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轻声是普通话推广和规范的重要内容之一。轻声词范围的确定需要确立规范标准和原则。笔者总结了前人关于轻声词规范问题的研究成果,提出轻声规范的基本原则:注重语音发展,依据口语基础,适当兼顾方言。  相似文献   

2.
吴月芹 《文教资料》2013,(20):44-46
轻声是普通话语流中的音变现象。轻声可以区别词义、词性,并带来语言节奏的变化。但是轻声的规范和实际读音仍需进一步探讨。本文分析了轻声的实质、轻声词的规律,揭示了轻声失去原有调值轻读后在音高、音强、音长、音色上的变化,并结合口语实际,提出普通话测试中对轻声把握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考察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中的所有注音,发现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部分轻声词未注轻声;根据习惯应读轻声的,教材注音为非轻声;“啊”的音变与词形处理混乱。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关于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注音规范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 在现代汉语词汇里,存在一批第二个音节习惯轻读的双音词,这便是口语中常用的轻声词。 轻声词有能区别词义的和不能区别词义的两种。本文就能区别词义的轻声词,对其类型、功能和结构作一简要分折。  相似文献   

5.
轻声这种语言现象是可以被认识的,轻声词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是可以掌握的.规范普通话轻声词,是加速推广普通话、方便对外汉语教学的迫切需要.规范普通话轻声词应当明确规范的性质、遵循国家标准制定发布的程序、符合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编制普通话轻声词规范,应当充分吸收已有成果,开展课题研究,突出抓好"明确性质和范围" "厘清术语与原则" "拟制草表、征求意见" "审定公布、推广试行"等四个环节.  相似文献   

6.
汉语国际教育教材对轻声词的拼音标注、排版等因素是造成留学生习得轻声词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缺乏统一规范标准不利于教学是造成目前教材轻声词注音乱象的主要原因,因此应从放宽轻声词标准、坚持拼音的工具性等方面改革目前汉语国际教育教材轻声词注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轻声衰颓是指原读轻声的词发生音变,或变读本调,或变为轻重两读。出现轻声衰颓的主要是那些习惯轻声词。导致轻声衰颓有三方面原因:轻声词自身的局限性,汉语的大融合,汉语的国际化。规范轻声词需遵循辨义原则、约定俗成原则,还要统一标准,方便使用。  相似文献   

8.
新版《现代汉语词典》是目前规范普通话语音最新、最具权威性的词典。但某些注音和社会上流行的实际读音存在着较大距离,轻声词和白坊音的规范问题尤其明显。有的轻声词有区别词性和词义的作用,有的轻声词大众已习惯轻声读法,都不宜硬性取消。、白两种读音不能让人感到无序可循,也应以大众是否认可来决定取舍。  相似文献   

9.
普通话异读词不利于使用和规范,不利于信息处理和走向国际社会。因此,要进一步精简,主要是对文白读造成的异读词精简,对破读造成的异读词精简,对古代文言词语造成的异读词精简,对表音词的异读词精简,对专有名词异读词精简,对方古音口语音等造成异读词精简,而要对轻声儿化异体字造成的异读进行精简。精简的前提是要进一步修订对审音具有指导意义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汉语的不断发展,普通话的轻声词也在逐渐变化,普通话轻声词进行规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日益凸现。有必要根据语音发展实际,确立“必读轻声词语总数减少,可轻可不轻词语总数增加”的相关原则,对普通话轻声词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11.
张家口方言的调类与古调类相比也有平,上,去,入四声,但无浊声;与普通话调类相比,其平声不分阳阴。在连续变调时较突出的是,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上声由高平调度为降调。  相似文献   

12.
红古口音只有2个单字调,阴平、阳平、去声合为一个调,上声为一个调。本文详细考察了红古话二字组连读变调情况,得出如下判断:红古话原有三个声调,即平声、上声、去声;在此基础上,平声与去声合并;上声则保留了一个独立的调类,从而形成两个了两个单字调。  相似文献   

13.
本文调查了《广韵》的入声字在聊城方言中韵母和声调的变化情况,其特点是:入声韵尾全部消失,几乎全部变成阴声韵;入声派入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天津话是北方方言,自20世纪80年代李行健、刘思训在《中国语文》上发表有关天津话连读变调的文章以来[1],天津话的连读变调现象一直是国内外语言学界讨论的热点。人们从语音实验、音系分析、社会调查等不同的角度,对天津话的连读变调现象进行分析、探讨,提出了各自的主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对《汉语平调的声调感知研究》一文的评论,不同意原文否定上声是低平调的结论。通过对原文的实验结果的再分析,确认普通话上声的本质是低平调。文章论述了高平调和低平调的不对称现象,认为半上和全上是平等的变体,上声214的2是发音生理的调头,4是边界现象的调尾。文章认为语音实验应考虑语言的因素,语音学不能离开语言学。  相似文献   

16.
变调是每一种有声调语言普遍存在的音变现象,是语言里最主要的音变。北流白话属粤方言,变调主要有高升变调、阴平变调、阳去变调和非固定变调,高升变调是语法变调,阴平变调、阳去变调和非固定变调是连读变调,最值得注意的就是起语法作用的高升变调。该文把北流白话有普遍性的变调现象进行分类介绍,作出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7.
变调是每一种有声调语言普遍存在的音变现象,是语言里最主要的音变.北流白话属粤方言,变调主要有高升变调、阴平变调、阳去变调和非固定变调,高升变调是语法变调,阴平变调、阳去变调和非固定变调是连读变调,最值得注意的就是起语法作用的高升变调.该文把北流白话有普遍性的变调现象进行分类介绍,作出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8.
毕节方言属于西南官话川黔片,包含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个声调,其调形格局中高调多,低调少,是一个以高平、高降(包括高微降、全降)和低凹等调形共同组合而成的较为稳定的格局类型。毕节方言当中还存在一些比较特殊的声调现象,包括作为非区别特征的假声和嘎裂声等,这是传统声调研究中没有发现的。毕节方言中阳平调和上声调这两个降调的调头等高,要通过其调尾才能区别开来,这说明声调调尾与声调调头一样也可以作为降调的一个重要区别特征。  相似文献   

19.
明末乔中和<元韵谱>一书中的声调系统,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五类,其中平分阴阳、保留入声调,反映了16世纪末、17世纪初河北内丘语音的面貌.该书音系平分阴阳在非曲韵类韵书中是具有革新意义的声调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20.
顾炎武是清代古音韵学的开创者,其入声理论集中体现于《音学五书·音论卷》。对《音学五书·音论卷》的入声内容进行精细分析,概括出关于入声的三个方面的基本认识:“古人四声一贯”“入为闰声”“近代入声之误”。其中,“古人四声一贯”指平、上、去、入四声在上古诗歌韵文中互相通贯,“入为闰声”指入声是平、上、去三声的变声,而“近代入声之误”则是顾炎武入声韵与阴声韵相配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