·禹贡》、《尔雅·释鱼》等上古典籍中屡见记载.  相似文献   

2.
<正>高中语文(必修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选录了《战国策·燕策三》片段,题为《荆轲刺秦王》。该文有一句云:"给贡职如郡县"。教材给出的解释为:"像秦国的郡县那样贡纳赋税。给,供。"但这句话还有两个关键的字"贡""职",尤其是"职"字教材没有给出解释,这里姑且予以补释。先说"贡"字。这个字的意义较好把握。《说文·贝部》的解释是:"贡,献、功也。从贝,工声。"就是  相似文献   

3.
声训     
亦称“音训”。训诂上有利用同音的字或双声叠韵的字来解释字义的方法。同音相训的,如《释名·释衣服》:“衣,依也,人所依以庇寒暑也。”(衣、依古音同属影纽微部);双声相训的,如《尔雅·释言》:“颠,顶也。”(颠、顶古音同属端纽):叠韵相训的,如《说文·人部》  相似文献   

4.
贵刊86年第一期《多余条件应该分类》(以下称《类文》)中指出:多余条件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无用多余条件——在解应用题时毫无作用的已知条件”。第二类是“选择多余条件——解一道应用题,用某种方法解是有用的,用另一种方法解则是无用的已知条件”。《类文》对第二种多余条件的作用已作肯定,本文不再赘述,只想对第  相似文献   

5.
《诗·商颂·玄鸟》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商是一个氏族的名字.商族为什么叫做商?若干年来,大家一致认为,商是一个地名.因为《史记·殷本纪》说:"殷契……封于商."这种说法是可信的.商人居丘,胡厚萱老师曾详加论证(见《甲骨学商史论丛》初集四册,《卜辞地名与古人居丘说》).甲骨文中京、高等字,就是高阜上房屋的象形.京、《说文》说:"人所为绝高丘也."高,甲骨文为地名,《说文》说:"崇也"凡此?形,都是高阜的象形.  相似文献   

6.
诗意时光     
<正>寅时·平旦(3:00—5:00)寅时,即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这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孟子·告子上》说:"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是迄今所见到的"平旦"一词的最早用例。后来的《史记·李将军传》一文也用了"平旦"这个词,如:"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  相似文献   

7.
"赢"字由五个汉字组成:亡、口、月、贝、凡。以我的理解,这五个组成部分也正包含着"赢"所必备的五种意识或能力——亡:危机意识;口:沟通能力;月:时间观念;贝:取财有道;凡:平常心态。  相似文献   

8.
释"鲁"     
贺真真 《现代语文》2006,(12):108-108
《说文·(山)部》"鲁"字下曰:"钝词也.从(山),鮺省声."许将"鲁"释为形声字,以其本义为"钝词也".  相似文献   

9.
躲藏隐匿     
此四者都是动词,均可作谓语,表示处于掩蔽物内,不让别人看见或发现,但也有差别。躲和藏适用于口语和俗白文字,有口语色彩;是及物动词,可带宾语,藏,《说文》:“匿也。”侧重于处在掩蔽物内,不显露;可用于人和物。古例如《礼记·檀弓上》:“藏也者,欲人之弗得见也。”今例则有《小说月报》:“都怨自己,  相似文献   

10.
(mì) 是“幂”的本字,意为覆盖东西的巾或幔。《说文》:“冖,覆也。”以它为部首的字,大多有“覆盖”的含义,如“冢”“冥”“幂”等。不过,也有一些归入“冖”部的现代汉字,是由别的部首演变而来的。冠 由“冖”和“元”(人的头部)“寸”(人手)构成,表示用手给人家戴上帽子。用于名物义时读guān(如“皇冠”“冠心病”);用于动作义时读guàn(如“冠军”)。冤 由“冖”“兔”构成,表示兔子被覆盖物罩住,不能行动,本义是“屈也”(《说文》);引申为“冤屈”“冤枉”等义。写 [写] 本义是把东西放置在屋里。《说文》:“写,置物也。从宀,舄…  相似文献   

11.
说“得”     
得,会意字,甲骨文的“得”字由“又”和“贝”组合而成,表示用手拿贝,意指有所收获。《玉篇。彳部》:“得,获也。”后来“导”加彳旁,表示行走时有所得。《说文》:“得,行有所得也。”可见,“得”的本义是“得到”、“取得”、“获得”。如《易·乾》:“知得而不知丧。”《诗经·周南·关睢》:“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相似文献   

12.
粼粼 鳞鳞     
小语《燕子》、《鸬鹚》都是优美的散文。白璧微瑕,其中所用“粼粼”一词值得商榷。粼,从(?)kuai,表示较小的水。《玉篇》说:“粼,又粼粼,清澈也,水在石间也”。《说文》:“水生崖石闻粼粼也”。可见,“粼”指崖石间泉水,其水清洁明净,故用“粼粼”形容水清澈或石明净。如,“扬之水,白石粼粼”。(《诗·唐风·扬之水》)形容水中石清澈见底。“一池寒水绿粼粼”。(翁卷《题东池》)说水清  相似文献   

13.
将军崖岩画里的太阳神象和天文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连云港将军崖岩画发现、并在《文物》1981年第7期等处发表以来,国内外学术界都颇重视,且有争论。对以所谓“人面群”与“禾稼”相连为中心的 A3画面,主要有过下述异解: (1)暗示头像同农作物的联系——农神象征(俞伟超:《连云港将军崖东夷社祀遗迹与孔望山东汉佛教摩崖造像》,江苏省《文博通讯》第24期,1980年); (2)表示女娲引绳造人——反映农业与人类生命的关联(李洪甫:《连云港将军崖岩画的初步考订》,《江苏省社联1980年年会论文选(考古学分册)》,1981年); (3)反映古代东方民族对土地、农业的崇拜和依赖(陈兆复:《古代少数民族的岩画》,《民族学研究》第3辑,1982年); (4)原始社会祝祀乐舞的图像(王少华:《原始社会的祝祀乐舞》,《舞蹈论丛》1981年第1期); (5)鲎和其他海洋生物——图腾的形象(庞朴:《人·鲎·贝——将军崖岩画漫笔》,《文物》1983年第1期)。现在我们发表三篇论文的摘要,对岩画提出截然不同的看法,供研究文物考古、原始艺术文化和审美活动的专家和读者批评参考。  相似文献   

14.
要“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吕氏春秋·察今》)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训“要”为“适应”是对的,但未加注音。有人读为“yao(药)”就错了,“要”应读为“yao(夭)”为什么“要”应读为“yao”而训为“适应”呢?因为“要”是“腰”的本字(要、腰为古今字),如《墨子·兼爱中》:“楚灵王好士细要。”故《康熙字典·西部》:“要,与腰通。”许慎《说文》:“要,身中也,象人要(腰)自臼之形,从臼。”段玉裁《说文注》:“上象人首,下象人足,中象人要(腰),而自臼持之……人多护其要(腰),故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亦遵此说。因为腰在躯干的中部,所以可训为“中”“正”“适中”,王念孙《广  相似文献   

15.
《老子·七十七章》主旨在“孰能有余以奉天下”一句,关于这句话的意涵,学者们意见不一,简帛本与传世本的文字差异使得这一问题变得更为复杂。从老学史来看,“有余”不仅可以理解为余财,还可以理解为余德,旨在通过无为改变不公正的“人之道”。简言之,无为是方法,公正是结果,通过无为以实现公正。  相似文献   

16.
儿童论语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e)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入不知而不愠(yun),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注释:说:同"悦",愉快、高兴。愠:怨恨。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ang),思而不学则殆(dai)。"(《论语·为政》)注释:罔:迷惘,迷惑。殆:危险。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yi)。"(《论语·为政》)  相似文献   

17.
华而不实     
此语出自《左传·文公五年》。春秋时期,晋国大夫阳处父出使去魏国,回来时路过宁邑(今河南省获嘉县),住在一家旅店中。店主姓赢,看见阳处父一表人才,举止不凡,十分佩服。于是和他妻子商议说:"我多年来就想投奔一位高尚的人,但总找不到合适的人,今天看来这个阳处父是我中意的人,我决心跟随他!"  相似文献   

18.
古典诗词的"含蓄美"可以通过两种形式表现——"有言"与"无言"。"有言"侧重于"言外之意"的发掘。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的"言不尽意";钟嵘《诗品序》中的"文已尽而意有余";皎然《诗式·重意之事例》中的"两重意以上,皆文外之旨";  相似文献   

19.
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孙子兵法·军形篇》"守尚不足,攻而有余",岂不怪哉?千百年来,这句话困扰了无数先贤,其中有人干脆把这句话改成了"守则有余,攻则不足".事实上,这句话并无任何错误之处,在"守不足"的情况下,的确可以"攻有余".不信?来  相似文献   

20.
(54)流言蜚语散布流传的没有根据的话(多指诬蔑、诽谤、挑拨性的背后议论)。也说"蜚流之言"。(流言:到处流传的无稽之谈。蜚,《说文》:本指蚱蜢类昆虫。段注:"蜚,古书多假为飞字。")流言飞语同"流言蜚语"。语出清.和邦额《夜谭随录.修鳞》:"流言飞语,何足凭信。"(飞,《说文》:"飞,鸟翥也。"引申指飞行、快速,再引申表意外的,凭空而来的。"流言"和"飞语"同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