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看了《怎样的“教”最有价值》一文,感触颇深,也由此联想到我的教学在学生心目中到底有怎样的价值?带着疑问,我在两个班中以“在老师给你所上的一年多的课中.令你最难忘的是哪节课”为题进行了一次调查。没有想到,调查的结果出人意料。两个班都是56个学生,在A班有27人写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这节课,而在B班中却只有3人写到,反差如此之大,原因何在呢?回顾自己曾上过的这节课,原来我是采用了不同的方案。  相似文献   

2.
法国有个一向以盛产葡萄而闻名的城市。葡萄种植园的园农们为了把成熟的葡萄早点儿卖出去,将摘下的葡萄堆放在路边,招揽过往的游客和顾主。尽管他们个个累得疲惫不堪。但是成筐的葡萄却很少有人问津。然而,有一个葡萄园里的生意却特别红火,前来买葡萄的人络绎不绝。而经营这个葡萄园的园主竟是一个年迈的老妇人。她觉得其他园主把葡萄摘下来,再拿去卖,既费时费力,  相似文献   

3.
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将整个课堂策划为一次妙趣横生的游戏。一、我从激发兴趣入手,观看了全国的政区图,带领学生一起踏上去新疆的旅程。知道了自己所在的方位和新疆的地理位置,逐渐让学生进入到新疆的情境之中。二、看到课题后,学生读题、质疑,我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为一条主线:葡萄沟在哪里?这里为什么要叫葡萄沟?葡萄沟里的葡萄多吗?那里的葡萄是什么样的?葡萄沟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学生带着问题浏览了课文,自己初步就所提问题作了一些简单的、概括性的回答,理清了课文主线,抓住了统领全…  相似文献   

4.
一、故事引路,兴趣盎然童话故事《七色花》浅显易懂,学生对这个故事的印象很深,感受也很深。于是,我抓住《做什么事最快乐》和《七色花》之间的契机,用一朵七色花来作板书,唤醒学生已有的认知,引导学生把新的认知,新的体验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使新旧知识融为一体。二、合作板书,主动探究《做什么事最快乐》一文中小青蛙和啄木鸟、水牛、蜜蜂的对话结构差不多,我抓住这个特点,采用看图说话,板书提示,分角色朗读,分角色表演等多种形式重点指导学生学习小青蛙和啄木鸟的对话,然后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小组合作学习小青蛙和水牛的…  相似文献   

5.
写在前面《长方体的体积》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长方体(二)第三个主题教材,本节课基于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第一学段)的特点,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以及它的展开图,理解了长方体、正方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7.
法国的南部,一向以盛产葡萄而闻名。葡萄种植园的园主们为了把成熟的葡萄早点儿卖出去,总是将摘下的葡萄堆放在路边,招徕过往的游客和顾主。尽管他们个个累得疲惫不堪,但成筐的葡萄却很少有人问津。有一个葡萄园的生意却特别的红火,前来买葡萄的人络绎不绝。经营这个葡萄园的园主是一个年迈的老妇人。她觉得其他园主把葡萄摘下来,再拿去卖,既费时费力,又无法满足游客尽情参与和自由挑选的愿望,可谓吃力不讨好。于是,她想了一个办法:凡是想买葡萄的人,只需在园子门口的铁罐里投放五个法郎,便可以在葡萄园里随意摘上一篮子葡萄。…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十册第32-34页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例1、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七的第4-7题。  相似文献   

9.
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我设计了如下课外作业:用10厘米、8厘米、6厘米长的铅丝各4根和8个橡皮泥团等材料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模型。此作业的设计旨在让学生能通过动手操作这一实践活动进一步感知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基本特征,同时为下面学习正方体的认识及其表面积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0.
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我设计了如下课外作业:用10厘米、8厘米、6厘米长的铅丝各4根和8个橡皮泥团等材料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模型。此作业的设计旨在让学生能通过动手操作这一实践活动进一步感知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基本特征,同时为下面学习正方体的认识及其表面积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1.
背景呈现:数学课程标准在"图形的认识"(第二学段)的具体目标中明确提出:应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的几何体的形状、大小及展开图,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如何让孩子们在体验感悟几何图形的动态生成中去主动建模呢?现笔者结合<长方体的认识>教学片段来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1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了解体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并会用“数方块”的方法求出物体体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主要目标是要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相似文献   

13.
王孙君 《河北教育》2005,(23):19-20
背景呈现:数学课程标准在“图形的认识”(第二学段)的具体目标中明确提出:应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的几何体的形状、大小及展开图,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如何让孩子们在体验感悟几何图形的动态生成中去主动建模呢?现笔者结合《长方体的认识》教学片段来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14.
王孙君 《河北教育》2005,(12):19-20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综合性学习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成为语文课程目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自觉贯彻课程标准的理念,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行动。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语文学科课程改革的标志蓬蓬勃勃地开展了起来,这一新的课程形式由于它的先天优势也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响应。  相似文献   

15.
长方体的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的基础上教学长方体的特点。是学生比较深入研究立体图形的开始,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图形的基础,是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根据大纲的要求,这节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观察实物,动手操作、分组讨论等活动,使学生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17.
师:(面带微笑,饱含激情地)同学们,你们现在已经是六年级的小学生了,一定学过或看过不少寓言故事,谁能告诉老师什么是寓言故事? 生:就是通过一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生:就是讲述一个故事,引起人们的思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正"长方体的认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对长方体有些感性认识,知道它的名称,并能够初步了解长方体的特征。由于是初步认识,因此教师不用对学生提更高的要求,加上学生对长方体已有了感性认识,所以这一课的教学目标较容易达成。我在研讨这一课时,把"长方体在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这一知识点定为本课的教学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在课前布置学生准备形  相似文献   

19.
"长方体的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的基础上教学长方体的特点。是学生比较深入研究立体图形的开始,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图形的基础,是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根据大纲的要求,这节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观察实物,动手操作、分组讨论等活动,使学生认识长方体的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通过观察图形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出长方体的面、棱的特点。能正确判断具体图形中的长、宽、高,发展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结合“勾股定理”网络课件设计制作和教学实践,就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高自主参与能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