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通常来说,采访一个体育明星.有时能够写出新风扑面、令人拍手叫好的稿子,有时却铩羽而归、稿子索然无味。今年我们参与了武汉汤尤杯羽毛球赛及伦敦奥运会的采访.现浅析几个采访体育明星比较成功的成稿过程。我们觉得,一篇好稿固然与个人的新闻敏感性、写作能力、采访前的准备等诸多因素有关,但作为专职体育记者,对采访时机的把握相当重要.因为明星大都很忙很不想被多打扰。在这种特殊时刻把握时机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当一名体育记者.要热爱体育.使自己逐渐成为体育内行。对所负责报道的体育项目.要用心去研究它.对其他体育项目也要有所了解。它会帮助你与教练员、运动员有共同的语言。  相似文献   

3.
赵刚 《新闻实践》2008,(6):24-27
奥运的脚步越来越近,各家媒体的记者也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作为北京奥组委媒体运行部的工作人员,这里给即将走上奥运媒体大战战场的同行们支上几招。  相似文献   

4.
冯勇 《声屏世界》2004,(12):41-42
8月中旬,第28届奥运会在雅典举行,宁波电视台体育部记者冯勇有幸前往雅典参加由我国部分省(市)级电视台组织的“联合奥运”前方报道组的采访活动,并把采制奥运赛况及时地通过卫星传回台里播出,获得很好的播出效果。下面是他的雅典之行采访札记。  相似文献   

5.
异地采访,顾名思义,指的是记者到分工以外地区的采访及常驻某地采访的统称。就地市报而言,可能更多意义上的异地采访是指在报社的统一策划和组织下,侧重某一专题沿着预定线路进行的采访活动;而对省级以上的媒体,则更多意义上是对异地突发事件及重大题材的采访,尤其是驻站记者的日常采访活动。  相似文献   

6.
人物采访是新闻采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线新闻记者必经的途径,是砥砺记者功夫的磨刀石。人物采访的成败或深浅,基于多方面的因素,与采访者的能力、用心程度及采访对象的配合默契与否等密切相关。笔者担任过十多年通讯员与二十多年专业记者,采访过大量人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的方方面面,当中不乏明星名人,更多的是三教九流的草根人士。多篇人物通讯与特写获得全国优秀副刊作品奖、全国地市报好新闻一等奖、  相似文献   

7.
实际上,很多时候记者的成功受考验的不是平常的能力,而是应变能力。你可能在惯常的事情上表现出色,但当挑战和陌生环境对你有特别要求时,你还能保持从容吗?应对突发事件的采访,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环境和角色,需要我们的应变?  相似文献   

8.
郭瑞军 《大观周刊》2012,(37):21-21,6
奥运开幕式历来都是主办城市向全世界推介其文化和历史的舞台,更是一个国家体现本土文化的最好时机。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将经典的英国文化和视觉艺术符号精彩呈现。危口意是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一天亮点.其中透视英国的创意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9.
伦敦奥运会尚未开幕,但新闻大战、媒体大战已悄然拉开大幕、据悉,中国持E卡的注册记者人数达249人,若加上持权转播的央视及各媒体派出的非注册记者,总数或将超过千人。这支队伍中,不少人是首次参与奥运新闻大战,在肩负使命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考验。北京晚报体育部副主任、资深体育记者袁虹衡经历了汉城、巴塞罗那、亚特兰大、悉尼、雅典、北京共六届奥运会以及历届冬奥会、世界杯、亚运会、全运会等多项世界和全国大型赛事的报道,足迹遍及世界各地,  相似文献   

10.
刘帆 《新闻传播》2012,(9):197-198
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曾说过:"衡量一届奥运会是否成功的标尺是媒体。"笔者在总结伦敦奥运会媒体报道特征的基础上,对报道的局限性做了深刻分析,认为我国媒体话语权缺失,新闻专业性缺乏,金牌情结严重,并因中西方文化的碰撞都给这次报道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刘颖余 《新闻三昧》2004,(10):18-19
奥运会四年一次。对运动员来说,它是竞技人生中的圣殿;对记来说,同样是采访生涯中不可多得的际遇,而对体育记来说,采访一次奥运会,更是从业旅途中必修的功课。从8月7日到29日间,我有幸采访了第28届夏季奥运会,在雅典度过了难忘的22个日日夜夜。中国代表团在本届奥运会上取得了运动成绩历史性的突破,作为一名记,我不仅有幸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而且在奥运会这场没有硝烟的新闻大战中,我更有许多有趣的见闻和新鲜的感受。  相似文献   

12.
《新闻实践》2012,(7):72-73
编者按:2012年7月27日,伦敦奥运会将正式拉开帷幕。即将赴英的中国记者军团正摩拳擦掌,准备着为受众烹饪丰富的"奥运新闻大餐"。本刊第六期"热点关注"栏目推出两篇奥运专题的文章《伦敦奥运会中国记者"作战攻略"》、《社交媒体奥运报道规则解析》,受到读者广泛好评。本期我们继续刊发奥运专题文章,侧重纸媒在奥运报道中的采编实践,特邀《新京报》体育新  相似文献   

13.
汪大昭 《新闻战线》2012,(9):108-110
□交流和沟通无处不在。媒体之间不必总把对方按照左中右归类,非要联合谁打击谁。记者在奥运会这种开放环境中,要不为他人利用,又不能总想着利用别人,互相交流和帮助才是相处之道。  相似文献   

14.
刘垚 《青年记者》2012,(12):24-25
伦敦奥运会是今年的新闻主战场之一,各路媒体都期望取得先机.北京晚报未雨绸缪,于去年10月派记者随全国晚报体育协会组织的伦敦奥运会前期探营采访团,参观了伦敦奥运会主会场“伦敦碗”(即奥林匹克体育场),采访了伦敦奥组委新闻官保罗,并感受了伦敦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8月11日,遵照报社编辑部安排,我作为解放军报特派记者,单兵飞赴希腊雅典.参与采访第28届奥运会这场空前激烈的媒体大战。在后方强大火力的支援下。我顺利完成任务,8月31日回到北京。  相似文献   

16.
常江 《新闻界》2012,(18):13-19
奥运会上有两个梦想的舞者,一个舞者是运动员,一个舞者是新闻人。刚刚过去的2012年伦敦奥运会,就吸引了来自180多个国家的5800名注册记者、15000名电视转播人员,以及5000至6000名非注册记者前往采访报道,其数量是运动员人数的两倍,成为名副其实的"记者奥运会"。平面媒体、通讯社、电视台、网络媒体纷纷派出精锐队伍,力求在媒体大战中占得先机。《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中央媒体以及全国许多省区  相似文献   

17.
既然是从2012年第30届奥运会的举办地英国伦敦“突围”.那么谁在构筑包围圈?如何突围?已经突围了吗?作为《解放军报》派往伦敦采访奥运会的纸媒体育记者,我们感觉。构筑包围圈的是电视、网络媒体,我们尝试了多种突围方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危机仍在,不敢说已经完全“突出重围”。  相似文献   

18.
伦敦奥运不同于北京奥运,中国内地的媒体不再享有地缘优势,稿件来源也将不如北京奥运会期间那样丰富易得。伦敦奥运会期间,除依靠本媒体工作人员采写新闻、采用新华社通稿外,国内媒体还可以开辟哪些稿源呢?  相似文献   

19.
2007年1月1日,《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外国记者在华采访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正式实施,根据“规定”,外国记者来华采访不必再由中国国内  相似文献   

20.
朱思诺 《新闻世界》2013,(4):272-273
新闻立足于事实,来源于生活。新闻媒体向受众传递信息、资讯、知识、态度,同时也给予受众美的享受。本文以伦敦奥运会为大背景,探讨我国媒体在本次奥运会报道中呈现出的中国运动员的形象美,试图从新闻美学角度挖掘塑造新闻作品中人物形象美的方法、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