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9 毫秒
1.
我第一次见王皓是在一、二队升降级比赛的时候,王皓代表二队参加竞争,但由于技不如人没能升上一队。当时他给我的感觉是打法新颖但没有特点,所以没有引起我特别的关注。在1999年开始的超级联赛中,马林代表八一工商银行俱乐部打球,王皓与他在同一俱乐部,但仅仅是一个替补队员,基本上不了场。  相似文献   

2.
我开始喜欢王皓的理由几乎没人相信:从来不关注体育,从来没听过“王皓”,只因为广州世乒赛期间我听见他的名字,我就觉得我一定会喜欢他——一个还不知道长什么样的乒乓球运动员。因为这个“一听钟情”,我每天翻着报纸,看着电视,寻找他鲜有的身影,把有关他的每一篇报道都单独摘抄,每一张图片都单独剪贴。这些便是当时我所能做到的“喜欢”。  相似文献   

3.
2008年3月2日晚,广州体育馆,第49届世乒赛团体赛男团决赛第二盘,王皓对阵李廷祐,大比分2比1,第4局10比9、随着后者一记回球下网,央视的直播镜头立即切换到了教练席上,王皓的主管教练吴敬平振臂高呼,他整场比赛一直凝重的表情骤然舒展。  相似文献   

4.
《乒乓世界》2005,(11):116-117
近来论坛上关注王皓的帖子满天飞,且都炙手可热,归纳观点,无非是技术流与心理流两派:前者认为王皓的技术组合有缺陷,劝其加强正手的有之,建议他补练推挡的也不乏其人;后一派则指摘王皓的心理素质过于暗弱,缺少韩国人那种狼性精神和中国顶尖选手那种霸气,绣花枕头,面瓜一个。自从王皓奥运会后接连输球以来,这两派在各个论坛上相互交织,对王皓的关注、探讨甚至谩骂超过了任何一位国乒新人。各派激战正酣之际,且容小老儿插句嘴,说说我眼中的王皓。  相似文献   

5.
张凡 《乒乓世界》2007,(2):18-19
王皓2000年1月份从二队上来就到了吴敬平这个组。吴敬平说,当时并没有"看好他"。但王皓以飞快的速度成长着。2001年埃及公开赛王皓拿了冠军。老蔡(蔡振华)问吴敬平:"老吴,想不想让王皓打2004年奥运会?""啊,我当时心里一愣,确实没想过,那时王皓刚露点头,还嫩。不过这么一说也觉得拼两年没准还真有戏,就在王皓身上多投入了一点。到了2008年王皓肯定是领军人物,所以当时我也特别希望他能去雅典。"  相似文献   

6.
侯昌 《乒乓世界》2013,(9):138-138
北京时间5月20日,第52届世乒赛男单决赛在法国巴黎贝尔西体育馆如期上演,年仅25岁的“大满贯”得主张继科再一次和队友王皓上演巅峰对决。作为一名狂热的蝌蚪,我在电脑屏幕前仔细观看了直播的始末。  相似文献   

7.
对ExCel体育馆的传闻已经听过很多,场馆不够豪华甚至有些简陋,小飞虫时不时会光临训练,比赛场地的蓝色地胶让人感觉如履薄冰。王皓环顾这一切说,他很平静。  相似文献   

8.
柯瑞子 《乒乓世界》2012,(12):18-19
王皓最终挤掉孔令辉,获得雅典奥运会单打名额,是个意外;王皓作为中国队的三号,一路杀进决赛,是个意外;决赛中王皓被韩国独狼柳承敏——一个从来没有输过的对手击败,更是个意外。这是那届奥运会中国乒乓球队丢掉的唯一一块金牌,也是男乒以及中国球迷心中永远的痛。赛后刘国梁搂着王皓走出体育馆的那一幕至今令人唏嘘不已。  相似文献   

9.
钻石级的较量 刘国梁:“全运会的时候我在想,原来马琳老打第二,开玩笑说他是千年老二;后来王皓一出现,马琳把这帽子给王皓了,再后来马琳在北京奥运会拿了单打冠军。  相似文献   

10.
一次偶然的机遇,笔者认识了著名书法家费新我先生。记得那是在1974年,经吴县革委会批准,吴县体育军事接管线选择在群众体育开展比较活跃的木渎镇,将原露天灯光篮球场改建成室内体育馆,总面积达1623平方米,看台上有1200个座位,二楼为招待所,成为当时率先在苏州地区有体育馆的县。峻工前夕,经县文教局杜大鹏先生的介绍,请费新我先生书写“吴县体育馆”馆名,从多幅书稿中挑出一幅,木渎镇上的“吴县体育馆”五个大字就中出自费老之手。从此,笔者与费老有了往来,接触中他谈到书法与体育的见解,至今记忆犹新,令人回味。那是1981年,费新我先生已79…  相似文献   

11.
《乒乓世界》2007,(7):I0017-I0017
WH2008:我认为马琳、王励勤、王皓是最有可能入选的三个人。无论从技术还是心理上来说,他们应该都是最成熟、最棒的。大力年龄虽然大点儿,但是他的体能非常好,这也为他的入选和在赛场上的表现奠定了基础;马琳经验丰富,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极强是他入选的砝码;而王皓正处在高峰期,冲劲非常大,稳定性也比以往有了明显提高。再从赛制上来说。他们配合双打成绩也不错,所以我还是看好他们。  相似文献   

12.
采访陈玘的时候,他午睡刚醒,下午要比赛,正坐在宾馆的床上粘拍子。听到我要问他关于王皓的问题,他一边眯着没戴隐形眼镜的眼睛满床满地找压胶皮的那根棍子,一边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你问吧!你问我就回答!"于是采访就在他找棍子的过程中进行,期间夹杂着掀被子、翻箱子、趴在地上瞅床底下以及和单明杰关于上午在哪里用过那根透明塑料棍子的对话。陈玘和王皓的友谊最初体现在公众面前的是47届多哈世乒赛团体赛赛场,那一次王皓从第五号直接打到了第三号,而  相似文献   

13.
在国家队人称“教授”的吴敬平戴着副眼镜,一派斯文,他一直觉得自己是块读书的料,却走了体育这条路。打球没进过国家队,在省里没做过主教练,没有任何资历的他却因为1991年国家队的一纸调令改变了人生轨迹,将马林、王皓两种完全不同的直板类型都带到了最顶尖的层次是他最大的骄傲,他说自己这是“歪打正着”。[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正>2015年1月31日,由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篮球分会主办,山东省日照第一中学、日照市篮球运动协会承办,山东省日照市教育局、山东省日照市体育局、山东体育学院、日照市胜和石业有限责任公司、山东省日照海鹰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共同协办的"第十届全国重点校中学生男子篮球锦标赛"在山东体育学院体育馆开幕。参加开幕式的领导有中国中学生体育  相似文献   

15.
栾蓝 《乒乓世界》2012,(6):30-33
2012年3月25日一大早,王励勤跟王皓、张继科、马龙、马琳、许昕一起走进威斯特法伦体育馆,准备进行适应性训练。  相似文献   

16.
章言 《新体育》2005,(9):36-37
“一年了,我没有打过什么特别精彩的比赛。”——王皓与王皓的采访约在一家咖啡厅。窗外下着雨,王皓坐在记者对面,身上那件白色的背心显得脸亮亮的,笑容又是那么灿烂,与窗外的阴霾形成强烈的反差。与王皓聊的话题其实很不轻松。从雅典奥运会至今这一年的时间里,王皓在所有的国际比赛中均与单打冠军无缘。每次,他带着希望出征,却都只能揣着失望返程。  相似文献   

17.
鲁能杯中国乒乓球俱乐部超级联赛的开幕式隆重而又热闹,在山东省体育中心体育馆里,看台上整齐地排列着五颜六色的方阵,锣鼓声、呐喊声此起彼伏。  相似文献   

18.
《乒乓世界》2013,(2):24-26
1月19日,2012“CCTV体坛风云人物”颁奖盛典在国家体育馆隆重举行。刘国梁、王皓、张继科作为提名奖获得者,前奥运冠军王涛、吕林、乔红作为特邀嘉宾盛装出席颁奖仪式。  相似文献   

19.
放高球琐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梁 《乒乓世界》2005,(6):102-102
在上海世乒赛中,梅兹可谓最大的一匹“黑马”,其实单以实力而论,他早已跻身一流,之所以被球迷视为黑马.是因为他连胜王皓和郝帅,而且过程颇具戏剧性。梅兹的放高球在一般人看来只是迫不得已的被动防守,在他手中却化腐朽为神奇,放死了王皓五个,放死了郝帅七个,可以说这十二分是梅兹连过两关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当柳承敏和金择洙为韩国十六年后重新得到的奥运会男子单打冠军欣喜若狂时,王皓和刘国梁悄然离开了赛场。王皓落寞的身影、咬紧牙强忍着泪水、面时突如其来的失败而显得呆滞的表情,让很多人掉下了眼泪。但很快,人们又会被别的比赛所吸引。这就是体育的魅力,可以带给人欢乐与悲伤。但有两个人,在男单决赛结束后的日子里,泪水依然一次次充满眼眶,他们陪着王皓经历了人生中的第一道大坎,默默地和他共同承受着压力。他们在王皓最难熬的时候,说出了最朴实但足以感动天地的一句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