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越 《新闻前哨》2011,(9):16-19
本文以新浪微博为例,针对明星微博上的粉丝群体进行分析,考察微博粉丝区别于传统粉丝呈现的新特征。同时,针对互联网时代资讯覆盖率极高的情况,微博粉丝仍形成新一轮追星热潮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主要从"累积非官方资本"、建构"伪社会互动关系"和寻找"自我认同"三个方面阐述了微博粉丝群体形成的缘由。  相似文献   

2.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传统报纸微博影响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江华  张殊 《现代传播》2015,(4):141-143
本文以18家传统报纸媒体的官方微博为研究对象,选取关注数、粉丝数、日均发博数、平均每条转发数、平均每条评论数和平均每条点赞数为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传统报纸微博影响力进行评价和比较。主成分分析提取了报纸微博影响力评价的两个主成分,即"粉丝互动"和"官微发布"。根据这两个主成分,18家传统报纸媒体的官方微博可划分为强势领先型、官微主导型、粉丝主导型、均衡发展型和全面落后型五类。研究发现,传统报纸微博的影响力水平分布不均衡,影响力偏低的报纸微博较多,影响力较高的报纸微博偏少。  相似文献   

3.
微博时代的粉丝传播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近两年随着微博的风靡,一个互联网全民微博时代正式来临。在这场微博信息狂潮中,作为媒介迷的传统粉丝意义被改写,同时也呈现出了新的特点。本文从"微信息"、"微距离"和"微革命"这三个层次来展现粉丝们在微博中的新形态,以及他们在这一新的媒介格局中所展现的自我、人际与大众传播。从而揭示出隐藏在一新传播格局背后的社会生态变革。  相似文献   

4.
高慧 《新闻爱好者》2010,(12):160-160
2010年2月2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网上开通微博。一天之内吸引了14000多名粉丝围观,坐等主席发帖。"今天你微博了么?"已成为今天网络热议话题之一。微博,即微博客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  相似文献   

5.
数字时代,传统媒体集体发"微"。140个字,使得微博新闻传播迅速、发布便捷;朋友圈,让微信资讯更易于分享、互动性增强。可以说,借助于微博、微信等"微"平台,媒体的影响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譬如:人民日报,新浪微博粉丝2084万;南方都市报,新浪微博粉丝614万;楚天都市报,新浪微博粉丝389万;(数据截至2014年6月5日)但在运营中,一个奇怪的现象出现了:一家媒体的"微"平台,如果播发所在媒体的稿件越多,那么其转发和评论就越少.在影响力榜单上的排名就会下降;反之,一些摘录的心灵鸡汤以及生活常识,更容易提高转发和评论数量,影响力排名也会上升。  相似文献   

6.
2011年3月2日,"江西省委统战部微博"成为了被确认身份的省级统战部微博,仅一天的时间,粉丝就达到10723人。在此前,许多设区市政府下属各单位也开始开设各自的官方微博,微博问政时代已然来临。  相似文献   

7.
在2009年微博发力兴起、2010年迅速普及、2011年持续火爆的背景下,各类传统媒体(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通讯社等,以下简称"媒体")和众多媒体工作者纷纷开设微博,成为两年来微博用户构成和微博传播景观中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8.
在自媒体时代,微博成为人们生活娱乐不可缺少的"调味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玩微博,并成为庞大的微博粉丝群。本文以新浪微博为研究对象,分析粉丝行为的一些特征,并根据研究结论对想要增加粉丝及影响力的博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微博日渐普及使其成为粉丝追星的重要平台,微博对粉丝追星的影响不仅表现为平台的提供,其更以自身媒介化逻辑重构粉丝交往形式,带来新的互动模式以及交往秩序.以肖战事件为背景,论文探究粉丝社群在微博交往中的日常对话与行动逻辑,阐释粉丝群体动员机制及其互动过程,认为动员机制主要由局外人、情感投入与粉丝站等核心环节构成,背后则体现了粉丝群体在微博特有的互动仪式.  相似文献   

10.
周琦 《新闻世界》2012,(2):15-16
"微博"是一种新型信息交流平台,自2009以来在国内实现了爆发式增长。由于微博具有信息海量,速度快,现场感强等特点,也受到了传统媒体之一的报纸的青睐。然而,微博本身信息芜杂,泥沙俱下,报纸对微博的信源并不能无条件的采用,而要进行严格的把关。本文以上海《青年报》为例,分析报纸如何加工微博信源并最终采用。  相似文献   

11.
柏松 《新闻实践》2012,(9):69-70
作为一个崭新的交互式的、由大众主导的"草根"传播方式,微博正成为主流媒体新闻传播的补充。电视台大众节目更多的是把微博当做获取新闻线索的途径,电子版的新闻热线和短信平台。而我们认为,借助微博的圈子文化弥补证券节目的窄众特征缺陷,把微博"粉丝"群转移到节目中来,变为节目收视群是完全可行的。本文试以北京电视台《天下财经》节目为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新闻前哨》2002,(5):11-13
2001年11月18日创刊的《楚天金报》,在短短5个月时间里迅速发展壮大、目前初步形成了时尚、开放、新锐、好看、有用,报道客观理性,专刊格调高雅,版面清新明朗的报纸风格。其较为鲜明的个性特征已受到  相似文献   

13.
从2010年微博元年至今,国内微博用户群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国内主流报纸也纷纷开通微博,将微博作为和新媒体融合的新方式。目前各个报纸的官方微博已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色,并且借助微博这一平台继续在新媒体中发挥自己强大的影响力。但在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目前的报纸微博大多以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为主,缺乏互动性;话题设置能力较差,影响力不足;微博布局上,缺乏微博矩阵和跨媒体矩阵意识,等等。  相似文献   

14.
靖鸣  王瑞 《新闻爱好者》2012,(19):24-26
微博"粉丝"已经成为网络这一虚拟公共领域里一支数量非常庞大的舆论新军。微博"粉丝"的出现和兴起,基于微博媒介技术的发展。微博"粉丝"可以被视作传统"粉丝"的延伸与升级。相较于传统"粉丝",微博"粉丝"拥有较为鲜明的三个特征:非专一性、非崇拜性、攻击性。微博"粉丝"的关注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公众人物之间的关注、公众人物与普通用户之间的关注以及普通用户之间的关注,同时,微博"粉丝"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粉丝"买卖和伪VIP认证。本文认为,根除微博"粉丝"买卖现象,需要用户的自觉抵制,微博平台服务机构应反思微博的等级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消解。  相似文献   

15.
2011年被称为"微博应用元年",开启了"人人都是记者"的自媒体时代,一些报纸纷纷打造微博爆料平台,让微博网友过足"新闻线人"瘾,"新闻线人"在微博的推动下,呈现出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周琦 《新闻世界》2012,(3):100-101
"微博"是一种新型的交流平台,自2009年下半年以来在国内实现了爆发式增长,标志着国内大众传播进入一个"即时信息共享传播"的微博时代。作为传统媒体之一的报纸,也投入了微博的洪流中,积极寻找新闻信源。本文通过对上海《青年报》的研究发现,采编人员乐于从微博中寻找信源,但较少"拿来就用",对于微博信源的取舍有着严格的标准,现阶段,微博仍旧只是报纸内容的补充与延伸。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新浪微博为例,针对明星微博上的粉丝群体进行分析,考察微博粉丝区别于传统粉丝呈现的新特征。同时,针对互联网时代资讯覆盖率极高的情况下,微博粉丝仍形成新一轮追星热潮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主要从"积累非官方资本"、建构"伪社会互动关系"和寻找"自我认同"三个方面阐述了微博粉丝群体形成的缘由。  相似文献   

18.
姜鹏 《新闻战线》2012,(1):82-83
当下,继互联网、博客、播客之后,具有短小精悍、易于传播等特点的微博正大行其道。面对新媒体冲击,此次传统媒体纷纷抢滩微博。以上海新闻晨报官方微博为例,其微博粉丝量已接近100万,已超过报纸发行量。面对新媒体崛起的汹涌之势,传统媒体从对抗走向竞争,在竞争中寻求融合,构建传播新范式。然而,由于传统媒体  相似文献   

19.
2012年7月22日凌晨4时58分.账号“@人民日报”在人民网、新浪网同步发出第一条微博,标志着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在两大微博平台正式上线。年轻的人民日报新浪官方微博目前拥有285万粉丝,截至2012年11月9日共发布2847条微博。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以“权威声音、主流价值、清新表达”为目标定位,其简介为“参与、沟通,记录时代”,从问世开始,就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研究微博这个新生儿,探讨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体制内纸媒在社会化媒体上的运营状况,对平面媒体未来的发展极具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慧春 《今传媒》2013,(1):49-50
中国零售第一传媒《黄鹤楼周刊》自创刊以来,坚持"服务终端引导终端造福终端"理念,以"服务为王"为宗旨,在充分认识标题制作重要性和特殊性的基础上,以"简、近、趣、美"为原则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形成了报纸的特色和性格,初步实现报纸质升量增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