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湖荡湿地是太湖流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湖四圈"中的一个重要圈层,是低污染水强化净化的重要水域,也是河-湖水系联接的关键节点,更是河网区水资源保护和水生态修复重心. 针对湖荡湿地面积锐减、水质恶化、生态系统衰退、污染物拦截与净化能力下降的现状,"十二五"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湖荡湿地重建与生态修复技术及工程示范"(2012ZX07101-007),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工程实践,研究形成了太湖流域湖荡湿地生态修复总体方案,研发集成了河湖相联复杂水系湖荡湿地重建与生态修复的成套技术和城市景观湖泊西湖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成套技术,并以滆湖和西湖为典型区域开展了工程示范,推进了太湖流域湖荡湿地的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2.
水污染防治及湖泊治理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也是当前我国亟待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洱海治理是当今我国湖泊治理中少有的成功范例.本文基于对云南洱海水污染治理的调查,对洱海治理中的创新和经验进行总结,对我国湖泊治理及水环境保护的路径和对策进行讨论.作者强调,我国水污染防治和湖泊治理要求经济发展方式和污染治理方式的双重转型.一方面纠正传统的通过高消耗追求经济数量增长和“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走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另一方面纠正传统的“重城镇轻农村”、“重工业轻农业”、“重技术轻社会”以及“重点轻面、抓大放小”的污染治理的方式,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致力于“结构减排”和“经社控污”,着力加强农业面源污染、农村生活污染的治理,实施全域性的综合治理.这是从总量上减排控污、从源头上治理污染、从根本上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基于DPSIRM健康距离法的南四湖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峰  杨俊  席建超  李雪铭  陈鹏 《资源科学》2014,36(4):831-839
随着全球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的加剧,湖泊生态系统健康问题日益凸显。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是实现湖泊监测管理、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的基础。基于人地和谐发展视角构建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管理(DPSIRM)因果关系模型和健康距离模型,结合层次分析法建立典型湖泊健康评价的水质-生态-社会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南四湖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南四湖生态系统的水质指标、生态指标、社会经济指标和综合健康距离分别是0.398 9、0.249 5、0.498 3和0.436 2,总体健康处于"较健康"水平,湖泊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好,但水质指标未能全部达到国家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在社会治理投入上仍有较大差距;②该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适用性较强,评价结果较为客观,为湖泊生态系统的管理、治理和修复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我国湖泊富营养化及其水环境安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发生在无锡的太湖蓝藻危机是我国湖泊生态环境恶化的一个标志。我国虽然有很多湖泊,但是绝大多数淡水湖泊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和东部沿海地区。这些湖泊富营养化问题非常突出。调查显示,近几年全国水环境总体水质在下降。使得许多以湖泊(水库)为城市集中式供水水源地的水质安全保障问题越来越突出。导致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的原因,既有人为的原因,也有自然的原因。由于像太湖等湖泊是发育在长江中下游洪泛平原上的,营养背景较高,加之这些湖泊水浅,沉积物常常因为悬浮而释放,即使外源污染控制止了,由于内源污染的存在,湖泊富营养化问题将依然存在。这会大大加大湖泊富营养化治理的难度。湖泊富营养化的治理与控制应该遵循控源、湖泊生态修复和流域管理的原则。由于各个湖泊类型不同,因此,各种治理的技术应该结合具体的情况来实施,即应该先诊断、后治理。  相似文献   

5.
长江经济带湖泊环境演变与保护、治理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江经济带湖泊主要集中分布在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和东部江淮流域洪泛平原区。自然环境的巨大差异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长江经济带东、西部湖泊不同程度的生态环境问题。全面改善长江经济带湖泊水环境,对推动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缺乏长期监测数据的情况下,过去湖泊环境变化的研究可为当前的保护与治理提供历史借鉴。文章剖析了长江经济带东、西部湖群的环境问题,总结出我国西南地区高海拔山地湖泊水质环境明显好于低海拔的断陷湖泊,江淮地区浅水湖泊水环境质量总体比西南地区的更差;通过沉积记录的多指标研究,从长期演化的角度,重点揭示了长江经济带东、西部两个区域不同类型湖泊过去百年来环境演化的阶段性特征,及其对气候、水文和营养变化的响应机理;查明了近年来湖泊生态系统退化原因;讨论了古湖沼研究在生态系统修复参考目标设定、治理效果评估、水生植被恢复过程中群落结构优化、生态系统临界转换预警、生态安全评估等方面的应用价值。最后,针对不同区域湖泊面临的环境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及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6.
《科协论坛》2014,(11):5-8
<正>第四届中国湖泊论坛以"湖泊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为己任,针对我国湖泊水体污染、功能退化的局面,以及在湖泊保护、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发出了"关于加强湖泊生态保护和流域综合治理的建议";各方专家也畅所欲言各展宏论,积极为湖泊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建言献策。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高级工程师李天淳通过对江苏省主要湖泊过去十  相似文献   

7.
2007年震惊中外的太湖蓝藻危机事件暴发,太湖富营养化及其蓝藻水华治理成为国家和全民关注的重大而紧迫的问题,对危机事件的应急处置、蓝藻水华暴发的科学解释和未来十年太湖水环境的治理及生态恢复等,向科研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科院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简称"太湖站")自建站以来对太湖进行了全面、长期的监测,开展了浅水湖泊系统研究、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研发和示范。特别是近十年来,在环保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科院等重大项目支持下,在太湖站野外科学平台的支撑下,联合院内外科研人员进行了多学科交叉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进展。在学科建设方面逐步创建了湖泊现代过程物理、化学、生物多学科协同的野外原位研究方法,发展了湖泊科学环境要素过程与格局和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相结合的研究新局面,揭示了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湖泊关键生态过程的驱动作用,阐明了湖泊生态系统响应环境变化的特征、区域差异和反馈机制,以及生态系统退化的环境作用机理;在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提出了富营养化湖泊治理及生态恢复的方法与策略,应用于太湖治理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科研成果填补了大型浅水湖泊湖沼学研究的空白,不仅使我国的湖泊科学研究在国际湖泊科学研究前沿领域崭露头角,也使得太湖站成为了无可替代的野外科研支撑平台和国际知名的湖泊科学研究基地。  相似文献   

8.
水体富营养化已成为当今世界性的水污染治理难题,它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为生物所需要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水库、河流和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水生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迅速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受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叠加影响,云南高原湖泊湿地不同程度地面临水位降低、水面面积缩小、水质污染问题,土著水生生物性丧失严重,许多土著物种濒危甚至消失。20世纪80年代以来实施的生态修复方式基本采用外来物种为主,不可避免地带来外来物种对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和土著物种的负面影响。针对这些问题,在有关项目的支持下,文章提出了基于土著旗舰物种为主的“花—鱼—螺蚌—鸟”生态修复新路径,并在滇池和洱海进行了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这一生态修复新路径重建了退化湖泊湿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链条中缺失的环节,完善了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功能,使得水体中氮、磷等富营养化物质循着“藻—鱼—鸟(或人) ”和“花—鱼—鸟(或人) ”2条路径顺利离水上岸;在试验区内还收获了海菜花和金线鱼等云南传统名贵食材,白瓣黄蕊的海菜花密集浮于水面形成了云南高原湖泊湿地特有的美丽景观;基于滇池和洱海试验示范工作,并结合云南高原各湖泊湿地生物多样性特点和现状,提出了针对不同类别湿地生态状况的生态修复和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面源污染是入湖主要河道水质污染最主要的原因,占主要入湖河道污染物来源的60%,因此,减少面源污染成了改善入湖河道水质的最重要措施。洱源县牛街乡在开启洱海保护治理抢救性模式,认真贯彻执行《大理白族自治州水资源保护管理条例》,绘制了全乡主要入湖河道水系分布图,认真统计各河段农田灌溉面积,按照"总量控制,以需定供,定额灌溉"的原则,杜绝大水漫灌,切实保护水源,落实节水治水各项措施,配合流域生态农业推广,增加有机肥施用量,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核心区畜禽禁养等综合措施,有效减少了污染物进入河道的数量,入湖河道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取得了很好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1.
《云南科技管理》2010,(4):95-95
<正>被誉为"高原明珠"的洱海是云南第二大高原湖泊,湖泊面积250km~2。洱海集城市生活供水、农业灌溉、发电、水产养殖、航运、旅游和调节气候等多种功能为一体,是大理人民的母亲湖,被视为白族和其它民族繁衍生息的摇篮。近年来,由于周边人口压力增大,社会经济发展,给洱海的水环境和流域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2.
《科协论坛》2014,(11):4-5
<正>湖泊是我国重要的生态资源,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提供水源、养殖水产、维护生物多样性、净化水质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对支持湖泊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湖泊环境保护直接关系到湖泊流域居民的生产、生活,关系到湖区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国家生态安全,是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实现湖泊流域可持续发展,必须以湖泊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为基础,统筹环境保护与  相似文献   

13.
运用CiteSpace软件,基于Web of Science与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主题为湖泊管理的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与可视化分析,分别得出国内外湖泊管理相关政策的研究现状与研究趋势特征,揭示研究热点。研究结果表明:(1)Smith VH、刘勇、秦伯强为该时期该领域影响力最高的作者;(2)中国(24.0%)与美国(12.2%)是两个核心发文国家,欧盟各国在湖泊管理领域交流研究密切;(3)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自然保护协会为该领域影响力最大的三所机构;(4)湖泊管理研究主要集中在环境生态学、水资源、工程学领域,并与许多学科广泛交互;(5)富营养化与模型模拟技术为该时期研究的热点与前沿。当前研究趋势为由单一水质研究向综合生态分析发展,并综合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建立更加完善的湖泊生态与水动力模型,以解决日益复杂的污染治理与预警监测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受源头水质及注水沿程二次污染影响,大芦湖油田樊一注沿程水质恶化情况严重,直接影响到区块注水开发效果。通过对沿程水质二次污染因素进行考察分析,开展了治理技术研究,开发出利用表面活性剂清洗与低浓度酸洗的复合清洗技术,取得较好效果,实施后井口水质得到明显改善。1注水沿程二次污染因素分析樊1注1992年建成投产,初期注入水源为清水,2007年樊家输油站水处理系统改造完成后改注污水,下有配水间4座,承担着大芦湖油田樊29等区块共32口注水井注水任务。受源头水质  相似文献   

15.
“白马湖生态修复工程”项目由淮安市水利规划办公室主持实施,该项目从健康湖泊的理念出发,通过清除内源污染、减少外源污染、净化水体水质等措施,实现湖泊原有功能的恢复、水质改善和资源的综合利用等目标,创立湖泊生态保护新思路。在具体实施中,针对白马湖的现状,主要从清退围(圩)网养殖、恢复湖区水面,退圩清淤、去除内源污染,重点污染源截流改道、削减外源污染,植物生态修复、净化湖体水质,体制机制研究、形成湖泊管保新机制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组织实施。该项目获国家水利大禹科技进步三等奖、江苏省水利科技优秀成果二等奖和淮安市十大科技创新成果奖等。  相似文献   

16.
我国湖泊资源环境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湖泊众多、分布广泛 ,然而 ,由于地理分布及湖泊性质的不均衡性 ,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有限。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 ,在人类活动的强烈干预下 ,湖泊资源退化、环境恶化 ,致使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湖水位下降、咸化、干化甚至消亡 ;人口稠密地区湖泊污染与富营养化日益加剧 ,造成严重的水质性缺水 ;湖盆淤积、盲目围垦导致湖泊萎缩 ,洪涝灾害加剧 ;掠夺性的渔业开发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等 ,并已成为制约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限制性因素。针对我国湖泊环境保护与治理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昆明市滇池生态研究所成立于2004年,是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现有职工14人,其中高级工程师9人,工程师1人,助工1人。研究所成立以来,主要致力于湖泊水污染防治科研、试验示范和咨询等工作。经过滇池治理"九五"、"十五"和"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的实施,特别是通过与国内湖泊研究机构、院所进行的全方位、多学科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地锻炼、培养、提高团队科技水平,昆明市滇池生态研究所已成为一支滇池生态研究的优秀地方队伍。  相似文献   

18.
按照洱海保护治理科技先行的思路,为进一步削减洱海流域氮磷等污染物的污染负荷,为洱海流域河口湿地的恢复工程提供技术支撑,由大理市洱海保护管理局申请,在洱海主要入湖河流弥苴河开展河口湿地恢复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项目,本项目在云南省科技厅立项,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作为研究主体,联合成都山地所、武汉水生所等国内科研单位,在科技资金的支持下顺利开展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19.
淡水湖泊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都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淡水资源。但随着人们对淡水湖泊的过度利用和不合理开发,我国淡水湖泊已经开始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数量迅速减少,面积减缩,水质急剧恶化。本文以湖南省的洞庭湖为例,从介绍湖区经济及自然状况出发,结合湖区面临的生态环境现状,就如何对洞庭湖为代表的淡水湖泊进行保护治理进行积极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玉环湖水库底泥重金属污染及生态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环县在台州属于严重缺水地区,漩门二期工程形成的玉环湖蓄淡水库是玉环县宝贵的淡水资源。为提高和改善玉环湖水库水质,调研小组对玉环湖不同库区及支流的底泥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了调查和评估。通过采集该水库主库区、盲肠段、支流共15个底泥柱状样品,测定了浮泥层及不同深度底泥层的Pb、Cr、Cu、Zn四种重金属的含量。结果表明,库区内底泥中重金属的污染浓度水平空间上呈较大差异,部分区域存在一定的表层富集现象。其中,盲肠段由于水体更新较弱,整体重金属污染水平高于主库区。同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分别对底泥重金属进行了累积性评价和生态风险评价。通过地累积指数评价和生态风险评价可知,玉环湖整体重金属污染程度较低,生态风险危害较轻,但各测点之间存在较大差异,2和7号监测点重金属污染程度较高,尤其是Cu达到了极强的程度,生态危害风险则到了重度级别,说明库区部分位置已存在重金属污染和富集现象,需引起重视,加大入库支流的水质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