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蔡晓洁 《文教资料》2011,(12):165-166
《文化生活》是高中思想政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和思维规律确定教学安排和教学方法。本文作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如何巧借哲学思维来解读文化教材和组织教学进行阐述,在剖析具体教例的同时指出创新教学方法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以《生活与哲学》为例,简单介绍翻转课堂对高中政治教学的积极作用,并基于翻转课堂理念探索教学创新路径,但愿能为高中政治教学水平提升起到些许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7,(26):81-82
高中政治教学中的《生活与哲学》是四个政治教学模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生活与哲学》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为"探究哲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因此,这部分的内容相对来说较为抽象,很多学生不能够很好地掌握其中的哲学意味。同时,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的限制,当前的《生活与哲学》教学也显得较为死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古诗词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和文化魅力,语言精练、内涵深刻,融知识于一体。对于高中生来说,学生已经掌握或是熟知了很多古诗词,其中不乏包含哲理的古诗。所以,教师就可以有效地将古诗词运用在《生活与哲学》教学课程中,不断增强教学效果,提高高中《生活与哲学》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课程《生活与哲学》模块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块,有着天然的一致性,但同时某些具体问题也存在表述上的分歧和理解上的递进关系。掌握好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对于改进思想政治课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少东 《广西教育》2014,(10):66-67
分析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五课、第六课中几处值得商榷的内容,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张维芸 《文教资料》2011,(19):109-110
生活与哲学常识这一部分内容理论性很强,具有概念性、抽象性、逻辑性强等特点,学生感到抽象难懂,枯燥无味,因而教师要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哲学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7.
杨明华 《文教资料》2012,(10):180-181
"留白",课堂中的"断臂维纳斯",它改变了课堂教学的单一节奏,填补了对话间隙留下的真空地带。课堂"留白"不仅在教学中有独特的艺术功效,更是适应了新课标倡导下的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哲学是思,是辩,是追问。哲学的理解,始终伴随着沉思、提问和解答。因此,在《生活与哲学》课教学更是要灵活运用"留白"艺术,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叶思冰 《文教资料》2013,(17):171-172
2004年《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实行将近十年,在推动新一轮课改的新形势下,作者再次深入解读《生活与哲学》课程标准,明确本模块的课程地位,进而准确把握政治教学新理念,倡导"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让教师寓教于乐、学生在乐中学。  相似文献   

9.
现行人教版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模块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通过本模块的教学,要让学生明白:学好哲学,终身受用的道理。吸引学生要做到:上好第一节课,引领学生走进《生活与哲学》;把复杂的理论简单化,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把哲学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兴趣。  相似文献   

10.
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是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要求。思政课的价值性不仅是由课程的政治属性决定的,还是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在价值性以及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决定的。思政课改革创新需要我们既见"思想政治",又见"理论课",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凸显课程价值引导与知识教育双重职能,努力将课程打造成为兼具思想性与时代性的优质"金课",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收获真知。  相似文献   

11.
高中思想政治课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的内容比较抽象,在生活与哲学的授课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视频导入法,小活动导入法,情境、图片导入法,问题导入法,复习提问法,热点导入法等几种课前导入方式。  相似文献   

12.
《生活与哲学》摈弃了《哲学常识》注重学科本位和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内容繁琐、偏难等不适应素质教育的因素,批判地吸收了《哲学常识》编写体例和课程资源开发上的优点,特别是整合、提炼、升华了《哲学常识》教学实践探索总结出来的组织、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成功经验,将高中哲学课程改革推向了实施素质教育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3.
王晶华 《新高考》2010,(5):29-30
题型一: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或蕴含着什么哲学道理?或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综合英语》作为英语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是进行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文章旨在探索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之立德树人的具体实施方案.教师应依据《国标》和《指南》中对于外语类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在教学计划环节中融入思政教育,立德树人元素.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深入分析文本材料,挖掘文章中的思政元素.通过采用线上线下的混...  相似文献   

15.
《法律与生活》教材是培育学生法治意识及提升学生法治能力的载体。教材内容主要来自新时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因此必须深刻理解教材的时代站位和教育价值。对于广大教师来说,教材内容不熟、教学经验从零开始,需要统筹教材与民法典,按照课程标准思维发展要求,协调好课堂教学内容和环节、课堂教学和课后实践。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大学)》(简称《读本》)作为重要的必修课程进入大学课堂,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又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根铸魂的重要举措。《读本》内容丰富、科学系统、问题明确、逻辑清晰、要点突出、针对性强,教师可根据其栏目设置特点,通过问题聚焦导学、要点梳理导学、思维导图导学、相关链接导学、延伸阅读导学、实践活动导学,引导大学生融会贯通地学、理论联系实际地学、纵横相连地学、拓展延伸地学,学出高度与深度、厚度与广度、温度与效度,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相似文献   

17.
《与妻书》是一篇催人泪下的绝命家书,感情真切,笔调百转千回,既缠绵悱恻又充满浩然正气,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这种艺术感染力体现在文本思绪语脉和遣词造句之中,需要细读细品。立足文本内部,把握思路,还原夫妻柔情与国家大义有机统一的抒情脉络;结合表意复杂的长句,揣摩它们的深层意蕴;侧重从用典雅正与句式错落有致等角度探析文本语言的雅致之美。  相似文献   

18.
如何在高中政治必修课《生活与哲学》的教学实践中运用情境教学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需不断研究和探索。但以下战行不可或缺:创设问题情境;设计探究情境;设置形象情境;开创思辨情境;营造体验情境。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为高校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对高校德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弟子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其"余力学文"的思想符合高校德育"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其所倡导的"孝弟、谨信、爱众、亲仁"等德目规范符合高校德育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要求;其所细述的行为规范符合高校德育成就大学生理想人格的最高目标。因此,将《弟子规》融入高校德育工作,对于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