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投影寻踪的区域协调发展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近年来经济发展与人口社会、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的研究现状,构建省级行政区经济发展与人口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度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引入投影寻踪模型。利用投影寻踪模型计算结果比较各省级行政区经济系统、人口社会系统、资源和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最后找出限制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瓶颈,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海洋经济-资源-环境系统协调性的定量测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性是衡量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本文在对浙江海洋经济、资源、环境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构建海洋经济-资源-环境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运用协调系数测度模型分析浙江海洋经济-资源-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结果显示,浙江海洋经济-资源-环境系统协调系数呈现"V"型;海洋经济-资源系统的协调系数基本高于经济-环境系统的协调系数,且呈现波动性;浙江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亟待提高。最后,提出有利于浙江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运用熵值法、变异系数和耦合协调模型对我国2002-2016年区域科技创新、经济和环境水平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科技创新、经济和环境总体上不断发展并呈现阶段性特征;它们的区域差异在波动中下降;科技创新、经济和环境的两元系统跟三元系统协调均呈上升趋势。直到2016年全国各地区三元系统协调等级未达到优质耦合协调等级;科技创新、经济和环境的三元系统耦合协调增长在2009年之前主要是由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引领,在2009年之后主要是由科技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引领。未来需加大对科技、经济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支持力度以实现三者的协调发展并缩小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4.
周吉 《科技广场》2013,(3):184-188
中部地区居大陆腹地,对国家发展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006年,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类似东部地区环境问题开始凸显,环境和生态方面恶化态势开始显现。在新发展形势的要求下,需要针对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协调性进行新的评估。本文建立了经济—资源—环境系统协调发展度评估模型,分别测算了中部六省2000—2010年,经济、资源、环境系统间两两协调度和三系统综合协调度,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经济—资源—环境系统中,仅仅提高其中两系统的协调度,不一定能对整个系统的综合协调度产生积极影响,只有其中所有的两系统间协调度都提高了,才能保证整个系统的综合协调度提高。  相似文献   

5.
海峡西岸经济区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调与控制海峡西岸经济区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和繁荣发展的关键。通过分析海西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的发展现状以及其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海西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6.
鄱阳湖地区城市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宜庆  翁异静 《资源科学》2012,34(3):502-509
在鄱阳湖地区城市化和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资源环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越来越凸显。本文基于这种背景,构建了鄱阳湖地区城市资源环境质量及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赋权法和模糊隶属度函数法,对2007年,2008年,2009年这3年鄱阳湖地区6个城市(南昌、景德镇、九江、新余、鹰潭、抚州)的资源环境质量和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给出资源环境和城市经济发展的协调度与协调发展度的计算模型,并划分出协调发展类型,对协调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地区6个城市资源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协调性存在较大差别,南昌属于良好协调发展类资源滞后型,新余属于勉强协调发展类资源滞后型,景德镇属于勉强协调发展类经济滞后型,九江属于勉强协调发展类经济滞后型,鹰潭和抚州都属于中度失调衰退类经济受损型。  相似文献   

7.
分析黄河流域各省份的生态环境问题,探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化特征及其与能源、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现状,对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协调发展有着重大价值。构建4E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基于黄河流域9省区2000、2010和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及能源、经济、环境相关的统计数据,分析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分别与能源、经济、环境二元及四元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结果表明:2000—2020年黄河流域的耕地和未利用地面积不断减少,林地、水域和建设用地的面积不断增加,草地面积先减后增;从时间维度看,九省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2000年的18 385.52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80 242.06亿元;从空间维度来看,黄河流域上游省份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较高;研究期内,黄河流域各省份的生态、能源、经济、环境系统组成的复合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各二元系统及四元系统的耦合协调水平均呈缓慢上升趋势。但甘肃和宁夏四元系统耦合协调度变化幅度较低,尤其是宁夏生态-能源-环境-经济系统耦合协调水平仍处于轻度失调状态。据此,提出完善区域对接机制,优化国土空间布局;优化工业产业结构,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严控工业废...  相似文献   

8.
根据协同学理论中的复合系统特性,将人才系统、产业系统与资源系统看作是一个动态复合系统,通过采用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分析方法,对山西省在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人才、产业与资源的协调度进行研究,得出导致山西省人才、产业与资源协调水平较低的原因是产业有序度偏低,为该省提供了转型发展的着手点和落脚点,并为其他资源型省份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丁学谦  吴群  刘向南  谈林沂  王健 《资源科学》2022,44(11):2233-2246
统筹协调土地利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碳排放的关系,对贯彻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助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及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构建“土地利用-经济高质量发展-碳排放”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2006—2019年中国282个地级市3个系统综合发展指数及耦合协调情况,并结合面板Tobit模型探究3个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2006—2019年中国“土地利用-经济高质量发展-碳排放”系统呈现“低发展水平、高耦合度、低协调度”的特点,3个系统综合发展指数均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耦合度呈现曲折上升趋势,耦合协调度总体上由失调衰退阶段向协调阶段转变。②3个系统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均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经济发达地区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相对更高,绝大多数城市的耦合度处于高水平耦合等级,但耦合协调度没有达到协调发展阶段。③经济实力、外部制度环境和金融规模对3个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消费能力、环境规制、政府能力及金融效率则不利于3个系统的协调发展。研究丰富了“土地利用-经济高质量发展-碳排放”系统协调发展的理论内涵,对助推3个系统的协同发展演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陕北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陕北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考张璞,潘新华当今世界面临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失衡的严峻挑战,资源、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使社会、经济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持...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