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的小孙女琳琳9岁,读小学三年级,是班里的小干部。一天,她的“干部”突然被老师“撤职”了。琳琳在家里哭得十分伤心。儿媳妇见状,嚷着要到学校去找老师,儿子则无所谓地说:“又不是撤了她的省长县长,用不着那么伤心。琳琳不当那收练习本、打扫地的干部更好,今后可以安心学习,哭个啥!”  相似文献   

2.
打开我记忆的闸门,有很多动人的故事,伤心的、快乐的、有趣的……其中有一件事,每当我想起,就会伤心不已。那年我在老家读二年级。教我们语文的是程老师。她40多岁,善良、朴素,还会唱戏。不知为什么,我们的数学老师(代校长)常和她争吵,有时连我们的语文课也上不成。有一天,学校开大会。代校长说:“程老师不应该再当老师了,因为她教出的学生是一群贼,把学校的花偷了,把我的资料偷走了……”这些话都是谎言,对于身体本来就虚弱的程老师来说,是一次多么大的打击呀。程老师当时就被气倒了。代校长还说:“程老师在装病。”我们班的学生都感到非常…  相似文献   

3.
我的小孙女在美国的一所学校读书。她的学习成绩一向优秀,数学尤其优异。可是有一次却出了意外。那一天,孙女带回一封“密信”交给她爸爸。信是老师写的,附有一张成绩为“D”的数学试卷。信上说,由于孙女一向数学成绩优异,老师在试卷上给孙女加了几道题,说明做完规定试卷后如果还有时间,就加做这额  相似文献   

4.
超级星期八     
科学老师在讲“惯性”这一课,一位同学在下面小声讲话。老师暗示了他一眼,可他依然我行我素。老师强压住心中怒火,问该同学:“我刚才讲了什么内容?”同学:“惯性。”老师:“请你举个实例。”同学:“刚才我在下面讲话,虽然您暗示了我一眼,但我没法马上停住,这就是惯性。”(杭州市萧山区临浦镇第一小学孔洁旎供稿)惯性2E一天,小孙女考她的爷爷:“爷爷,‘火车’的反义词是什么?”爷爷想了想,摇摇头说:“‘火车’没有反义词。”小孙女乐了:“到底把爷爷难住了,‘火车’的反义词就是‘水车’呀。”(浙江绍兴县钱清镇蜀风小学王莹供稿)一天,0和8…  相似文献   

5.
幽默     
《教师博览》2005,(3):35-35
不能休假美国一家旅馆的经理对工作很热心,一次假也没有休过。一天,董事长把他叫到身边说:“我知道你工作很热心,不过,就请你休一次假,怎么样?”“我不休假。我怕营业额下降……”他拒绝了董事长的美意,走出办公室时,自言自语道:“这怎么行!要是我休假一个月,营业额上升了怎么办?决不能休假!”(陈昌喜荐)说对了教师指着黑板上写着的“扑朔迷离”说:“小韩同学,你说说这句成语的意思。”小韩站起来,推了推架在鼻梁上的高度近视眼镜,朝黑板上仔细地望了一会儿,无可奈何地说:“看不清楚。”老师:“小韩同学说对了,请坐下。”顾此失彼记得还是读…  相似文献   

6.
孙女读小学二年级,开始学造句子。孙女害怕造句,怎么办呢?我注意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努力拓展她的思路,让她体会到造句的乐趣,从而由害怕造句到乐于造句了。有一次,我和孙女乘一辆中巴车去宜城。车内吸烟的人很多,空气混浊,孙女显得十分烦躁。我把车窗打开一点点,风立刻涌进车厢。孙女大口大口地呼吸新鲜空气,脸上露出了微笑。于是,我不失时机地对孙女说:“能用‘打开车窗’造一个句子吗?”孙女点点头:“爷爷打开车窗,我笑了。”“还有吗?”“……”孙女摇摇头。“想一想,风一吹,烟雾就没有,这风可像扫帚?”“爷爷打开…  相似文献   

7.
4月底,正上小学三年级的小孙女艳艳从学校带回两粒蚕豆种子,要我找把小锹给她将蚕豆种子在门前地里种下。“从哪儿弄来的种子?”我把小锹递给艳艳,指着门前地里一片已经开花结果的蚕豆,关切地说:“现在可不是种蚕豆的季节呀。”“种子是生物课老师发的,这可是我们生物课规定的实验作业。”艳艳回答说。“哦———”我没有阻止小孙女的实验,因为不愿挫伤她的积极性。我陷入了沉思之中。常言道:“季节不饶人。”东南沿海一带,蚕豆播种的时间在春节前后,4~5月份正是其开花结果的季节。一个生物课老师,4月底才让学生进行蚕豆种…  相似文献   

8.
微笑     
每天早上,小孙女都急不可待地要去幼儿园,问她为何这么着急,她说,老师每天一见到小朋友,都会微笑着说你早。她喜欢老师温和的笑容,喜欢听那亲切的问候,因此更加爱上幼儿园了。孙女的话令我想起自己上  相似文献   

9.
山村的孩子     
这是一群生活在江西一个偏僻山村的孩子,印象最深的是他们上课的场景。破旧昏暗的教室里,老师正在教孩子们看图说英文。图片上一只红彤彤的苹果,老师教读“apple”,孩子们跟着念。突然有个孩子说,去年过年的时候妈妈给我买过“apple”,是“red apple”,顿时其他孩子都笑成一团,  相似文献   

10.
几何课上,老师把我从迷迷糊糊的睡梦中叫醒,问:“和相交线对立的是什么线?”同桌提醒我:“平……平……”我如获珍宝地说:“苹果线!”语文课上,老师领我们读:“清晨的阳光一点也不耀眼。”我们跟着读:“清晨的阳光一点也不要脸!”英语课上,老师教了我们apple这个单词,老师说:“跟我读--苹果!”我们大声的读:“--苹--果--!!”生物课上,老师告诉我们水绵是自养植物,老师问:“还有什么是自养的?”我答:“人!”地理课上,老师提问睡梦中的我:“北在哪里?”我答:“在我头顶上啊,不是上北下南吗?”历史课上…  相似文献   

11.
有人提出“旁观”教育法,即当小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不要急于帮忙或包办代替,而要冷眼旁观,或者说是“逼”孩子自己去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从而使他逐渐形成坚强的性格。我的一位朋友不大相信,想亲自实践一下。他和儿子商量后把3岁的小孙女接到家里,和老伴儿一起对小孙女实施“旁观”教育。几个月后他对我说,小孙女真的长本事了。朋友说他忘不掉第一次对孩子实施“旁观”教育的情景,那无疑是一次情感高地上的坚守战。当小孙女想喝酸奶可就是不能把吸管插入奶中的时候,她的眼泪像无数颗沉甸甸的钢珠儿一样掉在了他们老两口的心窝上,使他们的心…  相似文献   

12.
八点钟左右,在一阵热烈的掌声中,李老师走进了教室。她穿着一身鲜艳的碎花连衣裙,提着一只鲜艳的布包。刚才有人介绍说李老师已经65岁了,不过我看她好像只有50多岁。李老师讲话的声音很好听,读的语调特别生动。听她读“河边走来一只狼”,我就好像真的看到了有一只凶恶的狼向我走来;而听她读“河边走来一只羊”,我就好像看到了有一只温顺的小羊向我走来。我小声地在座位上跟着学,可怎么也读不出李老师读的那种语气来。后来,李老师在示范读《桂林山水》中的一小节之前,她先请一位学员老师朗读一遍。我觉得那个学员老师已经读得…  相似文献   

13.
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与读书习惯比什么都重要。有了读书兴趣与习惯,孩子就可以自觉主动地去读书学习,就能提高读书学习的质量与速度,并让孩子享受到读书的乐趣。这样,就不愁孩子在学业上和做人处事方面不长进。那么,我是如何培养孙女的读书兴趣与读书习惯呢?“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身教重于言教。孙女美美从小就和我们一起过。在她四五岁看图识字时起,便在书房我的书桌旁,也给她安排一张书桌,还特地为她也做了一个小书柜,专门陈列她的看图识字等读物。自她读学前班之日起,每天和我同时在各自的书桌伏案学习。她温习功课、做作业和读课外书籍…  相似文献   

14.
我和将满两周岁的小孙女一起度暑假。一到中午,矛盾就来了。我要午睡,可她却玩得起劲。我刚躺下,她就捏鼻子,揪耳朵捂嘴巴,和我瞎缠,就是不让睡。瞌睡虫上了身,我还是迷迷糊糊入睡了。小孙女见我不睬她,就骑到我身上,用小手把我的大肚皮当着鼓儿,“咚咚咚、咚咚咚”地敲。我一气,在她小屁股上拍了两下。谁知她撒起娇来,打得轻,喊得重,哇哇地直哭“爷爷  相似文献   

15.
赵龙 《师道》2006,(6):38-39
最近,我在海安县实验小学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爷爷的芦笛》一课的教学。薛老师的课堂平实而不失精巧,本真而不虚伪,让听者如饮一杯清醇的碧螺春,香在嘴里,留在心间。在此,我选了几个在当时课堂上出现的细节,并谈谈这些细节带给我的启示和思考。“他读对了一半”在《爷爷的芦笛》第一课时的教学中,薛老师在黑板上写了“闸、踩、”,并请了一位学生来读,学生将“闸”读成了“j iá”,薛老师并没有简单地“告诉”学生正确的读音,而是这样做的:“这个字念‘j iá’,为什么这么念呢?”“因为它里面有一个字‘甲’。”“他读对了一半,‘闸…  相似文献   

16.
怎样搞好隔代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的孙女今年16岁了。在她2岁到6岁这一段时间里,由于她妈妈被选派去高校学习,于是,匆匆忙忙把5口人的“两个家”合并为“一个家”。我这个奶奶就成了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在此期间,我既得到了和孙女朝夕相处的欢乐,积累了一些“隔代教育”的经验,也遇到了不少祖辈家长都遇到过的问题,有困惑、有挫折、有体验,也有收获。在此,我谈几点主要的体会。一、必须建立融洽的三代人关系。大家庭中最大的烦恼是如何化解小矛盾、小冲突,融洽三代人的关系。孙女知道爷  相似文献   

17.
写作理论     
女儿不足四岁,小甲班。要考试,复述学过的故事,家长记录下来,上交老师,让她讲。讲了一个《小兔乖乖》,很好。还有《拔萝卜》“有个老爷爷种了一个萝卜,他对萝卜说……”卡壳了。要她好好想,她凝神了一会,忽然对我说:“爸爸,我脑袋里面在说话,很轻很轻。”我有点惊讶:“对了对了,那里你在想,是你自己在说话。”大学里上写作课,我在讲台上对学生讲,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化,要不  相似文献   

18.
宽容的魅力     
昨天下午五点半,我照例骑车去实验小学门口接七岁的孙女萌萌回家。孙女坐在车子上说:“我数学打了‘特优’,语文100分。”到家我打开她的作业本,无误。语文写话本(二年级)的题目是“在家里”。写的是午休时,她独自走到后阳台,搬上小马扎站上去从窗户上看楼下有没有小孩玩儿,下来时不小心带下了窗台上放的空牛奶锅盖子,玻璃锅盖打碎了。她奶奶没骂,给讲要小心的道理。最后表示下次要小心点儿。小孙女上二年级,三年多一直和我们在一起,在家里的事太多了,何以她在写话时单单选这样一件?由此我想到另一件事:去年年底,我在省城太原开小学语文第十…  相似文献   

19.
周萍 《师道》2003,(5):49-49
女儿放学一到家,就对我说:“妈妈,今天徐老师提问我的,我回答对了,她还对我笑呢。我们徐老师说过,她对你笑就是夸你。我们徐老师喜欢用表情跟我们说话。”从她兴奋的红彤彤的小脸蛋上,我能感受到,那个徐老师的笑对这个二年级的小学生是多么重要。这样的一种喜悦我似曾相识。眼前的女儿让我一下子想到了很久以前。当我像她这般大时,心里也曾藏着这样一句话:老师,你的笑对我很重要。我是在山东郊县的一个小山村读小学的。我还记得在那个傍着山依着水的小学校里遇着的第一位老师。她姓孙,叫什么名不知道。那个时候,老师的名字在我…  相似文献   

20.
郝玉梅 《师道》2002,(3):31
语文课上,一名学生正在读《难忘的一课》(人教版第十册):“……我看到上面有孔子,有诸葛亮,有郑成功,有孙中山。”“不对,顺序颠倒了。”我耐心地说,“不要紧张,把顺序读正确!”那学生又读了一遍,仍是“错”的。这时其他学生不干了,七嘴八舌地说:“老师,他读得没错。”拿过学生的课本一看,原来跟我的教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