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正>美国教育家爱雷·马洛尼提出:"培养孩子的要诀之一,就是及早让他们自立。"过分的保护只会妨碍孩子从生活中通过自身实践去获得有效经验教训,从而影响其尽快成长。要想自立必须自理。如何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首先很重要的一点是引起家长的重视。有些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健康、如何开发孩子的智力、如何让孩子更加聪明,但是提到让孩子学会自理,家长就不爱听了,家长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其他的什么都不用管。在我们幼儿园,部分家长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比较忽视,认为孩子小,很多事情都替孩子干了,这是家长的一个误区。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应从小做起,逐步培养。在美国,规定一岁多的婴儿  相似文献   

2.
鹰的启示     
有这样一个画面: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吃饭,父母把鱼头给了年逾古稀的爷爷,把鱼尾给了年过花甲的奶奶,把味美的中间一段分给了孩子。对于这对父母的做法,我不敢苟同。也许很多家长认为给孩子吃好的、穿好的就是爱孩子;可我觉得如果家长们只一味地让孩子养尊处优,而不注重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上给孩子多方面的锻炼和教育,这并不是真正的爱孩子,而是害孩子。  相似文献   

3.
俞丽花 《成才之路》2013,(29):35-36
现在社会特殊的孩子越来越多,这些孩子对家长的依赖性很大,独立自主对于这些孩子尤为重要。作为老师,要让家长懂得什么爱对孩子来说才是真正的爱,在教师和家长等共同努力下,使这些特殊的孩子能够融入这个社会。  相似文献   

4.
父母总是把孩子放在自己的掌心,孩子却渴望得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关怀”别人,一直被认为是好的行为,家长爱孩子,才会去关心孩子,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这还有错吗?对孩子所有的关心与爱护,有一个根本的目的,就是希望孩子幸福。你要爱孩子,就要让他将来生活得好。你要让他将来生活得好,就要让他有生活的能力,有足够的经验。要让他有足够的经验,你现在就不能剥夺他获得经验的机会。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关心。有个17岁男孩的家长说:“我的孩子特别傻,什么都不懂,所以我必须替他干。”孩子要是出去,不仅回来后必须汇报干了什么,而且家长还会跟…  相似文献   

5.
有些新入园幼儿总觉得在幼儿园不如在家里那样自由,幼儿园的各种活动、各项纪津等都使他感到很不习惯.有的不愿到幼儿园,有的成天哭闹.为使新入园幼儿能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家长与教师应当相互配合,尽量做到以下几点:一、家长对孩子的爱要适度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这一点表现得更加明显.然而,父母对孩子的爱要适度,不要过分溺爱,使孩子变成家里的“小皇帝”.要吃什么就给什么,要玩什么就买什么.要骑马,父母就得爬下让他骑.一切部按照孩子的要求去办.慢慢地便养成他任性、执拗的不良习惯.这样的孩子入园后就觉得处处满足不了自己的要求,不乐意在幼儿园学习、生活,厌恶幼儿园.这就要求家长做到,在孩子进幼儿园前,让孩子知道:不是任何要求都能满足的,如买东西,有需要和可能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现在的家庭教育中存在着很多“爱的误区”,许多家长对孩子倾注了过多的爱,总认为现在的孩子读书太辛苦,学习压力太大,竞争太激烈,所以对孩子付出的关心也前所未有。只知对孩子一味的付出,而不求孩子的任何回报,缺乏让爱在孩子身上再生的教育意识,结果孩子不懂得什么是爱,得到父母的爱越多,所给予父母、给予他人、给予社会的爱越少。这样使得现在的孩子不仅对来自他人的关爱照单全收,并且认为理所当然。  相似文献   

7.
曾经,很多老师和家长都对网络又爱又恨,爱的是网络方便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恨的是网络信息的多样性会让孩子受到不良影响。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家长积极用电脑,但是拒绝孩子上网,有的家长甚至特意向我表态,为了支持孩子学习,从来不让孩子上网。我不置可否。  相似文献   

8.
为了加强家园沟通的实效性,我们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各展其才,使家长园地会“说话”,确实成为家园沟通交流的窗口。一些家长只重视智育,孩子在幼儿园一天的生活结束时,往往只会问“今天你学到了什么”,小一班开设了“考考你”专栏,设置一系列有趣的问题让家长做答,以此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家长的育儿观念。例如“:你知道孩子的好朋友都有谁?”有的家长能脱口而出,有的却支支吾吾。“您的孩子今天高兴吗,为什么?”“您的孩子今天提问了什么问题?”此类问题的设置,不知不觉中引导着家长观察、关注孩子,转变育儿观念。同时,教师在和家长“说话”的过…  相似文献   

9.
酸甜苦辣均是营养,如果大人承担了一切,什么都替孩子做了,那就等于把什么都过滤了,孩子尝到的东西便没有味道了,也就体会不到真正的人生,这不是爱孩子,而是对孩子权利的剥夺。古代史学家司马光说过:“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古人曰:慈母败子。”当今的孩子,大多不缺乏爱,家长们一个比一个爱得深,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如何去爱孩子,给孩子什么样的爱,却因家长们的理解不同而各异,我认为应给予孩子以理智的爱。1帮助孩子树立“自我意识”,不要让他们缩在卵翼之下。培养孩子自我观察、自我评价的能力。孩子在尚未确定自己的世…  相似文献   

10.
有关方面曾对各国小学生每天劳动时间作过统计:美国孩子每天的家务劳动时间是1.2小时,韩国孩子每天07小时,英国孩子每天0.6小时,法国0.5小时,日本0.4小时,中国孩子每天家务劳动时间约0.2小时。研究者通过对中国某幼儿园100名6岁儿童的家长问卷调查发现,有86名家长反映孩子在家什么活都不做,有9名家长反映孩子在家长的催促下偶尔做点家务活,有5名家长反映孩子在家能帮助家长做家务活。哈佛大学学者在进行了二十多年的跟踪研究后,得出一个结论:爱于家务的孩子与不爱于家务的孩子相比,成人后失业率比为1:15,犯罪率比为1:10,离婚率与心理患病率也有显著差别。由此可见,参加家务劳动不仅仅是孩子为父母分忧的权宜之计,更重要的是它关系到孩子今后的就业成才和生活幸福。专家认为,要让孩子热爱劳动,家长要成为孩子的榜样,让孩子模仿家长的家务劳动,让孩子体会到劳动的快乐,逐渐养成劳动的习惯。  相似文献   

11.
曾看过这样一篇文章:一位孩子的父母在自己的孩子不懂事前对孩子百般疼爱,在别人的眼里甚至是有些过分溺爱了。有人劝说:这样会妨碍孩子的成长,母亲却说:等他长大后他不会觉得我给他的爱,他的眼里只有恨,因为他只看到我对他的管束而看不到我对他的爱,趁他现在不懂事让我多爱他一些吧。确实在现实生活中,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总爱规定孩子做这做那,总是听到家长说“别动”,“不许碰那个,否则……”使他们产生好像什么都不能做的感觉。孰不知,在家长的断喝中孩子的探究欲望没有了,只有怯生生的眼光。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终身…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一些家长复工,宅家生活学习的就只剩下孩子和老人,有的家庭甚至只剩下孩子。如何让孩子在家高效学习成为家长最关注的事情。为人父母,放手真的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特别是面对还处于他律阶段的孩子。但是家长这根拐杖又不得不撤。人撤走,心留在孩子那,是很多复工家长内心的真实写照。拐杖终究是要撤的,家长们不妨给孩子们扯根成长的藤。当然,这根藤不能是荆棘织就的,这根藤,家长要用爱、关注、期望、温情和智慧来编织。  相似文献   

13.
"蓝天奉献给大地,白云奉献给草场,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小孩?"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很多家长忘记了孩子需要足够的时间、耐心陪伴,丰裕的物质生活让我们很多家长忽略了孩子稚嫩的内心需要父母的细腻呵护,  相似文献   

14.
曾看过这样一篇文章:一位孩子的父母在自己的孩子不懂事前对孩子百般疼爱,在别人的眼里甚至是有些过分溺爱了.有人劝说:这样会妨碍孩子的成长,母亲却说:等他长大后他不会觉得我给他的爱,他的眼里只有恨,因为他只看到我对他的管束而看不到我对他的爱,趁他现在不懂事让我多爱他一些吧.确实在现实生活中,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总爱规定孩子做这做那,总是听到家长说“别动“,“不许碰那个,否则……“使他们产生好像什么都不能做的感觉.孰不知,在家长的断喝中孩子的探究欲望没有了,只有怯生生的眼光.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终身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5.
睦言 《家长》2010,(10):16-16
给得多不如给得好 在给孩子零花钱时,很多家长只是觉得不能委屈了孩子,于是不管孩子的年龄、阅历,也忽视了孩子对钱的概念和掌控能力,只知道一味地多给。这样不仅会使孩子变得虚荣、爱攀比,还容易让是非观念不强的孩子陷入误区,甚至走上歧途。所以家长在给孩子零花钱时,不应该只满足于不委屈孩子,而应该给得恰到好处。  相似文献   

16.
教育博士说:爱过剩使孩子加重自我意识,形成自我中心的心理定势,于家庭社会均有害,劝家长对孩子要爱得有度。一、让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扮演合适的角活动没意思  相似文献   

17.
正阅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时间不短了,常常有手不释卷的感觉。我自己教育孩子的体会和心境在书里都有涉及。它让我盲目的教育之路逐渐清晰。每一位家长内心都充满了对孩子无法用言语形容的爱。只是,有时我们并不知道用什么方式去爱,甚至做了以爱的名义伤害孩子的事。我想,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路上,做个有心的家长很重要。一、用爱心营造家庭氛围我们家是五口人一起生活。同为外地人的我和爱人,自然离不开老人的帮忙,再  相似文献   

18.
倾囊示“爱”,可怜天下父母心“如今生活富裕了,不能让孩子再像自己当年那样清苦了。”不少家长在这种补偿心理的驱使下,在孩子身上往往花钱没商量,有些家长,即使自己下岗、内退,也要节衣缩食,尽心竭力一味满足孩子的奢求。  相似文献   

19.
常小花 《家长》2022,(22):31-32
<正>为了让孩子爱上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家长应该通过课本上的知识联系实际生活,让孩子意识到数学知识存在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生活也离不开数学知识。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我发现,对很多孩子和家长来说,数学是一门让他们“很头疼”的科目。原因是孩子不爱学,家长不会教,每到辅导孩子学数学时,家中往往会闹得鸡飞狗跳、鸡犬不宁,父母气得声嘶力竭,孩子哭得歇斯底里,原本和睦的家庭经常因孩子的数学学习问题而闹得不得安宁,父母身心俱疲,孩子痛苦不已。  相似文献   

20.
听障学生由于先天或后天听力受到损伤,不能像正常孩子一样生活和成长,许多家长内心都存在一种歉疚心理,觉得自己对不起孩子,故而对孩子大多是有求必应,一味地付出,不奢求回报.家长的这种歉疚的心理和无偿付出的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了孩子,久而久之,使他们觉得父母甚至其他人所给与他的都是理所当然的,因而受之坦然,不懂得感激别人,更谈不上什么回报,继而逐渐变成一个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攀比,不知回报;只知被爱,不知责任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