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校本教研”有点像“是熟悉的陌生人”。说熟悉,是因为当前关“于校本教研”话语系统中的某“些道理“”方法”在已往的实践中是能找到些蛛丝马迹的;“说陌生”,是因为看起来并不那么遥远“的校本教研”又总是与我们有那么一段距离。走进校本教研的关键可能便是要“在熟悉”与  相似文献   

2.
在这个崇尚“校本”的时代里,与“校本课程”、“校本培训”等一样,“校本教研”也是遍地开花。在我去过的许多实验学校里,“校本教研”都已成为学校日常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随手点击“校本教研”这个词,网上的相关文章铺天盖地——这是一个热得发烫的时尚概念。但仔细检索这些文章,再加上亲身经历许多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一个问题时常萦绕在心头:“校本教研”到底为什么?这是一个原点性、基础性的问题。有些“校本教研”效果不佳,甚至出现某种偏差,往往是因为偏离了“校本教研”的原点。之所以要有“校本教研”,首先是为了呼应…  相似文献   

3.
当下,“校本教研”因时而立,成为推动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校本教研既然是“以学校为根本”——基于学校,通过学校,为了学校,那么,作为学校首脑的校长,自然是最重要最关键的人物了。教研能不能“校本”得起来并且能“校本”得下去,就看这一校之长怎么管、怎么推、怎么带了。思量起来,对校长来说有四怕。  相似文献   

4.
校本教研是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校本教研”成为多频词,不时回响在耳际、跳跃于眼前。一天,有教师问我:“校本教研是什么?”我不敢好为人师,反问:“你希望校本教研是什么?”这位教师若有所思,说:“校本教研?不就是学校、教师本来要做的事情么?这事,过去做了,做得不够,现在看来不做好是不行了。”——我想,这番话不无道理。  相似文献   

5.
“校本教研”,其蕴涵的基本理念应为:学校是“校本教研”的基础.“校本教研”的问题是从学校教学实践中归纳和汇集的;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校本教研”应该是所有教师的权利和责任: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校本教研”的直接目的,“校本教研”必须植根于教学实际。根据以上校本教研“为了学校、在学校中、  相似文献   

6.
现在很多中学教师缺乏“校本教研”的主动性.把“校本教研”当作是额外的、沉重的负担来看待。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师价值感的缺失,通俗地说,就是觉得开展“校本教研”不值得。这里的“价值感”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社会意义,二是个人意义。  相似文献   

7.
如果说上述言论是校本教研的“应然”的话,那么,校本教研的实际现状离这样的目标尚有一定的差距。在学校的实践中,校本教研流于形式、教师漠视校本教研等情况还比较普遍。为什么想象中教师会欣然接受并乐在其中的一个事物会遭遇这样的情况呢?  相似文献   

8.
随着校本教研的深入开展,“平台”一词被广泛运用,何谓“平台”?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注解有三:①晒台;②平房;③生产和施工过程中为操作方便而设置的工作台。那么,如何理解校本教研中的“平台”呢?校本教研中的“平台”可这样理解:为解决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由学校根据实际创建的一系列新的工作模式与工作内容。校本教研中的“平台”包括这些方面:教学教研活动、课题研究、  相似文献   

9.
校本教研是为了改进学校教育教学,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实际出发,主要依托学校自身资源优势、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我认为,在一般意义上,“校本教研”不是“教研”的组成部分,两者之间没有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或者从属关系;“校本教研”是“教研”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本质规定和形态体现——“校本”二字不是对“教研”的修饰和限制,而是强调和突出。当下的“教研”应该是“校本教研”;如果也有“非校本教研”的话,那往往存在于学校少数精英分子的研究生涯之中,因为他们常常有较多的甚至更多的校外视野、校外研究。另一方面,“校本教研”并不仅仅指向于校本课程,尽管校本课程是它十分重要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校本教研过分强调区域性推进及校本教研制度的创建,没有把握校本教研的核心任务,这是对校本教研认识上的一个误区。其实,校本教研作为一种研究范式,其内涵是行动研究,校本教研应还“政”于校、还“研”于校,积极向个性化方向转换。  相似文献   

11.
在这个崇尚“校本”的时代里,与“校本课程”、“校本培训”等一样,“校本教研”也是遍地开花。在我去过的许多实验学校里,“校本教研”都已成为学校日常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随手点击“校本教研”这个词,网上的相关文章铺天盖地——这几乎是一个热得发烫的时尚概念。但仔细检索这些文章,再加上亲身经历许多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一个问题时常萦绕在心头:“校本教研”到底为什么?这是一个原点性、基础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校本教研”与“校本行动研究”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教学是教师的日常工作,教学研究属于工作性研究。从这个意义上说,  相似文献   

13.
贯彻新课标以来,“校本教研”呼唤教育理论工作者、研究者关注校本,走向校本,促使“教研回归学校,回归教师,回归教学”。下面结合目前校本教研的探索情况,就校本教研的内涵与特性、校本教研的价值与意义及校本教研的策略等作深入的探究。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教研在学校工作中的作用日益显著。那么,作为刚刚实施“课改”的农村中小学,如何开展好校本教研工作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层面抓起:  相似文献   

15.
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与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海勃湾实验区联合举办“校本教研实践策略研讨会”,主要涉及了校本教研实践层面的多项内容:“校本教研的实践策略”、“校本教研的基本理论”、“问题解决螺旋式提升策略”、“校本教研的队伍建设与研究成长”、“校本教研的问题与问题解决”、“校本教研的制度建设”、“校本教研的化建设”等。  相似文献   

16.
校本教研是引导教育进步,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主要途径,是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推进策略。正如熊川武老师所说,“教研是教师的幸福之源”,能使教师得到“学生的爱戴感、教学的胜任感、探究的新鲜感、成功的愉悦感”。那么,如何让教师在校本教研中获得职业幸福,让校本教研成为教师的幸福之源?笔者所在学校遵循以下行为策略开展校本教研并取得一定收效。  相似文献   

17.
当前,校本教研的热潮正在各地区和学校兴起,但在认识和实践层面均存在一些误区,主要表现在:“闭关自守”的校本教研、“好高骛远”的校本教研、“装点门面”的校本教研、骨干教师的校本教研、人本背反的校本教研等方面分析上述误区的表现、成因,探讨如何走出误区,可以为校本教研的有效开展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人本背反是校本教研的最大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总是伴以新名词的闪亮登场。新名词应接不暇,也能从一个侧面反映改革的声势之大和力度之强。这不,“人本”还没凉呢,“校本”又热起来了。“校本教研”就是其一。关于“校本教研”,专家们说这是为保证新课程改革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推进策略”。这就莫怪大家都忙着时髦了——  相似文献   

19.
校本教研对于广大教师而言,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它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到来而到来,陌生是广大教师对它有点儿一知半解,经过几年的探讨仍然处于浅显理解的层面。然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校本教研对于中国的基础教育事业的拓展是十分有益的。只有创新,才有发展;只有研究,才有创新。只有学习,才有研究。  相似文献   

20.
校本教研是推进改革的一项重要策略,也是我校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的需要改进教研制度的一种必然选择。2003年11月成都市教导主任校本教研培训后,我校确立了以校本教研为突破口,积极推进课程改革的工作策略,创生了以“案例学课、自主备课、互动说课、抽签上课、案例评课”为范式的校本学习教研体系,取得了成效。我们本着边实践、边总结、边提高的原则,在新的学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