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Widdowson教授在《语言教学面面观》一书中,论述了当今语言教学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些问题。他认为,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理论进行同化与顺应来满足实践的需要;语言的使用是意义协调建构过程,是语言内化和图式知识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他支持调谐的教学观,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利用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这些观点正是建构主义思想的反映。  相似文献   

2.
连鸿霞 《成才之路》2010,(28):36-37
言语实践是以教材为载体,实践的过程应是学习语言和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言语实践的有效性,应体现在通过语言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从而习得语言、积累语言、掌握语言规律,并通过各种言语实践,深入文本,探寻文本深层意义,最终实现语言的迁移运用。  相似文献   

3.
以课文为基础进行语言训练是夯实学生语用实践能力的基础。教师要对教材展开精准研制,开掘适切的语用价值;通过联系对比,辨析独到的表达形式;进行内化实践,拓展丰富的练笔渠道。  相似文献   

4.
正第一课时一、唤醒期待,初读课文抒感受师:同学们,伸出手指,跟老师写一个字。(师板书:水)"水"字笔画少,写的时候注意笔画之间适当留有距离,这样字才显得舒展、灵气。一起读。(生读:水)看到这个字,你的脑海中会想到什么?生: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生:我不喜欢喝水,但是妈妈总是让我多喝水。师:这也说明你的生活离不开水。如果在"水"字后面加个标点符号,你会加什么?为什么?  相似文献   

5.
黄军荣 《小学语文》2014,(12):54-57
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将文本言语内容分为“客观言语”与“主观言语”两类。“客观言语”是指不以个体意志为转移的言语描述,如“这是一棵树”。“主观言语”是指以个体独特感受为指征的言语描述,如“这是一棵高大挺拔的树”。毫无疑问,文本言语中最为出采往往聚集在“主观言语”身上。此类言语的意思、意味、意蕴往往更为丰盈,值得慢慢咀嚼与细细品味。  相似文献   

6.
文本是指“言语作品”,其中包括言语形式与言语内容两个方面,两者构成统一体。阅读文本,可以把握言语内容语表之义,但通过言语形式则可理解文本的言下之意,因此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关注言语形式,以此解读情感密码,体会作品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7.
一文本解读台湾作家管家琪的童话《从现在开始》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本单元课文围绕"友好团结"这一主题编排,从学会欣赏别人、互相帮助、珍惜友情、尊重别人的生活方式等多个层面诠释了这一主题。课文《从现在开始》采用童话形式讲述了猫头鹰和袋鼠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招来"民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组第9课。【设计理念】语文教学不应过多地进行内容的分析,应关注文本语言的形式。寓言故事语言简洁,内容富有情趣,它通过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来说明某种道理。学生读来兴趣盎然,并且寓意自然流露。《亡羊补牢》的开头与结尾其实就说清了这个成语故事,为什么要在中间加入街坊的劝告、养羊人的不听劝和再次丢羊的经过,明眼的人一次丢羊就会及时修补羊圈,难道这个养羊人真的这么愚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要不要一定的知识体系,这本来是个不成问题的问题,眼下竟讨论得热热闹闹。持否定意见的人甚至接过语感培养的正确命题,把它片面夸大到与知识传授两不相容的地步,再以之作为不要知识体系的依据,实在是大谬而不然。“语感”是什么?“对语言(实际指言语———笔者)的有关判断通常称之为直觉知识(intuitions)即语感”。①它其实也是一种形态的知识,此其一。其二,语感的培养靠什么?作为直觉形态的知识,其形成和积累除了依靠言语实践的经验外,理性知识的作用举足轻重,不容低估。“感觉到了的东西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  相似文献   

10.
教学语言浅显易懂、内容所指一目了然的文言文,教师极易陷入“忘言”的泥淖,复制千人一面的教学模式.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是紧紧抓住言语形式,由言语形式出发到文学、文化,再从文学、文化回归到言语形式.文言文的比较阅读,可以着力于作品的言语表达、写作方法、文章构思、作者思想等诸多方面.遵路识真、想象还原、咀嚼语言、比较差异,是四种有效的回归言语形式的文言文教学途径.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堂要关注语文元素,让学生经历学语文的过程,引领学生学习纯美的语文。笔者在设计《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课时,注重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都充盈着浓浓的语文味道,流淌着儿童学习语文的情趣,用纯美的语文不断滋养学生生命的成长。一、破题导入:理解题蕴,拉开学习语文的序幕师:今天我们一道来学习一篇课文,知道课题是什么吗?生:《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师:请大家推荐一位同学将课题工工整整地写在黑板上。  相似文献   

12.
第二轮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站在继往开来支点上的每一位语文教师,很有必要静下心来,再次审视和笃行,继续从抓语言训练这个核心的问题出发,真正做到学语习文,使工具性与人文性真正得到和谐统一。最近重读李海林教授的《言语教学论》,收益颇丰,于是带着思考走进了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梅  相似文献   

13.
言语特点决定了言语教学的目的、路径与价值追求.为发展言语能力、丰富言语生命,教学需以言语为核心,平衡好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关系;以可操作的言语形式知识的开发为抓手,注重其生活、生命规定性;以结构化的言语活动为载体,突出学生立场、文本依据和思维训练;以对话为指导思想,以意义共生为价值追求,强调呈现新信息,敞开生命空间.  相似文献   

14.
散文教学不能只关注文本内容与作者的情感,更要从语言形式入手,去感受作者的情感与语言这“外”与“内”的关系,把握这一篇文本的学习价值,并获得阅读“这一类”文本的方法,在过程中改进学习策略,培养思维能力,从而提高语言的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5.
西方接受美学家伊瑟尔强调读者在文本解读中扮演的角色.经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相当于一个符号,与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理论中符号的特征不同,读者要通过进入文本深层次的文体规范的审美解读,建构出新的“所指”,以及对应的并未以文字形式展现的“能指”,这一过程体现出读者的言语异能.本文将以《史记·李将军列传》的解读为例,分析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16.
探寻文本的适度解读 厘定教学的合理取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本解读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试想,如果教师自己对文本一知半解、模棱两可,自然也就无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文本、品味语言了.文本是有生命、有灵性的,是独立存在的语言形态.  相似文献   

17.
正语文教学的实质是语言文字运用,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不是培养懂得语言、谈论语言的人,而是培养使用语言、能用这种语言讲话的人。笔者结合学习及自身的思考与实践,以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最后一篇文章《水》的教学为例,谈谈基于语言文字运用的阅读教学。这样的阅读教学,是指语言文字运用这一核心目标是阅读教学的宗旨和归宿。要围绕这个核心目标合理制定教学目标,精选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安排好目标有效达成的言语实践过程,并切实做到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  相似文献   

18.
童志国 《学语文》2023,(4):88-90
《记念刘和珍君》是鲁迅的一篇写人记事的纪念性散文,由于先生在文中寄寓的情感较为复杂,再加上鲁迅式独特的言语形式和表达手法,所以该名篇一直是中学生学习的难点。若能从特殊的言语形式入手,指导学生通过比较、还原等路径,梳理出鲁迅在文中曲折强烈的情感变化过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读懂文本、读懂鲁迅,并掌握通过言语形式解读文本内涵的阅读方法。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的问题实质是言语形式与言语内容的问题。本文结合语文教学实际,从语言与言语的关系中,明确言语形式、言语内容的内涵与外延。进而提出语文教学的核心问题:即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言语形式,同时论述了语文教学如何立足言语形式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本中选取的范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章,这些文章结构精巧完整,语言准确生动,思想感情丰厚浓郁,表达方法丰富多彩,都是学生学习的典范。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感悟积累,举一反三,由扶到放,做好迁移运用。迁移运用必须以教材为依托,因“材”而设,因“材”而练。在教材文本的学习过程中,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进行有效迁移运用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