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世纪末到 2 1世纪初 ,对于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来说是个非常关键的时期。我国经济正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 ;国有企业正加快改革步伐 ,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同时 ,还要有效解决严峻的失业问题 ,创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就业体制。其中 ,失业问题将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困扰我国经济社会稳定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失业问题与就业体制问题解决不好 ,体制转型和国企改革就不可能得到突破性进展。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 ,劳动力供给方面矛盾较为突出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即新增劳动力规模较大 ,农村剩余劳动…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主张广开就业门路,发展第三产业;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推进城市建设,不断增强劳动就业能力和增加社会就业岗位来解决深化改革后出现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3.
:促进就业政策能否取得理想的效果 ,有赖于就业政策的系统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 ,有赖于宏观社会经济环境及一系列相关的社会经济政策。通过实现就业与经济增长相结合、与改革相结合、与减缓劳动力供给相结合、与疏通劳动力流通渠道相结合及与构筑安全网相结合 ,多管齐下 ,共同努力 ,促进就业 ,实现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4.
析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点"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已成为学生及家长乃至于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统计材料显示,从2002年起,每年都有数十万的高校毕业生在毕业时不能正常就业。尽管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为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采取了许多积极的措施,但由于经济发展为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加之国企及许多事业单位的改革,产生了大量的下岗和失业人员需要安置,每年新生劳动力等,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依然存在,并且就业形势愈来愈严峻。  相似文献   

5.
1.就业形势严峻 (1)人口多.底子薄的基本国情.导致就业压力大; (2)体制转轨的艰巨性.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 (3)城乡“二元结构”的现实状况.农村劳动力向非农领域和城市转移问题;  相似文献   

6.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就业压力似乎必然超过其他国家。其实,这并没有多少科学依据。人多,劳动力多,同时也意味着需求多,市场潜力大,相互服务的规模可以同步扩展。从人口密度来看,中国低于西欧,更低于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世界上商品经济最早发展起来的地方都是人口密度相对较大的地方。更重要的是,中国目前的就业难不合常规。我们固然有43%的登记失业率,有人估计实际的失业率要翻一番,但是结构性的就业不足程度,极有可能超过这个比率。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就业是民生之本、民安之基。但从当前的情况看,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面临着一个重要问题,是下岗失业职工的再就业观念还没有根本的转变。为此,笔者就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观念的转变作如下粗浅的思考:一,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观念还没有转变的主要表现第一,传统就业心理。往往认为只有政府统包分配才算正规就业,好像不进国有企业就不算有工作。第二,“坐等”依赖心理。(被动等靠)主动走入市场的不多,期望等待回原单位工作或靠企业重新安排工作。第三,收入…  相似文献   

8.
本结合十六大的报告精神,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小企业在扩大就业、吸纳社会富余劳动力、保护社会稳定、促进国民经济增长诸方面的作用,即中小企业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其发展有着深刻的理论基础、法律基础和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中小企业的发展有着其自身的优势与有利的外部条件;我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当前,失业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据统计,1997年底我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576.8万人,国家统计局颁布登记失业率为3.1%。如果加上全国国有企业下岗人员 634.3万人,全国目前等待就业的有 1100多万人,失业率为7%。但如果将未统计失业、隐形失业、农村失业人数计入,中国真正的失业率将大大高于现有指标。通过对下岗、失业、待业人员实际状况进行的统计分析发现,我国目前所过剩的主要是低素质的劳动者,高素质及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却仍然供不应求。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来看,相当一部分下岗、失业、待业人…  相似文献   

10.
佟景宸 《中国培训》2001,(10):42-42
随着北京市居民住宅小区化的发展和社区管理、社区综合服务的不断完善和健全,社区服务业己经成为第三产业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社区服务存在的无限商机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业已受到了众多商家的关注。政府有关部门也对社区服务业投资前景进行必要的调查和预测。有关部门对1000户北京市民的调查显示,每月能承受社区服务费50元以下的居民家庭占75%,只有25%的家庭提出不需要社区服务。所调查600户居民中,有487户对现在的社区服务水平和质量感到不满意,达8117%。对519个社区服务实体的调查显示,在目前的…  相似文献   

11.
就业的难点及对策湖南省社会科学院万仪我国的就业问题是一个跨世纪的问题,也是市场经济改革发展中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我国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现将这方面的研究近况作一综述,以裨参考。一、当前就业工作面临的两难选择1.推行现代企业制度与扩...  相似文献   

12.
文章指出了目前我国对“失业”概念的重新界定及就业状况;分析了目前我国的失业,主要是由于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经济结构调整、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城乡中二元经济结构等原因造成;认为这一问题,必须通过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注重发展以第三产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扶持各种所有制中小企业发展、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以及扩大对外开放程度等综合配套措施,来加以治理。  相似文献   

13.
当前,各类职业院校都在满怀激情地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为“造就数以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规划自已的宏伟发展规划。我们欣喜地看到,在进行学历教育的同时,各职业院校都把“培训与就业”列入了重要议程,一场情系民生,功在千秋的“以培训促进创业,以创业促进就业”的教育教学活动已迅速启动。本刊将竭诚为社会、企业、学校的“培训与就业”工作做广泛的宣传舆论和周到的中介服务。现摘录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和“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上的有关讲话,依此说明中央决定为我们职业院校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同时,发表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近几年的培训工作纪实,供大家参考。今后,我们将陆续刊发这方面的文章,欢迎赐稿。  相似文献   

14.
就业问题是21世纪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是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进一步消除体制障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第三产业等是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有力举措。  相似文献   

15.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最为直接、最为密切的教育,在就业系统工程中发挥着十分明显的作用。文章探讨了职业教育在扩大就业中的作用,并针对职业教育如何促进就业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特别是国有企业在转变企业经营机制 ,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中产生了大量的失业人员和下岗人员。城市职工失业率不断上升 ,国有企业下岗人员不断增加 ,给再就业工程的顺利实施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 ,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影响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为此 ,笔者就如何解决好当前的就业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 ,转变就业观念。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较深 ,很大一部分人还抱着过去“两个人的活几个人干 ,两个人的饭几个人吃”的“大锅饭”思想。转变劳动者的择业、就业观念 ,就是要将他们由…  相似文献   

17.
我国特殊的社会经济状况,决定了再就业工程是一项宏大而长远的战略工程,必须通过全社会的深化改革和通力合作才能解决好。当前实施再就业工程,迫切需要克服片面化的思想,走出片面强调经济发展速度、片面强调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片面强调“离土不离乡”的转移模式,片面强调实现“充分就业”、片面强调实施“减员增效”五大认识误区。  相似文献   

18.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实现扩大就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就业问题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和作用,分析了我国社会的就业问题及其原因,并从优化就业结构、规范就业环境、提升就业质量等方面探讨了实现扩大就业的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三、促进下岗、失业妇女非正规就业的政策(一 )大力发展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 ,促进妇女就业从需要安置的武汉市女性就业条件来看 ,困难不少 ,主要是女性下岗、失业人员普遍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技能缺乏。 2 0 0 1年末 ,武汉市城镇女性失业人数中 4 0岁以上的人数占 1 3以上 ;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占 31 .5 %。因此 ,需要全市各级政府和劳动、妇联等部门针对这部分女性年龄大、文化低、技能少、家庭负担较重的特点 ,大力发展灵活多样、投入少的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 ,为女性就业创造机会。1、把促进非正规就业发展列入地方政府促进就业的…  相似文献   

20.
就业既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反映,也会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分析就业问题的主要矛盾,提出一些政策建议,包括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实施产业政策拉动就业增长战略,坚持扩大就业的经济政策,实施就业援助促进和谐就业,开展就业培训增强就业能力战略,实施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战略,鼓励企业推行内部劳动力市场制度,强化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