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封建皇帝开科取士,选拔国家官吏的人才选拔制度。  相似文献   

2.
科举制度     
“科举”为分科举人(选拔人才)之意。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王朝用以选拔官吏的制度,始创于隋文帝杨坚时期,于隋炀帝杨广时继续发展,形成于唐宋时期,至明清时制度更为周密,清朝末年废除,共存在了1300多年。考试内容隋炀帝时,设置明经、进士二科。学业优敏即明经科,文才秀美即进士科。唐循隋制,仍行科举取士制。于进士科外,设明经、明法、明书、明算等常设科目以及一史、三史、开元礼、童子、道举等非常设科目,还有皇帝特别主持举行的制科。武则天在位时增设武科。  相似文献   

3.
科举制度     
在人类官制史上,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独标一格,引入瞩目。欧洲的中世纪,也处于封建社会时期。但那里实行的是世袭制:贵族总是贵族,平民总是平民;下层人没有任何合法途径进入社会上层。所以自16世纪意大利的利玛窦,到18世纪法国的伏尔泰、狄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我国史学界对太平天国北王韦昌辉大都持否定的态度,斥责辱骂之声是不绝于耳的。只是文化大革命前的许多历史著作在介绍太平天国前期的领袖人物时总还提到他,这就是说在否定之中还或多或少的有所肯定;而在文化大革命中,在林彪、“四人帮”鬼蜮横行的十年里所出版的历史书籍里,几乎都把韦昌辉从太平天国领袖人物中“开除”了,仅仅在需要痛骂他一顿的地方才把他“揪出来示众”!什么削尖脑袋钻进农民革命  相似文献   

5.
新的学习要点已付诸于买施,这点至少可以说明,“留有充分余地”的教育已成为八十年代学校教育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对这个问题,从科学教育的角度想探讨一下。早在八十年代初期,日本振兴学术委员会曾聘请过瑞典皇家卡洛林斯卡医科大学的露鲁夫·鲁伏特教授,据说其目的是日本也想实现获得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的宿愿。对这种传说的真假暂且不论,但培养具有预见性和创造性的研究人员,八十年代初开始已成为巨大的课题。针对这个课题,有必要探讨应该如何搞好科学教育。  相似文献   

6.
科举制度是封建社会重要的选官制度.主要内容是:人们通过自愿报名,参加不同级别和科目的考试,由主管机构根据各人的考试成绩,选取人才,委以不同的官职.自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建立到清光绪三十一年废除(公元598-1905年),沿行一千三百余年,几乎不曾断绝,为历代王朝选取了大量官吏.因此,了解它的发展简史,对于了解封建社会中后期的官吏构成、社会时尚、思想和行为方式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曹正洪 《考试周刊》2010,(41):35-36
科举制度是封建社会重要的选官制度。主要内容是:人们通过自愿报名,参加不同级别和科目的考试,由主管机构根据各人的考试成绩,选取人才,委以不同的官职。自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建立到清光绪三十一年废除(公元598—1905年),沿行一千三百余年,几乎不曾断绝,为历代王朝选取了大量官吏。因此。了解它的发展简史。对于了解封建社会中后期的官吏构成、社会时尚、思想和行为方式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第四部份曾在《教育史研究通讯》第一期刊出,现在全文发表于此。  相似文献   

9.
一 、 科举 制 度 使 中 国 封 建 社 会有 了一 部 有 效 而稳 定 的 文 官 机 器 的同 时, 打 造 了 良性 的 封 建 文 化 生 态环境 。 在 中 国历 史 上 , 统 治 阶 级 为 了巩 固自 己 的 统 治, 曾 采 用 过 多 种 方式 选拔 所 需 要 的人 才 。 夏 、商 、周 采用 的 是 “ 分 封 制 ” 和 “ 世 卿 世 禄制 ”,其 结 果 是“ 龙 生 龙 ,凤 生 凤 ”。汉 朝以“ 察 举 ”制 和“ 征 辟”制 取 代世 袭制 ,由州 、郡 地方 长 官 向 朝 廷 举荐 人才 ,经朝 廷 考 察 后授 其 官 职 ,或由 皇帝 特 诏 选 任官 吏 。 这 比 前 代 进步 …  相似文献   

10.
许圣义  许昌浩 《教育》2011,(8):60-61
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来选举人才。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  相似文献   

11.
略述科举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中国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朝,发展于唐朝,以后各代,大体因革唐制而来。我們知道,汉代选举官吏,主要是“州举秀才、郡察孝廉”。三国时陈群建議,設立九品中正制,州设大中正,郡置小中正,以区别人物,定其等第,分为九品,送于吏部。这是封建国家选拔人才,吸收地主阶級的代表人物参与政治的办法。两晋南北朝以來,都沿用这个办法。  相似文献   

12.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度的出现,在当时来说无疑是历史的进步,一方面使得社会底层的人有机会步入仕途,为中国的封建精英注入新的元素,防止了家族的垄断,促进了中国文化的极大繁荣。另一方面这种机制也  相似文献   

13.
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来选举人才。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  相似文献   

14.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青少年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这就使得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面临许多新的课题,促使我们进一步寻求新的更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班主任肩负着教育和管理学生的重任,既是全班学生的教育者、组织者、领导者,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班主任在管理和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必须树立威信,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心悦诚服地接受我们的教育和劝导,做工作才能事半功倍。否则,学生对我们的管教往往置若罔闻,甚至会产生不满和对立,工作就会事倍而功半。古人说得好:“有威则可畏,有信则乐从,凡欲服人者,必兼备威信。”但威信的获得,在我看来主要不是在于社会、学校给予你多大的权力,而是取决于我们教师自身的品质、修养在学生心目中所产生的效应;威信并不是通过高压手段让学生害怕、屈服而赢得,而是让学生敬重进而信服;威信中的“威”是慑人的力量,但离开了“信”所包含的信任、信服、信誉等含义,再强大的慑人力量也起不了实际的教育作用。可以说,具有较高威信的班主任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无形的教育力量。  相似文献   

15.
我们认为,要使高师函授教育圆满完成教育体制改革所提出的任务,为新时期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除合理利用已有的经验和条件外,还必须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建立教研基地和信息系统。高师函授教育既是连接普通教育与高等师范教育的桥梁,也是高等师范院校回收人才培养的质量信息的最好渠道.建立高师函授教研基地和信息系统,是搞好高师函授教育的重要基础工作。高师函授教育虽然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了,但至今还是“游击  相似文献   

16.
17.
张陈雨 《动漫界》2021,(12):10-11
一、隐私权的含义隐私,顾名思义,隐有隐蔽、不能公开的含义,私 则是指与个人有切身利益的秘密.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第二款规定: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可知,隐私权属于《民法典》具体人格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  相似文献   

18.
博士论文工作是博士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质量是博士生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的标志。不少导师认为,博士生的选题应与导师的课题结合起来。因此,许多导师在招博士生前就将博士生的选题定好,甚至实验方案和技术路线都已安排好,博士生招来后就成了高级劳力,其目标就是完成导师的课题。我想这是个误区,博士生的选题不能只限于这一点。博士生的选题是否能与导师课题相结合,最终是要看博士生是否愿意。如果在选题过程中,博士生对导师的课题比较感兴趣,当然可以选择,而且这种结合的确有很多好处。但是,如果博士生的兴趣与导师不…  相似文献   

19.
陈源(西滢),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一位颇有名气的人物,一九八○年在英国逝世。解放后出版的各种现代文学史和研究鲁迅论著中,对陈源的评价可以说是“舆论一律”,凡提到此人,总是与“正人君子”、“叭儿狗”联系在一起,称之为“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御用文人”,“买办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代表,这似乎已经成为无可怀疑的定论,不久前出版的一本研究鲁迅的著作中甚至有这么一段话:“现代评论派的‘正人君子’们,在他们的伪装被揭露以后,便和他们的主子北洋军阀勾结起来,用武力镇压爱国学生和群众的革命运动”。在所有的评价之中,这可以算是最为严厉的一种,因为它无异说陈源等人已经成为镇压群众运动的元凶。然而,上述种种论断和评价是否符合历史的真实呢?老实说我是早就有所怀疑。最近我把陈源的《西滢闲话》反复读了几遍,查阅了当时出版的几期《现代评论》与《晨报》,了  相似文献   

20.
科举制度始于隋朝,废除于清朝。科举,就是由封建国家设立科目,定期举行统一考试,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这种作法,也叫“开科取士”。在奴隶社会,主要官职都是世袭的,封建社会逐渐采取选拔官吏的办法。魏、晋、南北朝时,选拔官吏实行“九品中正制”,由地方政府进行,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标准全凭门第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