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21世纪是充满机遇与挑战的世纪,需要的是会学习,会生存,会思维,会创新的人才。语文的教学也离不开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现代化建设人才的目标。因此,愉悦语文课堂,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是语文教育教学的需要.也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终身教育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今天的小学生是21世纪祖国建设的生力军。因此,基础教育应从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来培养今天的小学生。从小培养小学生爱学的情感和会学、善学的能力,非常重要,因为这种情感和能力是21世纪人才素质诸因素中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小学开始,学校教育就不仅要让学生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打好基础,而且要让他们在学习能力上逐渐完成“学会”到“会学”的转化。在情感上完成“要我学”到“我要  相似文献   

3.
实施素质教育,要以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思想,以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为出发点。在学校,要“面向全体学生,并让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从而培养其特长、爱好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以适应21世纪“面临的挑战”。这是素质教育要达到的总目标。我们认为,语文素质教育要朝着这个总目标,着重思考如下几个急切问题。一、更新观念,形成共识。十几年前,《人民日报》曾发表吕叔湘先生的《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这篇文章尖  相似文献   

4.
如何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的培养,已成为当今许多国家教育的共同课题,21世纪的世界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素质的竞争,我国要在21世纪上半叶跻身世界强国之列,没有全国人民特别是肩负跨世纪建设重任的青少年的坚忍不拨的精神和顽强拼搏的斗志是不行的,而这种精神和毅力正是从挫折和磨难中提炼出来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渗透“挫折教育”,注重学生素质培养,教会他们正视挫折,承受挫折和克服挫折.  相似文献   

5.
我国基础教育正面临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积极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不仅能克服“应试教育”的诸多弊端,更是迎接21世纪挑战,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能否实现,中华民族在21  相似文献   

6.
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培养21世纪所需人才的主阵地。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问题已摆上议事日程。作为语文教师,充分利用主渠道、主阵地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对于培养跨世纪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一、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要提...  相似文献   

7.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为跨世纪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所谓素质,主要包括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四个方面的内容。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素质呢?   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正确处理智育与德育的关系,把教育观念中教书育人的思想,渗透于教学全过程,是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应结合教学内容有意识地进行。要把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以概括中心思想、交流学习…  相似文献   

8.
跨世纪素质教育与新师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把“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创新能力”确定为跨世纪教育振兴的主要目标之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行动计划》对师范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强调“要加强和改革师范教育,提高新师资的培养质量。”这是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交给师范院校的任务,也是师范院校必须认真解决的课题。笔者认为,高师院校要完成为基础教育培养符合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新师资这一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当前重点应抓好三方面的工作。一、必须给新师资一个准确的定位这是培养符合实施跨世纪素质教…  相似文献   

9.
当代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培养跨世纪的人才,使基础教育尽快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谋求这一变革的关键,是确立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创造一系列适应素质教育的思想方法和模式结构。目标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培养教育观,切合了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是落实“两全”,实现培育跨世纪人才的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梁春霞 《文教资料》2007,(8):171-172
21世纪科技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是人的思维能力的竞争。创造性思维能力是现代人素质的核心,为未来培养人才的语文教育也必然要把这一核心素质的培养当作“重头戏”来抓。本文结合自己的教改实践对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发展……。”在21世纪即将到来之际,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落实科技兴国和富国强民的根本,是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的需要,对促进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面对新世纪的挑战,面对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国民地理素质的更高要求,素质教育是我们地理教育的改革方向,也是地理教育发挥优势、获得生机的机遇所在。新高中地理教材,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从21世纪对人材素质的要求出发;从面向全体学生,培养提高学生素质出发,把人与环境,环境与发展的关系真正放在地理教学的核心位置。其中,环境意识、全球意识、参与意识和  相似文献   

12.
国家教育部“21世纪教育振兴打动计划”及“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中,创新素质的培养成为一项重要任务,培养未来体育教师的创新素质是时代赋予高师体育院校的重要责任。从创新教育的角度,对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创新素质的方法、途径等问题进行了思考,旨在探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相似文献   

13.
在21世纪的语文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已成为历史发展、社会进步、时代要求的必然趋势。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强化中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势在必行。一、确定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的目标素质教育是相对于应试教育而言的教育思想体系,它的目的是使全体学生得  相似文献   

14.
国家教育部“21世纪教育振兴打动计划”及“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中,创新素质的培养成为一项重要任务,培养未来体育教师的创新素质是时代赋予高师体育院校的重要责任。从创新教育的角度,对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创新素质的方法、途径等问题进行了思考,旨在探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相似文献   

15.
我们已进入21世纪,未来社会对人的素质将会有更高的要求,特别需要的是每个人有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因此,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职责。小语新大纲,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将原大纲中的“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明确各年段口语交际的要求以及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途径。这说明不仅要求训练每个学生听和说的能力,而且要在口语交流中培养语言交际能力。所以,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意识,认真搞好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一、用活“口语交际”教材,激发学生进行…  相似文献   

16.
陈健 《考试周刊》2011,(72):56-57
应试教育影响下的语文教学急功近利,舍本求末,忽视对人的素质的全面培养。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必须重新明确中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与任务,牢固树立语文教学的素质观。实施素质教育是迎接21世纪挑战,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素质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而语文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科,融思想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17.
实施素质教育,各学科都要研究本学科如何落实它的问题。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体现出素质教育的教学思想就显得更加有必要了。一、实施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小学语文教学应为学生智力的发展打好基础;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适应让会、服务社会,培养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打好基础。认识到这一点,我们语文教师就要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的思想,全面落实语文素质的教育。《中小学课程方案》对语文素质的要求十分明确,“阅读、书写表达”的“双基”属于个性要求,基本能力和习惯属于共性要求。正如叶老所说…  相似文献   

18.
黄芳 《学语文》2002,(3):5-5,11
21世纪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世纪。素质教育对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要求。这其中,创造素质更是语文教师必备的一项素质。正如陈至立部长所说:“只有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必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师必须身先创新。  相似文献   

19.
朱立辉 《新疆教育》2012,(10):49-49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发展。”因此,为更好地培养世纪人才,必须对当前的语文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20.
所谓“跨世纪人才”,是指本世纪末各类院校所培养的人才,他们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将面临着21世纪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考验。本文试从人类知识统一性的角度,对目前条件下工科院校如何培养跨世纪人才问题作若干探讨。 对跨世纪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新要求。现代科学技术新理论、新技术的出现,以它们本身的广泛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