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爱莲 《考试周刊》2012,(36):12-13
日本、美国学校午餐计划旨在帮助学生提供营养均衡的免费或低价的午餐,效果显著并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于河南省的相关学生营养餐供餐计划具有很大启示作用。河南省应该加强立法,加大政府投入,建立食品安全保障机制和全过程监督机制,因地制宜,适时发展,从而进一步做好学生营养供餐工作。  相似文献   

2.
在世界各国的学校供餐服务中,美国是开展较早、实施成效较为明显的国家之一。美国学校供餐的特色包括:形式多样,受众面广;法律健全,立法先行;政府主导,多方监管;营养要求具体,且不断更新;以人为本,确保公平。这些经验对于我国刚刚起步的学校供餐计划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全球学校供餐计划保证了儿童的健康与营养,有效提高了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和出勤率,但在实施过程中困难重重,印度学生午餐中毒事件凸显了全球供餐计划在食品安全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世界粮食计划署发布的《全球学校供餐现状调查报告2013》阐述全球学校供餐计划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各国政府应承担起责任,将学校供餐计划与国家的长期发展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4.
食堂供餐是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主要供餐模式,既符合大多数学生的饮食习惯,便于学校管理,又有利于保证食品安全 王红卫:供餐模式是"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供餐模式的选择将直接关系到"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效果,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食堂供餐是"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主要供餐模式,既符合大多数学生的饮食习惯,便于学校管理,又有利于保证食品安全.能够让学生吃得"放心",有助于实现营养补助"全部吃到学生嘴里". 自2012年春季学期我省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部门精心组织、密切配合,我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进展顺利,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5.
滕朝阳 《教育》2012,(19):11
为确保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餐"计划有效实施,教育部等15个部门印发了5个配套文件。其中,既规定了学生"营养餐"应以肉蛋奶为主要供餐内容,又指出了供餐模式应逐步以学校食堂供餐替代校外供餐,为确保食品安全,还要求学校负责人应陪餐,餐费自理。对于供餐内容如何才能真正做到营养,我无权置喙,想必该有相关的指标约束。至于供餐模式,从世界范围来看,有的国家实行学校统一供餐,有的则是听学生自便,并不强求一律。与校外供餐相比,学校食堂供餐便于管理和控制,但学校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有没有能力办食堂,办食堂是不是有优势,  相似文献   

6.
教育部、财政部等14个部门联合召开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部署视频会议。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强调,要落实政府责任,抓紧建设责任体系,政府层面统筹建立起省、市、县三级责任体系,学校层面把责任体系建到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与有关供餐企业(个  相似文献   

7.
《教育》2015,(10):6
近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出席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将从加快推进食堂供餐、加强管理、推动营养餐立法等方面推进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鲁昕介绍,2011年至今中央财政已累计安排营养改善计划资金472亿元,从2014年11月起已将营养膳食补助标准由每生每天3元提高到4元;与此同时中央财政安排了近300亿元用于试点地区学校食堂的建设,目前已有65%的学校实现了食堂供餐。  相似文献   

8.
正营养改善计划吃什么、怎么吃始终牵动人心。为解决当前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全国学生营养办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做好营养改善计划各环节的公开公示,严格管理阳光操作。文件要求,各试点县和学校在确定供餐模式时要充分论证,  相似文献   

9.
日前,教育部等15个部门联合印发《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细则》等5个配套文件,以确保学生"营养餐"计划能有效实施。实施细则规定,学生"营养餐"应以肉蛋奶为主要供餐内容,供餐模式应逐步以学校食堂供餐替代校外供餐。为确保食品安全,学校负责人应陪餐,餐费自理。(6月15日《京华时报》)  相似文献   

10.
《教育》2012,(7):17-17
胡浩、朱立毅在2012年6月26日新华社网撰文指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6日发布《关于做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农村学校营养餐应坚持以学校食堂供餐为主,校外餐饮服务单位供餐模式为辅,严格限制家庭托餐准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