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为新时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建设什么样的教材和教材体系、怎样建设教材和教材体系提出了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新时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材建设,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基本思想原则、坚守和提升文化自信是根本依循、各学科教师的担当精神和学术使命感是关键力量、加强党对哲学社会科学教材建设的领导是根本保证。习近平提出的四个"基础和条件",对于新时代增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材建设信心有着重要启迪。要着力增强教材建设理论自信和学术自信,提出具有自主性、独创性的理论观点,彰显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思想和学术智慧。教师的核心素养和根本依循,对哲学社会科学教材建设中,教师应该发挥什么样的关键作用、怎样发挥关键作用,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前高等学校哲学教材尽管版本不同,讲法不一,但在体系上大体一致,都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分成两大块,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甚至把一些不属于哲学课的内容也硬塞进了哲学教材,造成体系庞杂,内容膨胀,影响了教学效果,削弱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因此,现行高等学校哲学教材体系必须改革,加强对学生进行世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哲学教育改革研究述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关于哲学教育理念的变革 ,提出了哲学教育应该从问题出发等观点 ;关于哲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提出了培养研究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等四类目标 ;关于哲学课程体系改革 ,提出了改革的六条原则 ;关于哲学教材改革 ,提出了以专著代替传统教材 ,以原著代替传统教材等观点 ;关于哲学教学方法改革 ,倡导师生双向交流、理论联系实际等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智慧之学"和"为人之学",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不仅忽视了哲学批判前导的功能和对人的关注,教材建设也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本文着眼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育理念和教材体系,提出下面两项改革措施:一是大力彰显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人性光辉与批判前导的维度;二是在教材体系上,实现各部分内容的创造性重组,并采用史、论、著、比、实有机结合的方式,丰富和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材体系。  相似文献   

5.
哲学究竟是定位为科学还是定位为人学?科学和人学究竟又该是什么意义上的科学和人学?这成了当前哲学本科教材建设的节点。长期以来,由于对哲学自身的身份不明或定位不清,哲学本科教材总是可怕地以一种非哲学的方式叙说着哲学的问题,并直接导致大学哲学教育的自我遮蔽、自我解构和事与愿违。从人文视野出发,哲学本科教材的学科定位应该立足于两个基本立场:一是哲学不是一般意义的科学;二是哲学是最高意义的人学。  相似文献   

6.
教材的编写有别于理论著作。现在有些哲学教材倾向于理论著作,缺乏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规律、这一点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我认为:编写哲学教材除在重视教材革命性以外,应突出以下四个特性。1.科学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门科学,所以必须强调其科学性。科学性体现在形式上,  相似文献   

7.
凌伟略 《教学考试》2022,(16):48-50
<正>学生在学习哲学主观题解题思路时,已有的经济、政治、文化教材知识是同化解题逻辑的“脚手架”。全国卷高考试题中,大量哲学主观题都是以经济、政治、文化教材知识为素材,以经济、政治、文化教材逻辑为参考答案的材析逻辑。因此,经济、政治和文化教材逻辑是哲学主观题解题的关键。在传统哲学主观题解题模型中,我们常常割裂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8.
曾几何时,编写种种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成为一种哲学盛事.如今,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域形成了由体系建构转向问题研究的趋向.似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的编写已不再引人注目,教材的编写按照以往的方式已不能继续运行,也无益于增进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深入发展.现在,更为需要的是适合于理解和解决当代中国问题的新原则、新观点和新方法.但问题研究也会反过来推动体系建构和教材建设.  相似文献   

9.
正笔者认为,哲学教学如果仅仅是哲学原理的讲解和应用,那么就完全背离了新课改的初衷。哲学教学应该体现情感教学目标,笔者也很努力地把哲学教学中情感能力的培养渗透在日常授课过程中。下面,笔者以人教版《生活与哲学》第12课《实现人生的价值》的教学设计为例,谈谈笔者的一些做法。一、琢磨教材——提升哲学情感教学的引子1."吃透"教材。"吃透"教材要求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初涉教坛,我对把握教材的通常做法是通读课文,搬来教参,在教参的辅助下完成备课。这种做法导致所创设的情境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智慧之学"和"为人之学",但其传统的的教育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哲学批判前导的功能和对人的关注,教材建设也未能跟上时代步伐。本文着眼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育理念和教材体系,提出下面两项改革措施:一是大力彰显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人性光辉与批判前导的维度;二是在教材体系上,实现各部分内容的创造性重组,并采用史、论、著、比、实有机结合的方式,丰富和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材体系。  相似文献   

11.
对高中思想政治新旧教材进行比较研究,以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的哲学部分为例,从课程性质解读、教材编写理念、教材主要特点、教材设计思路、教材核心问题五个方面进行宏观概括,从教材编写逻辑、教材编写结构、教材编写语言、教材编写内容四个方面进行微观分析,从而在教师素养、课堂改革、学生评价三个方面提出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一、新编教材的特点及若干漏误补正 目前电大所用哲学教材是由中央电大两位责任教师合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知识》,配之以《哲学自学举要》(修订本)。这两本书是配套使用的,前者是本课的基本教材,《举要》则实际上是本课的教学大纲。有些问题教材在表述上不够清楚和准确,在《举要》中均有补足,如教材第五十二页“意识是客观世界  相似文献   

13.
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体系改革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的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体系存在有缺陷和不足,要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精神,建设一套能反映时代精神之精华的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让马克思走进当代。  相似文献   

14.
《辽宁高教研究》一九八三年第四期发表了《现行高校哲学教材体系必须改革》(以下简称《改革》)一文,提出:“历史唯物主义不应纳入哲学教材”。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历史学。”“把历史唯物主义从现行哲学教材中搬出去”等观点。并引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中的论断。我们认为把历史唯物主义从现行高校哲学教材中“搬出去”,不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家的观点。于是写了《现行高校哲学教材体系怎样改革》一文(发表在《辽宁高教研究》一九八四年第二期),提出我们的看法与《改革》一文作者讨论。  相似文献   

15.
<正>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简称"马工程")重点教材建设,加快构建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立足国际学术前沿、门类齐全的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切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举措。"马工程"重点教材基本覆盖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以及政治学、社会学、法学、史学、新  相似文献   

16.
数学教材研究不断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但是数学教材研究仍然在哲学基础、理论框架、研究方法方面缺乏规范,国内外学者对于基础教育课程的数学教材进行了内容研究、难度研究、比较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已有数学教材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从教材研究的哲学基础、理论框架、研究方法等方面形成数学教材研究的范式。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知识理论创新引人注目,然而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反映和体现这些哲学研究成果的机制和水平不尽如人意,教材明显老化,翻版比较严重,而且大都平庸呆板。针对这些问题,必须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的更新和创新。教师要合理地进行教材处理,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学质量管理部门要大力加强教学管理,进行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调查,采用多样化考核方式,改革考试方法,从而达到真正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知识理论创新引人注目,然而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反映和体现这些哲学研究成果的机制和水平不尽如人意,教材明显老化.翻版比较严重,而且大都平庸呆板.针对这些问题,必须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的更新和创新.教师要合理地进行教材处理,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学质量管理部门要大力加强教学管理,进行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调查,采用多样化考核方式,改革考试方法,从而达到真正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近日,教育部印发《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育部重点教材建设推进方案》,强调要整体推进不同学段、不同类型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相关学科专业教材建设,用5年时间,重点建设200种精品教材,形成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体现中国特色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材系列.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沿用了半个世纪的传统哲学教材体系存在着若干根本缺点与弊端 ,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和当代青年学生的需要 ,严重制约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生命力。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 ,克服几种思想认识障碍 ,加快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体系的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