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正【教学实录】一、学抓文路,初感索溪峪的"野"1.揭示文题。师: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略读课文——(生齐读课题)师:课题中有一个双引号,能理解吗?(出示双引号的用法)生:在这里是特定称谓或着重指出。师:到底是特定称谓,还是着重指出呢?生:(齐)着重指出。师:我们再读课题,让我们听出这儿双引号的存在,读——(生齐读课题)2.练习浏览。师:让我们走进索溪峪,谁来读一读学习要求。  相似文献   

2.
正教学片段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5课——(生齐读课题)师:在上一堂课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一位来自法国的世界著名昆虫学家,他就是——法布尔。(出示法布尔图)瞧,这就是少年时的法布尔。你觉得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课堂再现师:有这样一个神奇的地方,只要一提起它,同学们可能就会很自然地联想到可爱的动画形象——米老鼠和唐老鸭。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生:我知道这个地方是迪斯尼乐园。师:对,这个地方就是令全世界男女老少都心驰神往的迪斯尼乐园。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与迪斯尼乐园有关的。看老师写课题。(板书:最佳路径)师:一起来读读这个课题。生:(齐读)最佳路径。师:课文预习了吧?那我选几个生字来考考你们,怎么样?(媒体出示:踩、窄)谁来读?生:(字正腔圆地读)cǎi,zhǎi。师:平舌音、翘舌音,读得真准!奖励你当回小老师,来带大家读一读。生:…  相似文献   

4.
走近舞台,体验神奇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我的舞台》(学生齐读课题)。这是篇略读课文,老师指导大家用学过的方法自己学习课文。师:读了课题,同学们想了解些什么?生:这舞台在哪里?生:这是个什么样的舞台?生:这个舞台上发生了什么事?  相似文献   

5.
师:今天我们学习《小珊迪》一课(让学生齐读课题)。你们预习了课文,能知道这篇课文是以会么来标题的吗? 生:(齐答)以人物名称标题。师: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吗? 生:爱丁堡在什么地方? 师:爱丁堡是美国的一个地名。生:一先令、一便士是多少? 师:先令、便士是英国的货币单位。一先令等于  相似文献   

6.
一聊课题师:伸出手来跟我写课题。从课题中我们可以看出文中有两个人物——"凤辣子"和林黛玉。齐读课题。(生读)师:文中还有一个人物是——生:贾母。师:有同学读过《红楼梦》吗?这个填空能不能做?(出示)"凤辣子"贾母林黛玉文中的母亲刚刚去世,她的外婆  相似文献   

7.
一、品读"中华不振"师:(出示课题)请大家读一读课题——生:(齐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师:"崛起"在字典里的解释是"兴起",我们联系课题和课文内容便会明白,"崛起"在文中指——生:中华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隔影探花,花香初嗅师:同学们好!你们都知道哪些花?知道哪些形容花的词句?(生自由发言)师:真好!今天,我们来欣赏一朵开在心田上的花,这就是——百合。(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师:读了课题,你心中有什么疑问吗?(板书:?)生:这百合花为什么开在心田上?生:这是一株怎样的百合?生:心田上怎么能开花呢?二品读花语,言为心声师:要了解一株花,就要像了解一个人一样,仔细观察其一言一行。  相似文献   

9.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生齐读课题《黄山奇松》)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黄山被誉为——(生齐说:天下第一奇山。)以"四绝"闻名于世,有——(生齐说:奇松、  相似文献   

10.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圆明园的毁灭》,请大家齐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请你们再读一遍,结合你对课题的理解,试着带感情来读。(生再读) 师:谁能说说你是带着什么感情来读的? 生:我是带着仇恨的感情来读的。 生:我是带着惋惜的感情来读的。 生:我是带着痛惜的感情来读的。  相似文献   

11.
问题教案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1.复习新词。2.回忆课文大意。二、精读第二自然段,感受三亚自然风光1.指名朗读,思考这一自然段的大意。2.默读,用“——”画出这一自然段中所描写的景物,并说说这些景物分别是什么样儿的。3.学生讨论交流:天与海——白鸥——椰子树——细沙4.教师引读,想像三亚的自然风光:师:三亚在哪儿?(生齐读)——师:这里的天与海是什么样的?(生齐读)——师:白鸥怎样?(生齐读)——师:椰子树怎样?(生齐读)——师:细沙怎样?(生齐读)5.读了这一自然段,你觉得三亚这里的自然风光怎样?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三、精读三、四自…  相似文献   

12.
一、导入——直奔课题,激发学习兴趣师:(板书课题)我必须去。生:齐读课题。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生:我想知道我指的是谁?生:我想知道我到哪儿去?生:我想知道我去了没有?生:我想知道必须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13.
一、谈话引入,导出课题(课上,靳老师用简短、清晰、富有条理的话语向同学们做了自我介绍,然后请同学们讲讲听清楚了几个意思。)师:现在请一位同学说,靳老师刚才这段话说了几点意思。(一位同学概括了靳老师话的意思后,末尾还加上了自己对靳老师的印象——“和蔼可亲”、“幽默风趣”等。)师:最后这几句话用一个词概括就是——我们谈话之后你的感受!(板书:感受)请大家读这个词。(生齐读)师:什么是感受?生:感受是内心活动,是人心里面的情感活动。师:我们去感知周围的情况,感觉到它就叫——感之于外。生(:齐读)感之于外。(师板书:感之于外)师:看…  相似文献   

14.
<正>A篇——课始师:初见面,孙老师送给大家一份礼物。(PPT出示课题)生:(齐读)行动,才是最伟大的。师:你们是外国语小学的学生,英语一定很棒吧。生:(自信)是!师:请写一个单词"try"?生:(板书)try。师:解释一下词义。生:行动。师:板书"行动"是让你郁闷还是快乐?请用英  相似文献   

15.
方西河一隔影探花,花香初嗅 师:同学们好!你们都知道哪些花?知道哪些形容花的词句? (生自由发言) 师:真好!今天,我们来欣赏一朵开在心田上的花,这就是——百合.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心中有什么疑问吗? (板书:?) 生:这百合花为什么开在心田上? 生:这是一株怎样的百合? 生:心田上怎么能开花呢? 二品读花语,言为心声 师:要了解一株花,就要像了解一个人一样,仔细观察其一言一行.请快速浏览课文,用波浪线画出百合说过的话.  相似文献   

16.
一 紧扣课题,整体把握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生齐读课题:天鹅的故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天鹅的什么故事呢?谁能用简练的语言说一说? (师根据生回答整理板书:老天鹅、群天鹅——破冰)二赏词析句,初悟表达 师:老天鹅是怎样破冰的呢?谁能用一个词来表达? 生:老天鹅是勇敢地破冰. (师板书:勇敢) 生:老天鹅是顽强地破冰. (师板书:顽强) 师:还有吗? 生:老天鹅是竭尽全力地破冰. 师:同学们读出了这么多,那么作者是怎样把老天鹅破冰的勇敢、顽强等写出来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第5自然段,抓住关键字词说一说.  相似文献   

17.
片段一:据题生疑,激趣助读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黑板”跑了》(板书课题)大家齐读课题。(学生齐读)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生1“:黑版”前面为什么要加上引号?生2:黑板是没有长腿的,怎么会跑了呢?师:同学们,老师刚读课题时也为这两个问题而纳闷呢。这可是很  相似文献   

18.
正一营造氛围,激发情感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篇课文叫——生:《欢乐的泼水节》。师:和我一起写课题。(板书课题:欢乐的泼水节。)生:(齐读课题)欢乐的泼水节。师:为了给大家上这节课,我在网上找了好多资料、图片。(出示图片)静静地看,看到什么先放在脑子里。如果感觉美,可以说出来。师:认识这个人吗?生:周总理。师:周总理也曾经到过西双版纳,在那里过过泼水节。师:我们再看,他们像中国人吗?生:不像。师:现在泼水节也不只是傣族人过的,那个地方已经成为旅游景点啦!全世界很多国家的人都到那儿去过泼水节呢!  相似文献   

19.
正【板块一】由题生疑,提出问题师:同学们都很喜欢读书。今天,老师送给大家一本特别的书——(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师:看到这个题目,你的头脑里会产生怎样的疑问呢?生:石头书真的可以读吗?生:石头书是什么样的?生:石头书里有什么知识呢?师:大家提的问题很有价值,归纳起来就是一个问题——石头为什么会被称作书?(板书"?")要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生:(齐)读书。  相似文献   

20.
一、背景渲染,激情导入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看老师板书课题。请大家齐读课题。(生齐读,语气平淡)师:从读课题的语气中,觉得同学们还不了解这个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老师来介绍一下。(师激情讲述)师:此时,你心中一定有了一些感想,咱们再读读课题。(生齐读,语调激昂、铿锵有力)师:同学们对五位壮士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就让我们带着崇敬之情,走进课文,走近英雄,去感受他们惊天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