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丽文人认为只有知识储备充实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认为积学影响着行文运笔,语言和创作风格。高丽文人主张积累儒家之文,佛家之典和文学典籍,主张能够融会贯通所积累的知识,从而形成了别具特色的积学观,这对于指导初学者的创作,去除高丽文人急功近利的创作思想,整治当时的模仿剽窃之风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邱会明 《新高考》2007,(10):4-5
作文是高考语文的重头戏。要把高考作文备考做足做细,并且做出成效,就不能不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一、积学储宝,做到有米为炊  相似文献   

3.
《新高考》2007,(10)
作文是高考语文的重头戏。要把高考作文备考做足做细,并且做出成效,就不能不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一、积学储宝,做到有米为炊  相似文献   

4.
周冬梅 《课外阅读》2011,(1):206-206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思考的过程,就是一个梳理的过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语文学习,绝对离不开积累与梳理,它应该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的始终。事实上,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承认这一点,它都暗含在这个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过程之中的。  相似文献   

5.
一、虚静由哲学向美学、文艺心理学的嬗变最早提出“虚静”这一概念的是老子。他说:“致虚极,守静笃”(《老子》十六章)。老子认为,宇宙的本体就是“道”,它是宇宙间万事万物产生的本原;同时,“道”又是认识的对象,并且是认识的最高目的。因此,人们对于万事万物的认识和观照都要进入到对其本原“道”的观照。然而在老子看来,“道”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具有“恍惚”的特征,一般人对它“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把握起来十分困难(《老子》十四章)。正是为了认识这种“道”,老子提出了“虚静”  相似文献   

6.
<正>古人云,不动笔墨不看书.古人说的动笔墨主要内容之一应该是做读书笔记、大凡做学问,从事学作之人,也无不把它作为一条成功的经验.但在目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做读书笔记却被一些教师和学生忽视,有的学生甚至不知读书笔记为何物.这种状况是令人忧虑的.就中学生的写作状况而言,一些学生由于没有重视做读书笔记,没有重视语言和知识的积累,他们写出的文章语言干瘪、苍白无力,一派“学生腔”.  相似文献   

7.
在高考中,有的好文章并不一定得高分,相反,一些不怎么出色的文章却得了高分,原因何在?有没有规律?我们怎样在高考中取得好分数,怎样使自己的分数上一个甚至两个档次?这是考生最关注的问题。本刊将从这个角度切入,陆续从内容的积累、结构的安排、具体与抽象、语言与思维、审题立意、善于联想及各种失误等方面,通过实例,分期进行具体地分析讲解。希望对同学们应试准备有所帮助,希望同学们的试卷充满阳光。  相似文献   

8.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古代审美心理学思想极为注重主观体验,着重心灵领悟,要求审美主体应在一种宁静平和的审美心境中直观人生的妙谛,在一种永恒悠深的时空结构中体悟宇宙的奥秘。正是这种虚静空明的审美态势,使中国古代审美心理学思想在审美活动方面形成“即目”与“神游”等两种主要的、极具民族特色的审美观照方式。前者强调“寓目辄书”、“即景入咏”、“应物斯感”,要求即目即景,重视所见所睹,认为审美主体必须走向自然,以当下的观物活动作为审美思维的契机;而后者则偏重于“凭虚构象”、“心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新考试精神要求学生“负责任地写作”,“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要有独立的写作思维”。有关人士透露了2005年高考作文的最新动向:“20%的考生因为作文写不好而落榜,高中语文新课标的实施,意味着高考作文面临‘大革命’。”鉴于此,作文备考不可缺少以下“四个结合”。  相似文献   

10.
物象由神意的传达到人性光辉的吐露,然后被纯化为人类情感符号。物象是由外在客观事物之像为人所感,进入大脑后被人内在主观情感所浸染,成为一种携带高浓度情感因子的主观物象,这种具有主观情感特性的物象就是兴象。兴象介于物象和意象之间。当这些携带情感因子的兴象聚积于大脑便是兴会。兴会在偶发因素的刺激下实现瞬间的贯通就是会通。人在会通阶段可超越有限生命的束缚,获得极大的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11.
<正>当今中学生年龄不大,阅历有限,鲜有足够的生活积累和丰富的人生认识,作文则常为无米之炊,做人则缺乏经验教训。那么,如何才能高效快捷地充实学生的底气呢?笔者以为只有通过广泛阅读,才能积学储宝。一、阅读需取舍——有所读,有所不读阅读首先要解决取舍问题,即有所读,有所不读。而今书籍浩如烟海,一个人即使焚膏继晷,"皓首"也不可能"穷经"。书是药,具备两种功能:一是良药,药到病除;一是毒药,置人于死地。辨识能力尚差的学生一头扎进  相似文献   

12.
古代文论关于文学作品(主要是诗歌)创作动机论的观点,首先当推“诗言志”。《尚书·尧典》所谓“诗言志”的本来意思是:诗是用来表达作者内心的真情实意的。然而,“诗言志”这种原始创作动机论被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和后世儒家硬性曲解为合乎封建礼法规范的创作动机论了。儒家学者强调  相似文献   

13.
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红楼梦》。四大古典戏剧:《窦娥冤》、《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寻夫》、《梁山伯与祝英  相似文献   

14.
“自然说”在中国古典诗学中一直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价值。本文概述历代诗论家从不同角度研究“自然说”的状况,指出:中国古代的诗论家都十分重视自然的问题,认为自然是中国诗歌艺术的主要风格特征,但自然天成的诗歌风格其间也有一个技巧锤炼的过程,自然和技巧并不相矛盾,许多优秀诗人、诗论家也看到了并重视技巧与自然天成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孔子的高徒子夏是儒家经学的重要传承者。他在治学从教的一生中形成了一系列关于"学"的思想,诸如"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等,成为当今人们耳熟能详的名言。他的这些思想至今仍为人们求学路上一盏闪耀的指明灯。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诗歌意境的产生,以实生虚,大致有四类:一是将若干真切清晰的小景并列在一起;二是将若干气势开阔的景象组合起来;三是大景与小景错落搭配;四是眼前之景和想象之景交替转换,以此生成虚的“意境”。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名实论”的心理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概述了中国古代名实论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并详细论述了中国古代名实论的认识心理学思想和管理心理学思想。  相似文献   

18.
“情性”说,在中国古代文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的产生、发展,贯穿了整部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勾勒发展轮廓,探索历史演变,弄清内在含意,对于继承古代文论的丰富遗产,建立和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不无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史的研究经历了单一研究传统的发展时期,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研究中的问题日益突显,充分考虑中国传统化的特征以及心理学发展的轨迹,对中国心理学思想史的研究重新进行定位,使其研究走向具有多元研究传统的新时期,同时应当至力于运用新的研究策略进行具体研究,从而促进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研究的进一步繁荣。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史的研究经历了单一研究传统的发展时期 ,随着时代的发展 ,传统研究中的问题日益突显 ,充分考虑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以及心理学发展的轨迹 ,对中国心理学思想史的研究重新进行定位 ,使其研究走向具有多元研究传统的新时期 ,同时应当致力于运用新的研究策略进行具体研究 ,从而促进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研究的进一步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