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雪》是鲁迅散文诗集《野草》中的一首散文诗,被收编在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中。在这篇文章里,作者不惜笔墨,通篇采用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描绘江南的雪与朔方的雪,极写江南雪的柔美和朔方雪的壮美,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江南雪的眷恋和对朔方雪的热恋、执着追求。一、江南的雪文章一开头,作者就把暖国的雨与朔方的雪进行对比,突出朔方雪的冰冷、坚硬、灿烂,同时自然引出江南的雪。写江南的雪,作者只用了"滋润美艳之至"几个字就高度概括了它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课本中选编的李乐薇的散文《我的空中楼阁》进行了语言的赏析。从修辞学的角度,分析了散文的音韵美、形象美、映衬美这三大特点。充分感受了散文即是美文。  相似文献   

3.
4.
张东芳 《考试周刊》2011,(16):29-30
明代的评论家朱权曾经评价《西厢记》:"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有佳句,若玉环之出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浦。"曹雪芹也曾借《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之口评价《西厢记》,说读过之后顿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课文《长亭送别》是《西厢记》的节选,写的是张生赴京赶考,莺莺送别的情景,抒发了莺莺离别时的痛苦心情。我们读完此文,也无不为莺莺和张生之间的真挚情意所感动。这份感动,与本文富有文采的戏曲语言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5.
《荷塘月色》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写景抒情散文。读之如品美酒.愈品愈觉浓香醇郁.让人陶醉其中;读罢掩卷思之,溶溶的月色.田田的荷叶,亭亭玉立的荷花铭刻心中。《荷塘月色》的语言可谓有一种“浓妆淡抹总相宜”的恰到好处的美。诚然,语言是文字的载体.这里我们从四个方面赏析一下《荷塘月色》的语言美.  相似文献   

6.
JIAO 《看雪》是小学语文第三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共11个自然段,讲在冬天,我国台湾省很难看到雪,北京却能看到雪,通过侃雪表现了宝岛台湾的儿童与祖国大陆的儿童盼望着祖国早日统一的共同心愿。教学本课,教师应培养学生理解字词句的能力,体会句子的意思,弄清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1.出示日月潭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转入课题:台湾四季常青,很少见雪,只有过春节的时候,孩子们才能在商店的橱窗里看到美丽的雪景。2.运用课件展示北方雪景图,引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下雪的景…  相似文献   

7.
解读鲁迅小说《祝福》的时候,可将研究的目光投向课文中几处"雪"的描写,抓住其中一些细节描写,就可以发现不管小说讲的是谁的故事,其实都是社会的故事,读"谁"的故事,也是为了读懂一个社会。  相似文献   

8.
《儿女英雄传》是我国古代小说史上的不朽名著,素以语言美而著称于世,它的语言俏皮、幽默、本色、生动,极有特色。具体而言之,它吸收了话本这一体裁的某些优秀的表达方式,汲取了民间语汇词汇的精华,分别从叙述语言、描写语言及人物对话语言等三个方面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了中国古代白话小说语言的特色之美。  相似文献   

9.
李玉琴 《湖北教育》2001,(11):34-34
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认为“美的根源在于心灵”。确实,美育可以潜移默化地净化受教育者的心灵,而达到陶冶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最终目的。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不但能使语文教学更为生动、直观,而且丰富了美育的内容,使美育的形式向多样化发展。 以小语第十册《月光曲》一文为例,挖掘课文中美的因素,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课文理解能力,而且使学生在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使心灵得到潜移默化地净化,进而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审美素质。下面我就《月光曲》一课的教学谈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介绍了情境教育,然后从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情境教育的基本模式和情境教育的教学优化途径这两个方面,结合教材中的课文实例,以苏教版初中语文各年级教材为例,介绍了多个例子,加入教学实际和自己的感受,详细探讨了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情境教育。笔者通过本文,衷心希望情境教育的研究和实践能够得到有更多的人的关注,使情境教育能够在中国甚至全世界发挥更大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笔下的一篇佳作,描绘了祖国大自然的美景。读之如入“天堂”,饱享其美,陶醉其美,掩卷之余,回味无穷,鸟之天堂如花如画再现眼前。这皆赖作者巧妙地融色彩美、动态美、语言美、心灵美、意境美于一体。一、色彩美。自然五彩缤纷,绚丽多姿。选取了什么样  相似文献   

12.
语言教学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怎么用才能使语言教学更有效是我们要探求的问题。本文将以《湖心亭看雪》为例对如何提高语言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求。  相似文献   

13.
刘雷 《中小学电教》2009,(2):148-148
<正>中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文质兼美的散文。读一篇好的散文,常常是如饮琼浆,如啜香茗,余香满口,回味无穷。这固然来自那思想的精粹,意境的隽永,更重要的是来自作品的语言美。散文的语言特点,是既具有文学性,又不拘泥于文学性,具有自身的使用常规,散文的语言既具有朴素、自然、流畅、简净等特点,又有散中见整,清新自然的韵味。  相似文献   

14.
朱金凤 《师道》2009,(11):61-61
要讲鲁迅的《雪》了。 这是一篇关于"雪"的精品。虽然自己做了精心准备,经过反复阅读,并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但还是感觉有些棘手。要让学生真正走进《雪》的世界,理解鲁迅的品格,走进鲁迅的心灵,绝非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我想,学习《雪》应该做好这样几件事情。  相似文献   

15.
明代散文家张岱的《湖心亭看雪》,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写得韵味隽永,情致深长,故常被各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选用。然而笔者在备课时,发现有三处地方,或者注释语焉不详,或者译文草草带过,学生不容易弄清楚,故集中于此,辨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一切景语皆情语,《囚绿记》不仅表达了作者丰富的情感同时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审美价值,故从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三个方面对其美进行赏析。  相似文献   

17.
作为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代表了我国古典小说语言艺术的高峰。曹雪芹堪称是我国的一代语言艺术大师。其简洁又内涵丰富的语言,不仅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而且也展现出了一个小说家非凡的才能。本文从自然美、通俗美,以及哲理美三个方面具体论述了《红楼梦》语言的"三美"。  相似文献   

18.
《左传》中有许多百读不厌的篇什,《秦晋Yao之战》是其中之一。作从作品中人物语言中显示出来的对比美、和谐美、精炼美和动态美四方面浅析了人物的语言美。  相似文献   

19.
《长亭送别》这一折写张生赴京赶考、莺莺送别的情景,刻画了莺莺离别时的痛苦心情和怨恨情绪,表现了张生和莺莺之间的真挚爱情。本折集中体现了王实甫戏曲的语言美,而优美的语言离不开下列技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20.
《再别康桥》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课,《荷塘月色》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一课,足见《再别康桥》与《荷塘月色》之重要。有趣的是,《再别康桥》以"绘画美、音韵美、建筑美"之"三美"著称,而《荷塘月色》则以"意境美、结构美、语言美"之"三美"闻名于世,二者一诗歌一散文,可谓教材中的极品。更令人称奇的是,二者在用词上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譬如其中的"悄悄"和"轻轻"就是典型范例,颇有意味。《再别康桥》中的"轻轻""悄悄"分别出现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