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语文课应该是最有魅力的课。为什么长期以来不受学生欢迎呢?教师讲风过盛,照本宣科,千篇一律,是不容回避的问题。新大纲在“教学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部分明确要求教师要“努力形成教学个性”。现在,我们有理由期待语文教学“百花齐放”局面的到来。  相似文献   

2.
本课例应用文[1]给出的理想数学复习课的基本设计策略,创造性地使用了文[2]提供的“发现式复习课型”的一般操作模式.其教学理念深刻,教学设计新颖,教学风格独特,信息量足、训练量大、思维量强,充分体现了复习课的特点,是一节高效的复习课.  相似文献   

3.
课《小猴子下山》,讲小猴子下山一趟由于三心二意,结果一无所获,只好空着手回家。有位教师在学生学完课后“独辟蹊径”地引导学生:“小猴子真是一无所获吗?它能得到什么?”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小猴子会总结经验。后悔当初不应该三心二意。这正是本的教育意义。但教师似乎不太满意,又追问道:“没有其他不同的想法了吗?”于是终于有一  相似文献   

4.
个性教师     
刘良华是一个有个性、自信、有激情的老师。我相信在我们班里,99%的同学和我一样,发自内心的钦敬,佩服!第一天上课,我对他印象不是很好。因为那家伙一上讲台就给了我们一个“下马威”:“上我的课,任何人,不管是谁,迟到五分钟,不要进课室!”真够拽的了。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追求认知的统一,强调知识的标准化。特别是在上级组织的考试中,如果某个学生有什么“标新立异”与“标准答案”不符,常常要被扣分。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在教育还没有完全摆脱功利性评价的今天,大多数教师心中都会有一个标准答案情结,  相似文献   

6.
新修订的小学思品课教材要求我们转变以往“重灌轻输”、“重理轻情”、“重知轻行”的教学方法。而变“灌输为感悟”不仅能提高学生个体的认识,还能使学生从内心引起动机,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相似文献   

7.
〔说明〕这是高一的第一节作文讲评课。写作之前,我没有做过多的指导,只是让学生读了教材上“如何写出人物个性”的短文,目的是想了解一下学生写作的真实水平。应该说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语言表达还是很不错的,但“异口同声”现象却很明显,模式化、套路化、神圣化是其通病,所以,这节课对学生的写作情况没有做泛泛的“评析”,而是通过对两篇习作的点评,告诉学生怎样才能写出人物的个性。我的“讲”多了些,学生的“说”少了些,因为有些问题是需要教师来廓清的。课后有学生说,原来作文课这么有意思,老师居然也写作文。我想,这就是最好的效果。师:…  相似文献   

8.
李海林 《学语文》2012,(1):54-55
语文考试中作文分值占了“半壁江山”.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教与学主体的迷失,学生都怕写作文。勉为其难写出来的作文中充斥着大量的假话、大话、空话;久而久之,老师也由此害怕教作文,作文课成了“调剂课”。改变这一状况,有必要把“作文”与“做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表达对真善美的追求。而这首要的就是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让他们在作文中张扬自己的个性.笔者为此做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9.
韩玫 《科学教育》2008,(5):11-1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各学科课程标准是针对我国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和成功的教育理论和经验制定而成,适用以指导二十一世纪我国的教育教学工作。教师一方面应认真学习有关理论;一方面在工作实践中,能不断反思总结,真正更新教学方式,把课上“活”,把学生教“活”要教出自己的特点,教出个性。  相似文献   

10.
阮彩伟 《江苏教育》2006,(11B):29-29
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一课,在教“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一句时,我引导学生探究这里的“谁”到底是谁呢?  相似文献   

11.
梁侠宾 《广西教育》2007,(12A):47-47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把“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列为课标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方希档案 方希,大学本科学历, 1980年参加教育工作, 1992年被评为小学高级教师, 1999年被评为湖南省特级教师。   方老师先后获区“优秀辅导员”、“优秀教师”、“巾帼建功立业优胜个人”、“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拔尖人才”,市“优秀青年教师”,市“优秀教师”、“十大先进青年知识分子”等称号;获区“课堂教学新苗奖”、“课堂教学园丁奖”,市“小学教师普通话比赛”一等奖、“小学语文电教课”一等奖、“青年教师赛课”一等奖、“小学语文新教材示范课”一等奖,省“首届小学语文教改成果观摩课”一等奖、“九年义务教材新课文教…  相似文献   

13.
班上的学生有“听”作文的习惯,每次上佳作赏析课,总是欢呼雀跃,因此,这成了我们每周必上的一堂课。也正是从这里,他们感悟到了生活的美妙和作文的真谛,并爱上了阅读和写作。  相似文献   

14.
萨特说:“阅读就是自由的梦。”“课标”也指出:阅读实践活动应关注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所以,青年教师观摩课中,许多课的教学设计特别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下面就《印度洋上生死夜》一课谈谈我的感受。  相似文献   

15.
有一位教育专家在一次讲座中,在黑板上写出“2、4、6、8、9”五个数字。然后问听众:“这五个数字中。哪个最有特点?”许多听众都说“9”最有特点,因为唯独“9”是奇数。这位教育专家又问:“谁有不同的意见?”静场了一阵后,有一位听众站起来说:“如果从不同的角度看,每个数字都可以说是最有特点的。”教育专家满意地点了点头。是啊,从大小的角度看,在这五个数字中“2”是最小的,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有一定的教学模式,有一定的规律,这就是共性,但仅仅依赖这些共性是远远不够的,起码教学效果不是明显的。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自觉树立“课标”意识,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机智处理课堂“生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要千方百计以语文学习为载体,放飞孩子的梦想,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探求欲望,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让童心、童言、童趣回归课堂。而这些具体的作法,就是语文教学的个性。完美的语文教学应该是在遵循教学共性的基础上,淋漓尽致地展示自己的教学个性,这样才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后文简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据此,经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学生的阅读个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后文简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据此,经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学生的阅读个性,是指  相似文献   

19.
《红高粱》是一篇新选课文,作者以生动的语言、饱满的热情,高度赞扬了高粱坚韧不拔的品格。教材把“练习概括中心思想”作为本课的训练重点。对此,本人在教学时,对本课教学作了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20.
“没有个性的教师,就不会有个性化的课堂,也就教不出有个性的学生。”在新课程的实施中,高密市东关小学深切地体会到了这一点,因此提出了“个性教学育个性”的口号。因为教师无个性,就不会有新的教学思路,课堂教学也就不会有活力。 由此出发,学校要求:只要课堂教学的目标把握住了,教学方式的选择、教学环节的设置等都由教师自主选择。在一系列的研究课中,学校从不给教师打分,允许教师有失败的课,让教师放开手脚,大胆尝试,在尝试中寻找感觉,走向成功。现在,东关小学的不少教师已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课堂教学异彩纷呈,生机勃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