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我控制是指个体在不受他人影响的情况下,进行自我延迟满足的过程,是个体能够制定、执行计划,并对自己的行为调控保证达成目的的能力.本文在了解儿童自我控制的概念和重要意义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国内外自我控制干预研究领域中主要的技术与理论进行了梳理,以期能为自我控制干预技术和方法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提供一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2.
一般意义上的自我控制是指个体能够对自己的心理活动及其发展施加影响,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有目的的自觉的改变,表现为自我监督、调节、激励和约束等方面的功效.作为研究自我控制能力的主要范式--延迟满足,通过冷系统和热系统这两大关键因素充分解释了自我控制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1.延迟策略1974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Mischel界定了延迟满足(Delay of gratification)的定义:延迟满足是一种心理成熟的表现,具体来说,它是专指一种为了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主动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自我控制的能力。延迟策略(Delay-strategy)是指在延迟满足情境中,儿童会采取各种言行以帮助自己消除或减少因情境而引起的压力,从而延长等待的时间。在延迟策略的研究中,Mischel发现大多数儿童知道并能运用等待的对策。不同年龄幼儿在运用延迟策略中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幼儿自律能力是幼儿根据自己的意志,为了实现自己的想法、计划而进行自我约束的行为,它是一种自主的自我控制能力,是幼儿个体自觉地选择目标,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适当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延迟满足,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现在的家庭独生子女居多,幼儿几乎成了家中的"小皇帝"、  相似文献   

5.
莫书武 《教书育人》2012,(15):68-69
一自我效能感的内涵及特征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是1977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Albert Bandura)在《自我效能:关于行为变化的综合理论》中最早提出的,它是自我概念的核心成分,指个体对自己在特  相似文献   

6.
已有研究表明,学前儿童的自我延迟满足能力可以较有效预测个体成年以后某些能力的发展趋势,例如:学业成绩,社会能力及个性品质.因而许多心理学工作者对自我延迟满足研究产生了浓厚兴趣.近十几年来国内学者对延迟满足与家庭环境、个体特征、年龄、性别、刺激物的特点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自我延迟满足研究将从更多角度探讨幼儿自我延迟满足影响因素,进一步拓展研究对象,不断创新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 自我控制能力(简称自控能力)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它是个人对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的主动掌握,是个体自觉地选择目标,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适当地控制、调节自已的行为,抑制诱惑,延迟满足,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表现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自我控制是个体人格发展的核心,对儿童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的发展均有着重要的影响。本研究以347名24—48个月的早期儿童为被试,应用情境实验探讨早期儿童自我控制四个维度的发生时间、特点及各个维度之间发生的逻辑关系。结果表明冲动抑制性、自觉性、坚持性、自我延迟满足的发生时间分别为26、35、36、45个月,证明自我控制的发生是一个逐步发生的过程;自觉性发生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冲动抑制性、坚持性、自我延迟满足的发生均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教育者可以根据自我控制的发生时间,有针对性地对早期儿童的自我控制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智力障碍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水平及特点,通过培智学校教师填写自我控制量表对413名智力障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智力障碍学生自我控制能力总体处于中等水平;(2)智力障碍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及其各成分发展阶段差异显著;(3)智力障碍学生坚持性和自我延迟满足两个维度安置形式差异显著;(4)智力障碍程度对智力障碍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及其各成分的影响差异显著;(5)智力障碍学生智力障碍程度与障碍类型对自我控制能力及其各成分影响的交互作用显著。据此可以通过开设主题教育、把握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优化安置方式以及开展针对性训练等,促进智力障碍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自我效能感(perceivedself-efficacy)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出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项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断、信念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自我效能感包括两个部分,即结果期望和效能期望。结果期望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某一特定行为可能导致某种结果的主观判断;效能期望是指个体对自己有能力成功地执行这种特定行为的信念(Bandura,1977)。人的行为主要是受效能期望的控制。个体对某种行为的效能期望决定着个体在完成特定行为过程中做出多大努力,在面对困难时能坚持多久,在应对失败时能否…  相似文献   

11.
有些儿童任性、固执,一旦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会以哭闹、使性子、不高兴、耍脾气等方式来达到目的。一些家长的宠溺和顺从助长了儿童的坏脾气,使他们从小形成为所欲为的习惯。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儿童的欲望逐渐增加,而延迟满足欲望的能力没有相应发展。家长和教育者应该了解、重视儿童内心的欲望,在合理的范围内承认并允许欲望的存在,同时应帮助儿童克制不合理的欲望。延迟满足欲望必须战胜在等待过程中出现的内心焦虑和不安,自我延迟满足包含在时间和价值双重维度上复杂而相互冲突的列联结构,它反映的是个体在相互竞争的压力冲突情境中的一种自我调节能力。儿童期良好的自我延迟满足能力能预测以后的社会交往能力、认知灵活性、计划性、有效地追求目标、学校学习适应性和应对挫折与压力的能力。在儿童时期,尽早开始帮助孩子控制欲望,培养其自我延迟满足能力对其未来的发展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家庭教育中幼儿自控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控制是个人对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的主动掌握,是个体自觉地选择目标,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适时地监督调节自己的行为,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延迟满足,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研究证明儿童的自控能力不仅对于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十分重要,对于其品德的形成、亲社会行为的养成也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本研究将着重探讨家庭教育中幼儿自控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并在自身的成长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时期。这一时期自我意识的发展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决定着青少年能否健康成功地走完一生。一、青海省青少年自我意识研究的重要意义自我意识指人自己对自己的意识,即主体自我对客体的自我的意识,其主要心理成分有:自我认识(如自己对自己的知觉观察、思考判断、分析评价等)、自我体验(如自己对自己的接纳、肯定、喜爱、尊重的情况等)、自我控制(如自我动机、自我理想、自我监督、自我  相似文献   

14.
一、延迟满足的含义 延迟满足是社会认知心理学家米歇尔(Waher Mischel)提出的概念,他认为延迟满足(delay of gratification)是指一种个体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以及在等待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在他所做的软糖实验中,坚持时间较长的孩子的平均得分高达210分。后来几十年的跟踪观察也证明:那些有耐心等待吃两块糖果的孩子,事业上更容易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5.
延迟满足是一种心理成熟的表现,指一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倾向,以及在等待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具备良好的延迟满足对人一生的发展都是十分有益的。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对家长培养幼儿延迟满足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家长对延迟满足的认识水平和培养意识均处于中等水平,且家长的认识水平与培养意识之间存在显著相关。(2)具体情境中,家长使用各方法的情况存在差异,且具体情境中家长的培养意识与其使用培养方法的种类之间存在显著相关。(3)常规培养作为在日常生活中家长提高幼儿延迟满足的方法,其使用情况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且家长的培养意识与其常规培养情况存在显著相关。(4)幼儿延迟满足处于中等水平,且家长对幼儿延迟满足的培养意识、培养方法与幼儿延迟满足发展之间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6.
学业延迟满足是指学生在学习情境中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倾向,以及在等待过程中展示出的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力。通过调查分析,本研究探讨了初中生学业延迟满足与成就目标定向的关系,不同学业延迟满足能力水平的初中生的成就目标存在显著差异;掌握接近目标和掌握回避目标对学业延迟满足有促进作用,而成绩回避目标对学业延迟满足有负向影响,其中掌握接近目标对学业延迟满足的正向预测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17.
延迟满足是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个新的心理学概念,作为个体的一种人格特质,它反映了个体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这种心理现象与个体的认知、人格和未来的各种成就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延迟满足研究的一个子领域,学业延迟满足着眼于学习环境中个体的延迟满足状况.通过研究在学习环境中个体的延迟满足表现,进而为深入研究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也为探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供了有益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学业延迟满足是指学生在学习情境中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倾向,以及在等待过程中展示出的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力。通过调查分析,本研究探讨了初中生学业延迟满足与成就目标定向的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不同学业延迟满足能力水平的初中生的成就目标存在显著差异;掌握接近目标和掌握回避目标对学业延迟满足有促进作用,而成绩回避目标对学业延迟满足有负向影响,其中掌握接近目标对学业延迟满足的正向预测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19.
延迟满足的研究与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延迟满足研究目前存在的两种典型的研究范式——自我延迟满足范式(SID)和礼物延迟范式(Gift Delay)有待进一步整合。已有的研究主要与儿童期延迟满足能力的发展有关,且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延迟满足的研究应在深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拓宽研究对象.开拓新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20.
程萍 《培训与研究》2006,23(12):77-79
延迟满足是一种心理成熟的表现,专指一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本文通过论述儿童的自我延迟满足能力的特点以及影响其自我延迟满足能力的因素,探索了如何教育儿童自我延迟满足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