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1世纪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思与实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面对世纪之交,各国都在积极探索面向21世纪高等工程教育的模式,国内各高等工科院校也都在根据自己的办学历史、办学经验以及办学特色对原有的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我校虽然是一所地处西北的普通工科院校,但由于办学历史较长,形成了一定的办学优势和特色,在全国教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2.
工科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规格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阐述了我国工科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新型工业对工科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并在工科高职院校办学定位、服务面向、办学特色优势、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提出了工科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新规格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地方工科院校办学特色建设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育鲜明的办学特色是地方工科院校健康持续发展和不断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地方工科院校要强化办学特色建设的关键:办学理念与办学定位;突出学科专业特色建设,以发展优势学科带动办学特色建设;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应用型或复合型的多层次工程技术人才;密切联系地方实际,在参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凝炼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4.
工科院校被誉为“培养工程师的摇篮”。在我国工科家族的众多院校中,有这样一些院校总能脱颖而出——他们虽然没有清华大学那样的整体实力;却能够在某一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不求多能,却有一专。他们的特色,使其具有了一所大学明显有别于其他大学的办学风格或优良特点,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优势,能够以此确立学校的社会地位和品牌影响。  相似文献   

5.
地方高等教育已经成为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高等教育地方化特征也逐渐被教育界认同。地方本科院校的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要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相协调是必然的选择。当前,地方本科院校工科教育存在分类不清、定位不明、发展方向趋同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才培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突出地方本科院校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地方化特征,探索地方本科院校工科专业人才培养地方化特色化的实现途径,让地方本科院校真正融入地方,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在竞争中支撑自身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新工科是国家基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对工程人才的新要求而做出的工程教育改革决策,是我国高校未来工科教育改革的主方向。民族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工科建设起步相对较晚的组成部分,积极开展新工科建设是保障更好践行服务民族地区产业升级、补齐工科领域短板和实现工科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结合民族地区文化、语言以及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对工程人才的特殊需求,本研究发现民族院校在新工科建设中具有地域、生源和特色学科等比较优势,同时也面临着工科基础相对薄弱和办学条件相对滞后等困境。因此,民族院校在新工科建设进程中应当积极发挥比较优势,坚持以响应政策精神、服务区域产业和整合办学资源为原则,以打造具有特色的新工科课程体系、设置面向特定区域的新工科专业群、建成一批高水平的新工科教师队伍、搭建"非实体"的新工科平台和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新工科办学模式为抓手,协同推进新工科建设。  相似文献   

7.
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地方工科院校如何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在人才竞争中占据先机,这是摆在地方工科院校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结合地方工科院校的办学特点,从地域特色和人才培养特色两个方面对如何形成办学特色和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关于地方工科院校办学特色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办学特色建设对于地方工科院校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地方工科院校进行办学特色建设时,要在办学理念中明确特色,在人才培养中体现特色,在学科专业中孕育特色,在服务地方中强化特色,同时,地方工科院校创建办学特色,要坚持三条基本原则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整体发展与局部突破相结合、有所为有所不为.  相似文献   

9.
在新工科背景下,从地方综合性“211”高校对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需求出发,提出了以机器人大赛为基础、以“机器人特色班”为组织形式、以“卓越工程师计划”为参考、以校企联合培养为主线,形成集竞赛、科研训练、创新创业、企业实践、理工医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机器人本科生培养模式,并搭建与之相适应的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实践平台。为机器人以及其他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黄华娟  韦修喜 《教师》2024,(11):105-107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产学研”协同育人是高校培养新工科人才的重要模式。为适应新工科建设对计算机类研究生的培养要求,高校应根据计算机类专业的特殊需求,积极探索“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形成产学研办学特色,培育更多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基于此,文章阐述了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的内涵,解析计算机类专业对“产学研”协同育人的特殊需求,并探索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类研究生“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策略,旨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更多新工科创新型人才,更好地适应新经济新形势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人文社科与工程教育融合、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互联网+”与教育平台融合、虚拟仿真与“5G+”技术融合等四个方面,探讨新工科形态下文理特色院校新工科建设的自身优势与面临的挑战,提出创新与融合、协调与共享的建设理念,以期为不同类型高校的新工科建设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为国家发展培养复合型人才是各大高校研究的重点。工科院校发展文科,可能面临缺乏学术渊源、师资不足、与综合性大学或文科院校相比缺乏竞争力等困难和挑战。文章以江苏科技大学为例,分析金融工程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提出面向新文科建设的工科院校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将金融工程专业与该校的船舶、海洋、蚕桑等专业特色相结合,打造“国内有特色、省内有亮点”的“江科大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一、高等工科院校成人教育办学要突出重点和特色,走多样化发展之路1突出重点、突出特色,重新定位工科院校成人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点与特色,改变“办学重点不够突出,办学特色不够明显”的现状。在总体发展规划上,吉林工学院的做法是:改变过去仅开展学历教育,忽视职业教育的做法,把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并重,使职业教育为成人教育提供更为广阔的教育市场,拓宽办学渠道,为学校成人教育上规模、增效益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当然,突出职业教育也要根据本校、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有所侧重,如要处理好高职教育、岗位培训与再就业培训的关系等。在成人…  相似文献   

14.
以福州大学为例,通过分析当前高校工科教师在实践能力培养与提高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索适合社会实际需要、符合高校办学特色的工科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系统地将工科教师实践能力与专业理论知识有机结合,形成从社会需求层面、高校激励与监管和教师自身实践这三部分合理实施的有机整体,为我国高等工科院校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提供重要建议与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特色办学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办学方式,是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结果。文章以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合理利用文科教学资源,树立"文工交融"的办学理念,探索在文科院校背景下办好工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努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有特色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6.
袁昌 《大学教育》2023,(12):36-41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高校新工科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文章基于东华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土木类专业本科生的调研结果,分析了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控因素,阐明了大学生创新能力形成机理,提出了本科生双师型双导师制、“校内校外·线上线下·虚拟仿真”创新性教学实践平台、学科竞赛、“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科研—教学”互促式等创新能力培养模型,可为工科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模式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从工科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看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改革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国高等工科院校定位不明确,缺乏办学特色,这是影响工科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通过对美国不同层次的工科教育培养目标与培养体系的分析和比较,可以看出,我国工程教育最缺乏的就是特色和个性。  相似文献   

18.
工科高校经管类人才培养有其优势和不足.应扬长避短,发挥其学科优势、实践教学体系完善优势、与行业和地方企业联系紧密优势,促进专业的交叉融合,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坚持开放办学,走产学研合作培养之路,形成具有工科特色的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图在分析地方工科院校办学定位的特色的基础上,提出地方工科院校办学特色建设的关键是办学理念与办学定位特色.  相似文献   

20.
新一轮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及标准内容的调整,使高职院校工科专业面临数字化和智能化方面的挑战。同时,提质培优行动计划也对高职院校工科人才提出了新要求。面对新时代工科类专业的数字化与智能化发展趋势,遵循提质培优的四项基本原则,高职院校工科人才培养应坚持“区域产业需求”导向、“教学标准引领”导向、“实践育人攻坚”导向和“创新特色发展”导向,并基于此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培养新时代工科人才的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