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海绒 《小学生》2013,(9):121-121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安排的文章都是古典赏析:《林冲棒打洪教头》《少年王冕》《黄鹤楼送别》《清平乐村居》。我教《清平乐村居》前,早读课时发现同学们对这首词并不陌生,大多已能熟读成诵。一问之下才了解到是四年级时在《古诗文选》上已经读、背过。哦,看来倒不需要预习了。未教已会背,那我还需要教学生学  相似文献   

2.
《初中生》2012,(2):10-13
正[顶级亮相]笔名"柯岩"的由来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有一对难得的诗人夫妇,那就是贺敬之和柯岩。柯岩本名冯恺,1929年7月14日出生于河南郑州,1947年在湖北希理达中学的校刊上发表  相似文献   

3.
那是一个多雨的秋季,那是一个开学的9月。刚参加工作一年的我,被调到了一所课改红旗村小——重庆开县正坝太兴村小任教五年级语文。早就听说这个村小的学生很了不起,但对学生那满满的期待终于在他们的作文中落空。我闲来爱信手涂鸦,所以规定学生要写周记。第一次交上来的周记着实让我吃惊,最长的不足200字,更要命的是,基本是用"火星文字"写成的:"星期天,妈妈喊我去放油,我把油放到山坡上就去耍了。没想到,一会儿有人喊起来:‘哪个屋头的油,  相似文献   

4.
<正>初识《定风波》第一次接触苏教版《唐诗宋词选修》,在思想意识上认识到,选修教学是要有别于必修教学的,至于区别点在哪,当时的认识就是选修当然侧重与"选",所以在唐诗宋词的教学上,主要凭个人喜好筛选相关篇目。在"新天下耳目"这一板块就选了《定风波》《江城子》《卜  相似文献   

5.
一、案例背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听了一节在五年级上的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课堂快结束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词人的心情。一个坐我身边、表现很活跃、估计也很聪明的学生说出了"词人当时很难受"的答案……师:文中有一个词能反映此时作者的心情?你能找到吗?生:"喜"字。师:那么辛弃疾喜欢什么呢?  相似文献   

6.
<正>在苏教版教材中,每一首古诗都配有一幅色彩鲜明、意趣横生的插图。这些插图与所对应的古诗一起构成了古诗教学的立体的资源。可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忽视了插图在古诗教学中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资源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2014年4月,在杭州"千课万人"的观摩活动现场,苏州大学陈国安教授带领五年级的孩子们重读了南宋词人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当陈教授要求学生用杭州话来读这首词的时候,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一向能言善辩的孩子们竟然在陈教授的再三要求下三缄其口。家乡话,孩子们是不会说?不乐意说?还是没有信心说?这种现象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8.
“认识负数”是苏教版(国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教学时,我将教材进行重组并做如下尝试。一、注重预设,促使学生生成学习目标 【第一次试教案例】师:老师在来学校的路上看到这样的情境,请看屏幕。(课件出示情境图:公共汽车在A、B两站分别有5人上车和5人下车)  相似文献   

9.
现有的阅读教材以“选文”为主要编排方式,一个单元往往围绕一定的主题选择课文,例如“亲情依依…‘名人故事”“科技之光”。这样的教材体系,对于人文渗透等方面自有其优势,然而,也于无形中束缚了教师从“教课文”到“教阅读”的重要跨越,阅读教学的低效率也就不难理解了。  相似文献   

10.
正《清平乐·村居》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里的一首词,辛弃疾将偶然捕捉到的一个生活镜头定格下来,"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一幅优美的田园图画;"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一家五口安居乐业的生活状态。这幅图画触动了作者的内心,他沉醉于这种悠闲宁静、美好和谐的情境之中。一个"醉"字浓缩了作者的内心情感。新生代名师温涛和特级教师魏星同课异构,围绕"醉"字建构课堂,温涛老师精雕细琢,读中品"醉",魏星老师去尽繁华,议中品"醉",  相似文献   

11.
正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教学中,我们都会要求学生留心生活,注意记录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想。教材中,指向日常生活的作文训练也是最多。那我们的学生记录生活、描摹生活的能力发展得怎样呢?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我县五年级作文命题为《我最亲近的一个人》。写人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训练重点。命题契合教材要求,指向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人与事。我们随机抽取了两所城镇小学和一所农村小学共222名五年级学生的作文,做了认真分析,了解学生生活类作文的情况。统计数据显示,写爸爸  相似文献   

12.
胡静 《辅导员》2014,(18):55-57
《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是苏教版与中图版五年级下册“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主题单元中的一课。其教学目标大致可以确定为:1.深入反思与父母之间形成隔阂的原因;2.认识到与父母交流、沟通的重要性3.学习、运用与父母交流、沟通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一、合理解读文本1.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要想成功解读文本,就必须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或者是写作背景,否则就无法把握"作者之思"和"文本之志"。例如五下《月光启蒙》一课,作者的写作意图是想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如果没有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在拓展文本内容,引导学生阅读未删节的原文时,很容易出现情感偏离,尤其是教  相似文献   

14.
<正>高中生的作文要向高一阶段发展,要让学生往高处爬一爬,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为他们搭建"脚手架",让他们能借助支架容易继续往上升。如何为学生搭建作文"脚手架"呢?一、用课文作"立杆"课文一边连着作者,一边连着读者。当我们阅读时,作家的情绪、情感可以通过作品传递给读者。高中语文教材(苏教版)按人文话题选编课文,许多同类情感的文章集中在一起,就像是为学生作文准备的一排排"立杆",常常能把学生的情绪、情感顶上来。只有当情感不断地被刺激并提升到一定兴奋度的时候,写作  相似文献   

15.
【教材分析】1.教材简析。这是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主题单元—“走进名著”中的一篇课文。它是一篇“文包诗”体裁的课文,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故事是古诗的扩展和阐释,古诗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文对照,情景同现,是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诗意和体会诗人情感的好文本。  相似文献   

16.
钱正权 《小学语文》2008,(12):49-51
一、教材的主要特色 要说教材特色,笔者看来,众多教材中人教版最显著的特色在于选文精当。所选的课文文质兼美,许多是经典性的。这很难,也最重要。笔者曾品尝过编选教材的甘苦,深感觅一篇用作“教材”的文章,须“众里寻他千百度”。选文的文质是教材的生命。小学是启蒙教育,语文课本历来被誉为人生“教科书”,  相似文献   

17.
《月光启蒙》(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8课)是一篇淳朴优美、感情真挚的散文。作者孙友田回忆了自己童年时,在夏夜月光的沐浴下,母亲唱民谣、童谣和讲故事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怀念之情。初读这篇课文,我便被优美的文字所吸引,被课文所创设的意境感染,觉得这篇课文应该让学生通过朗读、品味来体会到这种美。可在仔细研读文本的过程中,我又踌躇了:1.这篇课文抓一个什么中心问题才不至于太散?2.在原作《月光母亲》  相似文献   

18.
“认识公顷”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的内容,既是学生对面积单位认识的一次拓展,也是学生空间观念上的一次飞跃。为了帮助学生较好地建构1公顷的表象,我们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 一、以批判的眼光去审视  相似文献   

19.
近日“海豚湾”的上映在高年级学生中掀起了一股“仇日”情绪,加之六年级上册的《品德与社会》教材中有大量抗日战争的内容。一时间学生群情激奋,课堂上“讨日”的声音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材第32页的《数字与信息》。根据教材特点,结合聋生实际,本课教学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分两课时完成,本节课为第一课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