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拍照片:从记录孩子成长开始 27年前一个深秋的夜晚,"小王子"诞生. 我为他拍下第一幅照片,是裸照.这裸照不轻易示人,至今是我最得意的作品. 我为"小王子"拍照,从中得到许多乐趣.孩子的脸是最天真的,他的喜怒哀乐,全写在脸上.每次带"小王子"逛过公园,拍过照片,跨上自行车往回骑的时候,都要问问他的感受:今天玩得开心不开心啊?他有时说开心,有时直接就说:不开心!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名图片编辑,笔者不止一次地思索:如果一个记者到一个地方采访时,适合写文字的写文字,适合拍照片的拍照片--即宜文则文、宜图则图;如果对于某些本可以一个人完成的任务不再用多人同去,那么这将对新闻工作、对个人业务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一小时之内蹬车采访1995年11月3日是我们《家庭周刊》出报的日子,也是下一期报纸定稿定盘的日子。上午我们都在工作台前忙碌着,约中午11点20分,我边看稿子边拿起手边铃铃作响的电话:“喂,”原来是我报摄影记者成静平:“夏欣吗?跟你说件事,前几天,我去广渠门中学宏志班拍照片,有个学生的母亲走失了,这孩子特懂事,一直在到处找他的妈妈,而且,他妈妈有精神病,家特别穷。现在  相似文献   

4.
□访谈实录 『撤销摄影部对摄影记者行业是致命的打击』 张志安、刘虹岑(以下简称"张"):最近《芝加哥太阳时报》宣布撤销摄影部①,并要求文字记者要会拍照片.你看到这个消息,当时的感受和判断是什么? 杜江(以下简称"杜"):当时,我觉得这个消息的冲击力比较大.最近的坏消息很多,但像这样坏的消息还不是很多.这个消息带来的打击是遍及整个新闻摄影行业的.  相似文献   

5.
闲谈,时有媒体老总发牢骚:上级 管得严,整天打招呼,自已挨批写检查,比小学生还苦;有些媒体的记者则埋怨:自己跑的"口"的领导更厉害,送审的稿子,该改的他不该,不该改的地方他全给该了.这里所谓"上级"、"领导",大家都明白,说的是比媒体级别更高、权势更大的党政主管部门.  相似文献   

6.
到过河南兰考焦裕禄纪念馆的人会发现,焦裕禄在兰考工作时的照片少之又少。是当时的经济条件所限,没有照相设备?答案是否定的。事实上,当时的县委通讯干事刘俊生随焦裕禄下乡时,焦裕禄都会交代一句:“带着你的照相机。”但是,每当要给他照相时,他却不干了,还说咱拍照片有啥用,言下之意,应该把镜头对准劳动群众。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新闻记的“两翼”?通俗地讲是既能写章又能拍照片。  相似文献   

8.
正1.要么全力以赴地干,要么早点滚蛋,在任何一个位置混日子迟早会有人拿你开刀,你要明白,做企业不是做慈善,如果你愿意被慈善,我建议你去要饭。2.别把老板和上司当傻子,他装傻不等于真傻,不追究不代表他不记得,只是他给你机会去磨练,你的这些小伎俩他早就比你耍得专业几百倍了,不然他也不敢坐上这个位置。3.别见人就说你有多苦,说久了一定会成为公司里最苦的那一个,苦了这么久还拿不出解决办法,只能说明你不是智商有问题就是情商有缺陷,因为没人在乎你苦的过程,只在意你得意的结果,包括你自己。4.对工作,一诺千金,言出必行,每次放空炮,还有谁会相信你能做好,凭什么让公司给你最好的资源。5.别以为自己很牛,真要觉得自己很牛,童工作结果出来看,这比你吹一万次牛更有说服力,更能得到公司的认可。  相似文献   

9.
许林 《新闻实践》2010,(3):9-11
金像奖涉假披露缘起 2009年12月31日16点多,我与老伴正在北京王府井给孙女买小金锁,手机响了,是中国青年报图片总监贺延光的电话,他约我有事面谈。见面后.直性子的延光单刀直人地问我:“认识桑玉柱吗?”我说:“不认识。我只知道他是个拍照片的。”“郎琦呢?”他又问。“郎琦我知道,他是《吉林画报》的老人儿,树挂拍得很好。可我没与他接触过。”紧接着,他就说:“桑玉柱获得的金像奖掺假了。”  相似文献   

10.
世上最苦的事是什么?有人回答说:写文章.世上最愉快的事是什么?有人回答说:写文章.是的,我们确实能举出许多被写文章、作诗弄得苦不堪言的例子.这样的例子,甚而不必到古代的书塾里去找,就是在当代中学的作文课上也能发现.老师把作文题目写在黑板上,随即就会看到许多皱起的眉,许多沮丧的脸,还可能会听到很有苦意的唏嘘声.  相似文献   

11.
李国  李娜 《新闻三昧》2013,(7):24-31
寻梦:不信摆脱不了宿命 "我是镇上第一批万元户,却没有发家!"说这话时,经历过三次创业失败的邹先荣黯然地低下头,拳头握紧又松了下来,几分落寞、几分不甘.经历过食不果腹的贫苦,他对成功的向往十分强烈 上世纪60年代,邹先荣出生在一个世代农耕的贫苦家庭."稀饭不见几粒米,充饥全靠白鳝泥,衣服补丁连成片,兄妹两年才能换新装".这是他对儿时的全部记忆.1979年,邹先荣高中毕业,那一年他16岁,在他眼里那不是花季、亦不是雨季,而是烈日暴晒下的汗流浃背,是整日与锄头、背篓、粪桶相伴的清贫日子.即使在今天,邹先荣回忆起曾经在农村时的生活,仍然会紧锁眉头、摇头感叹,看得出来,那份"苦"已深深地隽刻在他的心里,挥之不去.  相似文献   

12.
一天,著名作家刘绍棠应邀到南开大学讲学。他讲到文学创作要坚持党性原则时说:“即使真实的东西,也是有所写和有所不写的,无产阶级的文学更是如此。”这时,一位学生向他递了一张纸条,上写:“刘老师,您说作家要有所写和有所不写,我觉得不应该这样。既然是真实的,就是存在的,存在的就应该给予表现,就可以写。”刘就开玩笑说:“你把你的学生证拿给我看看好吗?”递条子的姑娘呈现迷惑和茫然的神情,刘微笑地解释说:“我是要看看,你的学生证上是不是贴着脸上长疤的照片。”这位姑娘更感莫名其妙:“长疤时谁拍照片啊?怪寒碜。”刘因势利导地说:“是呀!你不在  相似文献   

13.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的爸爸王芸生生前很喜欢这两句诗,曾一再问我:“你知道这两句诗的诗魂是哪两个字吗?”我说:“当然是勤和苦两个字喽!”他点点头,“知道这两个字,到懂得这两个字,以至做到这两个字,不容易呀!路很长!很长呀!……”接着,他目光深邃地望着远方。每每在此时,我从爸爸的目光中,似乎就看到了他一生苦学苦斗的坎坷路程。我和爸爸一直生活在一起。三十八年来,从他的身上得到了许多知识和启发。我是学文搞艺术的,在创作剧本过程中每当遇到一些历史人物的轶事、历代的典故、甚至怪字和难题,我张口就问,爸爸是每问必答,原原本本侃侃而谈。从历史  相似文献   

14.
机智的“唐老鸭”“唐老鸭”乃新华社摄影记者唐师曾之昵称。这位“新华名记”最近由于刚刚结束不久的海湾战争成了新闻人物。在海湾战争爆发前后一个半月的时同里,唐师曾从巴格达到安曼,又从安曼到以色列的特拉维夫城。他拍照片、写消息、写通讯,几乎天天发稿。装傻,是唐师曾应付难题的绝招。这回到巴格达,他还真用上了。在巴格达机场采访联合国秘书长时,军警命令所有记者列队进入一间屋子与德奎利亚尔见面。唐师曾开始规规矩矩,可趁士兵不注  相似文献   

15.
苦矣,乐矣!     
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有苦有乐。我在从事专职通讯工作近年的实践中,就有这个体会:这是一件苦差事,但苦中有乐,乐中有苦,苦在其中,乐亦在其中。说其苦,是因为一篇报道的完成要吃几道苦,要历经采访的劳顿之苦,写作的费神之苦,还有发表前的苦盼、石沉大海的失落感苦,这些倘不必赘言的话,那么,往往还要历经不被人理解的苦,这可谓苦中之苦。笔者  相似文献   

16.
定西市地处甘肃省中部,自然条件极其严酷,是全国闻名的"苦地",一个"苦"字浓缩了定西的贫困历史和奋斗历程,"苦熬""苦要",更有"苦斗""苦干",构成了最富定西特色的新闻资源. 真实记录:"苦斗"历史感人至深 改革开放后,定西人民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发扬"三苦"精神,治穷致富,以改造山河、发展经济的骄人业绩再次引起世人关注.1999年,定西市提前实现整体基本解决温饱,被称为"历史性的跨越".  相似文献   

17.
习惯上,人们往往以为拍照片是在按快门的一瞬间完成的事。假如真的这么想,那么实地拍摄时,就会陷入迷惘。在这一瞬间,拍摄者应当扪心自问:我想通过这张照片说些什么?细究起来,这种自我暗示或曰自我提醒应该是在拍摄那一瞬间之前。当您发现一个值得拍的事件、场景或人物时,您随之就进入了快速判断:能拍下来什么?借此可表现点什么主题?哪一刹那、从哪个角度  相似文献   

18.
日前,在第八届平顶山市“十大杰出青年”表彰会上,评委会给张朝岑的颁奖词里有这样两句话:“张朝岑是个精神侠客。他是物质的贫者,却是精神的贵族。”“等我经济条件好了,我一定尽力帮助他们”张朝岑是鲁山县广播电视局的一名新闻记者。他出生在大山深处的鲁山县尧山镇,由于父母双亡,尚未成年的他面对无尽的艰辛,用稚嫩的双肩挑起了与他年龄不相称的重担。十四五岁的他,上山背过坑木、抬过石头、做过砖瓦。艰难的生活经历,让他了解了农民的苦,清楚了农民的难,他暗暗发誓:等我经济条件好了,我一定尽力帮助他们。在繁重的劳作之余,张朝岑发奋…  相似文献   

19.
最近,与一位地市报老总聊天.对报业市场上的风风雨雨,他提出一个明摆着却又容易让人忽视的问题:为什么地市报总是办不好? 按理说,地市报扎根一地,有政治优势、地缘优势、人缘优势和资源优势.以一地之市场和资源,养活一张地市报及其子报刊绰绰有余.现实是,很多地市报呈现出共有的"特色":内容一般、经营困难,吃饭困难、人心疏懒.为什么坐拥金山却成了"苦孩子"?这么多优势咋就不结果呢?  相似文献   

20.
近视,是从事费目力工作的人们的一种常见的疾病。特别是长期做文字工作的人,更容易得这种病。自古以来,就有许多文人为它所苦,白居易就是其中之一,他在《眼暗》一时中写道:“早年勤倦看书苦,晚年悲伤出泪多,眼损不知多自取,病成方悟欲如何,夜昏乍似灯将灭,朝闇长疑镜未磨,千药万方治不得,唯应闭目学头陀。”这里,他流露了受视力减退时的苦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